摘要:幼儿是一个人形成人格个性的重要阶段,教育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幼儿优秀品质的养成不仅对他自身成长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国家整体素质的提升和文明的进步都有很大的作用。一个非常重要的词语言传身教,教育学生不能只是嘴说,也一定要身教,幼儿就像是一张白纸,学东西非常快。这就对幼儿教师的道德修养要求很高,因为老师的言行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直接关系着幼儿品德的形成。本文主要简述了幼儿教师道德修养影响的现状和幼儿品德的养成条件,以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师;道德修养;幼儿品德;影响
引言:学前教育是教育非常重要的阶段,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家长是学生第一个老师,幼儿教师是学生的第二个教师,是幼儿成长道路上非常重要的引路人。幼儿教师是比较特殊的教育群体,因为老师的道德修养如何对幼儿的品德养成有着关键的影响,教师如何去履行自己的使命,对幼儿教育的质量有着直接影响。
一、幼儿教师道德修养影响现状
现在幼儿园越来越多,幼儿园的教学质量也逐步提高,幼儿教师也逐渐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但是现在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自身虽然有较高的道德修养,但是无法利用这些对幼儿产生积极的影响。比如有的教师传统的观念比较深,还没有意识到道德修养对幼儿品德的影响,教学方面还主要集中在传授知识和生活管理的层面,不认为品德是自己该教的。甚至有的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较差,自己陈旧的观念和不正确的行为习惯和认知传递给幼儿,对幼儿的品德发展有了负面影响,对幼儿的发展及其不利。还有一方面是有的教师虽然意识到德育的重要,但是没有掌握利用自身的道德修养对幼儿的品德产生积极影响的方法。只是进行了口头的教育,告诉幼儿要尊师重道、要遵守秩序,但是这些口头的叙述对于幼儿的影响很低,幼儿不知道如何做就是尊师重道,这样的德育效果非常不好。甚至有的教师为了幼儿听话而采取一些极端的方式,强制幼儿听话和服从,这容易使幼儿产生抵抗心理,容易远离老师,这会导致幼儿更无法认识到教师优秀的道德品质,也就不利于好的品德的养成。
二、幼儿品德的养成条件
2.1良好的道德环境
幼儿经常接触的环境就是家庭、社会和幼儿园,我们主要来说幼儿园中的环境,在幼儿园中,老师的一言一行、仪表态度等会对幼儿产生影响,幼儿会经常模仿教师的行为。幼儿没有判断是非的能力,自己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如果幼儿教师的道德修养不够,比如在和幼儿一起做游戏的过程中随手把垃圾扔在地上或者随地吐痰,幼儿看到了就会模仿这种行为,即使是错误的行为,幼儿认识不到这是不道德的。
2.2良好的品德教育
在幼儿园中教师经常和幼儿一起做游戏,游戏是幼儿喜欢的一件事情,并且也是培养幼儿道德的重要途径。在游戏中,可以通过扮演一些角色、价值澄清和做一些榜样示范来使幼儿体验到公平、团结的力量、相互合作等道德要求,从而调整自己不足的地方和一些不好的行为,在老师的帮助下改正自己的缺点。当然在游戏外,老师也应该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渗透着老师的道德修养,比如在一起吃饭的时候,不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菜直接拿到自己的前面,不让别的小朋友吃,有好吃的东西要一起分享等等。
2.3良好的道德习惯
幼儿道德品质的养成,主要还是是否养成了良好的道德习惯,当然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老师长期的言传身教,比如在幼儿园,拥有比较高的道德修养的老师可以尊重每一个学生,认真的倾听幼儿的想法,认真观看幼儿的表演,不随便打断幼儿的游戏和说话等等,这些会使幼儿逐渐的养成尊重他人的优秀品德。在平时引导幼儿养成节约的品质,这就要求老师在日常生活中也要节约,比如好好保护幼儿园的公共设施和器材,在吃饭的时候不浪费粮食等等。在教学过程中也要认真的工作,尽最大的努力关心幼儿的生活和保障幼儿的安全等,引导幼儿也要尊重教师和每一个小朋友,认真的配合老师布置的任务,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以后的学生和生活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幼儿教师道德修养对幼儿品德养成的对策
3.1提高幼儿教师的德育认知
在幼儿品德养成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幼儿教师对德育的认知,只有教师重视了德育,才可能实现真正的德育,这就要求老师抛弃一些陈旧的观点和习惯,学习德育知识。幼儿教师只有认识到了在幼儿时期品德的养成非常关键,会影响幼儿的成长和以后的发展,幼儿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品德,才能更好的学习和成长,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同时幼儿教师还要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学习先进的德育方法,将德育放在工作中重要的位置,将德育融入在各个环节。
3.2发挥榜样引导作用
幼儿对教师有着崇拜和信任的感情,喜欢模仿教师的各种行为,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自身的行为,一定要起到积极引导的榜样作用。幼儿教师在具备知识的同时道德修养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教师的语言和行为是最影响幼儿的。首先教师应该做到言行一致,千万不可以说出来的和做的不一样,既然承诺了就一定要做到。文明用语,说话的语调要和谐,让人感到亲切,多用礼貌词语,对幼儿也要说“谢谢”,“对不起”等词汇。即使幼儿犯了错误也不可以辱骂和打人,要采用恰当的方式教会幼儿。教师要时刻注意言传身教,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大方、亲切、和蔼,不可以出现情绪化的教学,也不可以出现不雅的坐姿等,同时穿着也要得体和整洁,树立美好的教师形象,从方方面面都要重视言传身教。
3.3创设友爱的环境氛围
幼儿教师应该具有爱心,尊重幼儿,关心幼儿,让幼儿在温馨的环境中成长。首先必须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幼儿,每一个人的个性都是不同的,只要他们的行为是道德和善良的,教师就应该尊重他们的个性,千万不可以讽刺和歧视幼儿,更不可以体罚幼儿。教师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还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精神环境,在学习和生活中要互相帮助,使幼儿感受到温暖和爱,并教会幼儿如何的关心和爱护他人。对于优秀的幼儿可以采用鼓励的方法,给幼儿支持与肯定。教师平时要多发现他们的优点,对于优点的地方要多一点表扬,不正确的地方帮助幼儿改正。
四、结束语
幼儿教师的道德修养确实影响着幼儿的品德,虽然现在在德育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随着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幼儿教师在德育方面也越来越重视,并且有了很大的改进,幼儿教师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并学习如何培养幼儿的品德,一定要言传身教,从自身做起,从而提高德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全超.浅析幼儿教师职业素养现存的问题及培养策略[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04):157-158.
[2]赵立华.提升幼儿教师道德修养的策略探微[J].成才之路,2019(14):16.
[3]陈玲霞.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职业道德修养[J].高教学刊,2016(08):210-211.
作者简介:康媚(1994-06),女,汉族,籍贯:福建泉州市,当前职务:幼儿教师(班主任),当前职称:三级教师,学历:自考本科毕业——泉州师范学院,研究方向:福建省十三五课题《跨班区域中教师有效观察、分析、推进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