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的生存离不开水,幼儿新陈代谢快,身体对于水的需求更多。幼儿在幼儿园是否能积极主动地喝水,日常生活中教师如何引导幼儿喝适量的水,教师怎样把握住幼儿一日生活中关键的喝水环节,教师应该怎样利用各种活动契机,培养幼儿主动喝水的意识,这些都是我们在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工作实际的经验进行梳理,从工作实践中的点滴经验加以总结和提升,共同探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关于如何喝水的新做法和新思路。
关键词:幼儿;一日活动;喝水
一、现状分析,查找问题原因
(一)现象分析
喝水是幼儿园日常生活的一项重要环节,然而对照《指南》审视班级的现实情况,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自主喝水”现状不容乐观。很多孩子在园没有主动喝水的习惯,需要老师提醒后才会去喝。有的孩子不喜欢喝白开水,只有靠牛奶、菜汤来补充水分。
(二)原因分析
我们以问卷调查对大班90名幼儿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幼儿都更喜欢饮料和带味道的水,而喜欢的程度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因此得出结论:大部分的幼儿是不喜欢喝白开水的。
同时我们对部分家长进行了访谈,总结出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幼儿能力及年龄特点决定的。孩子在玩的时候很投入、很尽兴,往往想不起来喝水;孩子在家中需要水时水随时都在眼前,没有主动喝水意识;还有一些孩子比较胆小,不敢表达自己的需要。二是,家长的教养方式所致。父母们在家经常给孩子喝饮料,以及过度的包办代替都影响孩子在幼儿园的正常饮水。
二、观察对比,敲响意识警钟
中班幼儿的思维开始活跃,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实验、观察比较等方法,让他们知道白开水的好处,发挥他们在喝水方面最大的主动性。并利用幼儿的健康状况,进行随机的生活教育,让幼儿变“被动喝水”为“主动喝水”,喜欢适量喝水。
身体缺水的表现——察色饮水
有一次在小朋友如厕时,我听到他们在讨论“你的小便怎么是黄色的?我的小便怎么是白色的呢?”小朋友很疑惑,我在一旁倾听,内心了然。于是我以这个为契机,引导孩子们自己回家查找资料,并以符号的形式详细记录在表中。孩子们通过自主学习和交流讨论了解到:尿液是我们身体的信号灯,如果尿液是白色的,说明小朋友的身体是健康的,喝的水正好;如果是淡黄色的,就说明小朋友喝的水偏少,要稍微再多喝些水;如果是深黄色的,小朋友的水就喝的太少了,身体已经缺水了。
为了进一步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能够“察色饮水”,因此我们改造了卫生间环境,开展了“上完厕所点个赞”活动。首先我们制作了小便颜色说明图张贴在卫生间小门上,同时也准备了一张贴有幼儿姓名的反馈表。放学前,幼儿小便后可以观察自己小便的颜色,如果是正常区间,就可以在自己的名字后面贴一个大拇指。集齐了十个大拇指就可以赢得一个小奖励。孩子们在小小的比赛中,饮水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三、运用妙招,提升喝水兴趣
幼儿与成人不同,他们的意志力和自控能力差,做事情往往从兴趣出发。因此教师应从幼儿的兴趣去思考,通过多形式的游戏活动,来影响幼儿,调动幼儿,让他们爱上喝水。
有趣的“记录表”
在组织关于水的主题活动的基础上,在活动室我也创设了主题墙饰“什么时候要多喝水?”、“缺水会怎样?”,由孩子们自己表征完成,在相互欣赏和交流中,孩子们了解了喝水的重要性,知道要主动喝水。
除了绘画记录的形式我还引入了符号记录法。孩子们自己设计准备了喝水记录本,记录出每天的饮水量,悬挂在自己的柜门上。而且他们会用不同的表征方法记录,有的幼儿用花朵表示,有的幼儿用点点表示,还有的幼儿用小鱼来表示等。在记录中幼儿熟练掌握了数、量、序的记录方法,趣味性越来越强。此外,他们也渐渐从中感知和体会到了生活中的喝水与数的关系。他们开始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形成自己独特的记录方法。
之后我尝试放手,让孩子自主设计星期的标记。得到了出乎意料的收获:有的孩子用带圈的数字来表示星期,有的孩子用不同图案的数字表示,还有的孩子用骰子点表示周一到周五。大多数孩子的星期标记都各不相同,他们为自己的与众不同开心着,记录中孩子们上下午分开记录也频频出现。我的放手,换来了孩子记录的多样性和自主性,有效提升了孩子喝水的主动性。
四、布置任务,提升自主能力
良好的喝水习惯与愉快主动的喝水是相辅相成的。我们有目的的对幼儿的喝水常规进行培养,在喝水环节中我们时刻注重幼儿的内心需求,尊重幼儿的自主性发展与生活习惯的养成,不断创造条件,优化幼儿喝水环节。
(一) “量杯”记录保证水量
夏天到了,天气炎热,幼儿出汗多,能够喝足够的水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尤为重要。为了增加幼儿单次饮水量,提升幼儿的喝水兴趣,我引导幼儿用标签贴纸自己贴出适宜的水量(100毫升),对幼儿起到暗示作用。冬天的时候,我们为幼儿增添了户外保温杯的使用,保证幼儿在户外运用时能随时随地的补充温热的水。他们在区域游戏中也会倒一倒,量一量。感知保温杯里的水量,了解自己一日喝水量。
同时在班级中设立“喝水监督员”,这样小朋友在取水的时候,“喝水监督员”可以在一旁观察,对于水量不足的小朋友进行督促,小朋友每次自主取水的时候,基本上都能将水位控制在记号线附近,也达到了“量杯”喝水的目的。
(二) “快乐”喝水提升自主
平时多开展各种丰富的“喝水”活动,能激发幼儿对喝水的兴趣。为了让幼儿“快乐喝水”我们改变以往整齐划一的集体行动,让幼儿自主选择喝水的时间,同时让幼儿自己记录下喝水的情况。我们制作了“喝水墙”,上面张贴着每个孩子的喝水情况,选择幼儿喜欢的“笑脸”贴,每喝一杯水,幼儿就自主的在自己名字旁边贴上一个“笑脸”,以此作为幼儿喝水情况的记录,教师每天观察孩子的喝水情况,对没有喝水的幼儿及时提醒。通过这样的方法,幼儿操作起来既方便又简单。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这需要我们教师长久的、耐心的教育,也需要家长的共同参与和支持。生活中处处都是教育契机,只有把教育方法灵活多变的融入生活环节之中,幼儿才能更好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孩子的喝水问题,看起来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事,但任务重,意义远。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持之以恒地帮助幼儿建立一日生活常规,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地发展。
我在活动中把自主性、良好的习惯和可贵的学习品质作为礼物送给孩子们,希望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