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教育体系当中,数学这门学科具有重要地位,对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数学这门学科具有科学性、知识性特点,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应对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进行创新。结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与性格特点,设计相关数学游戏,帮助学生更好的集中注意力,带领学生的参与其中,加深对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游戏教学;应用策略
一、游戏性教学的基本概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完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今后学习与发展的需求。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学生难以紧跟教师的教学步伐,再加上数学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教学的趣味性较低,学生缺乏参与兴趣,游戏性教学概念因此出现。所谓游戏性教学,就是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将教学课程的游戏性凸显出来,借助游戏设备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其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游戏性教学对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颠覆,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游戏的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出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真正实现教育方式的创新。
二、小学数学游戏性教学策略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塑造的关键时期就是小学阶段,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完善,对于锻炼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游戏性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想学习环境,打破固有课堂学习模式的限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选择一些报数游戏、拼图游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与数学思维能力。学生在游戏时还能够结合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表达自己的观念,达到数学能力培养的要求。
(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性爱动,这一时期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阶段。在日常生活当中,学生具备贪玩的特点,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数学游戏。通过使用游戏化教学策略,教师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相关内容,在轻松的氛围中自主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讲解图形面积计算相关内容时,可选择跳方格游戏,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学生建立学习兴趣后,才会更加主动深入的参与学习。
(三)提升学生自身综合素质
小学数学游戏性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将数学游戏与知识相互结合,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游戏性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更多知识点。例如,在为学生讲解与“概率”相关的内容时,可以带领学生抛硬币、掷骰子,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理解与掌握概率大小对事件结果产生的影响,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还能够使学生掌握更多课外知识,开发学生逻辑思维。
(四)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环境
小学数学游戏性教学策略的应用,对于场所与环境具有特定的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游戏教学方式充满浓厚兴趣,教学环境的改变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再加上趣味化的游戏与相关游戏设备,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练习技巧,不仅能够降低教师的教学负担,还能够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更加轻松。
从某种程度来看,教学环境与游戏情境存在一定共性,教师给予正确引导,将数学游戏环境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对教学环境进行优化改善。
三、小学数学游戏性教学策略的设计
(一)了解学生实际情况
结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习能力,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目标,游戏的选择亦是如此。教师应全面了解学会生的个性化需求,利用课下时间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教学中巧妙的设计游戏,将游戏教学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在学习简单的加减法时,教师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通过魔术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集中学生注意力,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与加减法相关的知识,还能够自主探究,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优化传统教学模式
对于小学生而言,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具有一定难度。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学生只能够被动接受教师讲解的内容,直接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另外,因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化特点,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优化,结合实际融入游戏的方式。在学习“位置与顺序”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选择实践的方式,学生说出自己的位置,其他同学猜测自己周围的人,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课堂的有趣性,理解相关知识内容。
(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思考,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更加侧重于学生的主体认知,在游戏性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更多发挥的空间,否则会降低游戏性教学的作用。尽管小学生天性爱动,但具有较强的塑造性,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向教师请教各种问题,教师应给予更多耐心,积极回应并为学生提供满意的答案,培养学生想象的天性。
(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对教学方式进行完善,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图片、视频,从听觉与视觉等方面吸引学生,能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将抽象的知识点更加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例如,在学习“立体几何图形”时,因学生想象力有限,教师可通过三维图形模拟展现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图形的理解。
四、结语
小学数学游戏性教学的设计与应用,属于一个相对繁琐的过程。在平日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将游戏性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应结合时代的发展转变自身传统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数学教学的时效性。在设计与应用数学游戏时,应探究数学游戏与游戏活动之间的契合点,相互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能力与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巧用电子书包让学困生乐学善学——以电子书包环境下的小学英语个性化学习为例[A]. 聂杜梅.数字化教学探索与创新——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 2017
[2].多媒体教学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A]. 廖书清,陈小华,陈献培,邓浩凌,卢丁娥.《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四卷)[C]. 2018
[3].依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A]. 康利军.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重庆会场)论文集[C]. 2020
作者简介:方振坤(1980-02),男,汉族,籍贯:安徽省亳州市,当前职务:教师,当前职称:二级,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