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9期   作者:王晓丹
[导读]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互联网技术不断成熟,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互联网技术不断成熟,在学校的教学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并且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现阶段,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校之间的教育工作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已经成为影响小学学校教学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此种背景,对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以及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的应用和实践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以期为小学学校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和思路。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教学;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一直以来,数学都是学校教学工作中的基础学科,也是学校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学科,对小学教学工作而言,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影响着学生数学基础的培养,良好的教学质量能够为学生在接下来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打下坚实的基础。现阶段,将信息技术灵活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实践中,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  信息技术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积极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数学知识多数较为抽象,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导,进行单方面的信息传授,即俗称的“填鸭式”教学,在此种教学方式下,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教学进度的按时完成,但由于所学内容以及课堂氛围相对枯燥,小学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自制力相对较差,因此对于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学生进行课堂学习的学习效率。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能够以较为生动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将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对于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设备,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组织学生运用不同感官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和感悟,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由于小学生年龄普遍较小,认知能力和学习习惯尚未完全形成,各方面的可塑性较强,因此教师需要针对小学生此方面特点进行学习习惯和学习意识方面的培养,这与数学学科的学习要求是相一致的。在此种情况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能够较为便捷地获取各种信息,使得原本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化,生动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吸收。同时,由于在课堂中获取的信息较为多元化,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帮助教师不断根据现阶段的教学实践进行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创新,提高教师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便于知识共享和传播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知识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进行信息获取的过程,此种过程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和鼓励,并且用多方面的信息渠道为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之中,教师进行知识传授的工具只能是学校发放的相关教材和辅导书籍,不论此类书籍质量高低,所包含的知识量和信息量终归是有限的,但通过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在互联网以及其他平台搜集有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知识,并且能够结合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对数学进行扩充,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

同时,利用信息技术,一方面能够将教师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进行记录并且保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上传到网络上供人观看和学习,方便教师之间进行教学经验和感悟的交流;另一方面,通过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交流和解答疑惑提供合适的平台,为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4.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
         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普遍偏小,正是出于爱玩的年龄阶段,对游戏充满浓厚的兴趣,而与此相反,在传统教学方式之下,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是较为枯燥且乏味的,但通过将数学教学课堂同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多媒体设备组织课堂教学,能够以游戏的形式讲授相关知识,寓教于乐,不仅仅能够改善以往课堂教学较为枯燥乏味的情况,还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为以后中学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构建小学数学高校课堂的建议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情境
         如上文所述,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年龄偏小,在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方面还没有发育成熟,此种情况一方面为教师进行数学课堂知识的授课带来了负面影响;但同时另一方面,此种特点也证明学生的可塑性和潜力较强,需要教师对此进行充分的发掘和引导。基于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营造与本节课堂相关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情境,不仅仅能够提高教学课堂的生动性,还能够为学生开展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大胆进行创新,积极利用各方面资源
         对于数学而言,其本身是一门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的科目,同时由于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和学习内容相对基础,因此,教师要积极在生活中进行取材,并且在开展教学互动活动的过程中,从学生们最熟悉的方面引入,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各方面信息,并且通过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设备对相关信息进行展示,引导学生积极融入课堂教学的活动中来,通过此种方式,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效率,还能够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形式的创新和进步,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3.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理的思维方式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当重视将信息技术同自身的教学实际相结合,配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设备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为学生建立相应的思维体系和思维模型奠定基础,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活动。
         结语
         从根本上来说,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年龄较小,对于知识较为渴望的同时,自身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发育相对不成熟,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教育。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和相关设备,能够帮助教师将小学数学知识更为直观生动地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点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寓教于乐,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生动性和多样性,从而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盛冰. 试析信息技术对构建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的助推作用[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9).
[2]叶蕊. 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J]. 新课程(上), 2019(6).
[3]李长松.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 数学大世界(小学五六年级版), 2019, 000(003):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