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9期   作者:章梨雪
[导读] 在素质教育下,传统机械式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当前的需求

         摘要:在素质教育下,传统机械式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当前的需求,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心理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完善。相比较而言,物理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为学好这门学科,对于逻辑思维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将情境教学法运用到初中物理教学中,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应给予情境教学法高度重视,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制定完善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
         关键词:初中物理;情境教学;应用策略
一、情境教学法的内涵
         所谓情境,就是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相对的或者结合的环境。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通过为学生设置相关情境,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教师可有目的性等的引入,营造一些具有情感色彩、生动形象的环境氛围,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当中的内容掌握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全面理解情境教学法的内涵,需真正把握其中的各项要素。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角色活动也会随着情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这也是角色活动的前提与条件。另外,角色背景蕴含情境的特殊功能,凸显出情境的特殊性,对其合理应用,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二、情境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对于学习与生活当中的事物,都具有自己的看法与独特见解。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对不同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另外,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相关问题,并在组内积极发表自身观点看法,取长补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习惯性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或者以思维导图的形式为学生展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关联,面对抽象的知识点与复杂的文字,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产生厌烦心理。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物理课堂教学中,选择与生活中常见的内容设置相关情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与情境教学法相互融合,真正提高学生学习物理这门学科的兴趣。
(三)知识呈现可视化
         实验教学在物理这门学科中占据较大比重,但因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受实验设施的限制,直接影响到实验课堂教学效率。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或者图片展示,学生难以深入理解相关内容,无法提高自身实验素养。教师在应用情境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时,可利用互联网下载物理实验软件,在课堂中开展物理实验,借助虚拟实验了解物质的变化,真正将物理知识可视化。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理念传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方法进行了改进完善,但因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根深蒂固的影响,习惯性凭借自身以往的经验开展教学活动,并没有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学生只需被动接受教师讲解的内容,缺乏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逐渐沦为学习的机器,缺乏创新能力与探究能力。
(二)教学方式单一
         大部分学校与教师都在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但是尚未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为学生提出相关问题之后由学生自行讨论,但并没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甚至与教材相脱离,这样的讨论失去了其本质意义,教学方式的实质性并没有发生改变。尽管一些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依旧按部就班缺乏创新。
(三)缺乏物理器材
         物理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实验的辅助,单纯学习理论知识难以实现物理教学目标。因部分物理知识点抽象难懂,借助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简单的学习,学生通过总结实验的结果深入理解各项内容。但部分学校的实验器材并没有发挥实质作用,受条件的限制尚未开展物理实验活动,直接影响到最终的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四、情境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多媒体情境
         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将物理知识更加直观且趣味的展现在出学生面前,丰富传递信息的方法,从听觉与视觉等方面刺激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与认知规律,充分理解与掌握各项知识内容。通常情况下,分子的运动是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的,学生在理解时具有较大的难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分析做成模型,利用动态功能模拟分析的运动过程,看不见、摸不到的微观粒子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的认知,为后期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创设实验情境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整个物理教学活动中,实验起到了重要作用。因实验能够切实反映出实验现象,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获取更多感性认知,全面了解抽象的知识点。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实验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发现问题后深入探究,发现其中的内涵。例如,在学习“浮与沉条件”时,教师可将鸡蛋放置于清水与盐水当中,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两者的不同,为学生讲解物体的沉浮条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三)创设故事情境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也是物理学科发展的历史,加速了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因此,教师可结合所要讲解的内容,搜集相关趣事为学生创设故事情境,既能够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各项知识内容。例如,在学习有关“重力”的内容时,教师可为学生补充牛顿的故事,进行深入探究与思考,地球上的物体但凡失去支撑就会落下,两物体之间均存在吸引力,总结出万有引力定理。学习新知识时,万有引力定律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学习新知识,也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在故事当中思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与严谨求学的态度。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合理应用情境教学法,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起到关键作用,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特点与物理这门学科的特征,创新教学方法,满足学生今后学习与发展的需求。应用情境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适当融入生活化元素,挖掘学生潜在能力,将情境教学法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A]. 韩磊,苏玉凤,吴秋锋,杨波,刘彦军.第十二届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基础教育“十三五”规划课题会议论文集[C]. 2017
[2].信息技术下初中物理核心素养的渗透研究[A]. 马东梅,吕子祥.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一)[C]. 2019
[3].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A]. 荆丽芳,宋文龙,赵克敏,孙江波,张革.《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七卷)[C]. 2017

作者简介:章梨雪(1972-10-12),女,汉族,籍贯: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当前职务:教师,当前职称:一级教师,学历:大专,研究方向:物理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