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互联网+”时代下的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9期   作者:梁志
[导读]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成为诸多领域的主流概念,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成为诸多领域的主流概念,同时对教育行业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为了推动中职生健康发展而开展的思想道德教育,成为当前时代背景下中职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重心,以“互联网+”的方式改进教育内容及方式,使其容易被学生接受,并促进学生对思想教育的理解。
         关键词:“互联网+”;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前  言
         党十九大报告为中职教育规划了明确的发展道路,即“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业融合、校企合作”,基于此,结合“互联网+”概念开展中职生思想教育政治工作有益于推动改善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停滞不前的现状。
1 “互联网 +”时代的发展与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
1.1“互联网+”的内涵
         “互联网+”的提出是为了推动社会经济持续稳中向好进步,并结合如今提倡的知识社会以及创新2.0的概念,最终凝聚而成的互联网发展、经济发展新形式。具体而言,“互联网+”鼓励传统行业积极与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通过不断创新行业的发展态势,开辟出新的发展道路,造就新的社会价值。
1.2“互联网+”与中职思想教育的联系
         目前,在校中职生的平均年龄为15-17岁,其心智未达到成人水平,容易接受互联网等新兴事物,保持着极大的热情和好奇心,因此成为互联网中的主要使用人群。基于中职生的学习者分析开展相关思想教育教学时,需要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教学内容和互联网整合起来,通过引起学生兴趣的方式来调动学习积极性,进而增强中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用性与效率。从互联网自身具有的特点出发,如何将“互联网+”成功应用在传统教育课堂中是首先需要得到解决的问题。互联网面向人群广、自身形式多样、方便快捷等优势,对于弥补传统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落后时代、学生积极性弱等不足有着重要意义,促进教育课程与互联网技术整合,能够有效改进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
2 “互联网 +”时代下对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2.1对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的积极影响
         “互联网+”成为思政教师开展教学的新平台,利用网络内容多样且获取方便等优势,教师在实时跟进教学内容的同时,也成功使得教学知识走进学生生活,促进其学习效率,形成良性循环。课前,网络可以作为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之一,协助学生完成预习工作,有利于培养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相关软件辅助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课程结束后,借助网络学习平台布置课程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不仅简化作业批改流程,而且能够更加方便地收集到学生对课程的评价,便于教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修正,从而让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2.2对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消极影响
         尽管互联网为学生开辟了接触多方面信息的渠道,但信息本身的复杂性以及网络娱乐化的特点都增加了网络教学的不确定性。对中职生而言,其本身面对大量信息尚未具有辨别筛选的能力,且自律性和自制力较弱,容易沉迷网络,花费过多的精力、金钱,从而降低学习质量。考虑到在极端案例中,因出轻信网络中传递出来的负面消息,某些学生甚至会建立起错误的价值观,从而丧失学习生活的动力,在实施思想教育教学工作室,要时刻保持警惕,针对具体情况灵活解决问题。
3 “互联网+”时代下的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3.1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作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中职学校工作人员,首先需要培养自身的“互联网+”意识,并结合“互联网+”特有的模式向学生传达正面信息。

考虑到互联网具有的开放性,教师需要时刻注意引导学生对信息的关注度,教导学生如何辨别信息中的关键因素,在保持其对新兴事物好奇心的同时,避免遭受不良信息对学生思想的打击。其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中职学校工作人员可以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通过谈话等方式与学生建立沟通的桥梁,了解其心理变化。例如教师可以结合“互联网+”模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借助多样化的网络平台或电子设备,广泛讨论课程相关话题,提高学生参与度与学习积极性,促进师生互动的同时,逐渐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与思考问题的方式。
3.2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互联网+”的有机链接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将互联网作为新的教育平台,利用各种网络终端提升教学效果,成为当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首要教学途径,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吸收前沿思想教育理论来丰富自身,提升教学水平的同时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具体而言,首先从中职学校校党委出发,由领导带领教师建立相关网络教育工作组,从制度层面确保顺利开展系列网络政治教育。其次,从教育相关政府部门出发,联合全国中职学校,共同建立资源互享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通过构建网络学习社区,达到宣传正能量的目标。最后,从中职学校教学出发,成立相关教师团队,专门负责以互联网为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解答学生的疑惑,处理中职生因互联网产生的严重心理问题,并引导其思想价值观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3.3改革教育方式方法
         改革传统课堂上的教学方式对于结合“互联网+”普及中职生政治思想教育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首先,借助互联网这一传播渠道,在教室教学之外,教师可以通过各类网站、微博等网络平台,利用多种终端开展思想教育,提高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用性与时效性。其次,互联网信息沟通的即时与开放的特点,鼓励教师与中职生在例如微信、QQ等互动平台进行充分的交流讨论,让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中,因此需要教师熟练掌握互动工具的使用,并且引导学生对思想政治问题展开积极思考。最后,为了突破当前教育方式,结合“互联网+”背景展开中职学校思想教育课程,重点研究方向在于合理恰当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学工作的方式。如果教育工作人员能够选择适合的平台进行教学,同时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互动状态,在建立师生之间良好学习氛围的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增进对双方的了解,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进行。
3.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更好地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引导中职生辨别筛选网络中的大量信息,教师需要深入了解“互联网+”背景,熟练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和互动软件,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交流环境。因此,从学校角度出发,可以开展专题交流活动,例如专业讲座、软件应用讨论会、平台使用研讨会等,通过加强社会、媒体和中职学校之间的思想政治沟通,让教育工作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网络技术,更好地甄别网络信息,最终用自己的知识调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利用网络完成学习目标的能力。
3.5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网络中随处可见各种负面信息,例如网络病毒传播、不良信息散布、人肉暴力、谣言诽谤、恶意言语攻击他人、侵犯他人隐私等等,其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中职生的参与。面对学生的种种言行,学校、社会需要对中职生的网络行为进行引导教育和规范,同时本人也需要积极接受相关教育,改正错误举止,及时止损。为了展现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工作进行的时效性,需要对中职生提出更高的素质要求,同时这也是“互联网+”背景下,对群众的能力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基于此,在安排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时,可以设置多样化的课程形式,例如选修课、讲座、研讨会、社会交流、社会实践等,让网络素养成为学生们日常自觉遵守的习惯。随着课程的开展和活动的进行,中职生的网络知识更加全面,才能形成良好的网络素养,最终实现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覆盖。
结   语
         综上所述,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促进了“互联网+”在各个行业领域内的繁荣发展,其中对中等职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和正确信息的引导,能够给中等职业学生带来乐观向上的思想教育,推动他们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因此,中等职业学校需要优化建设相关教师团队,从学生出发,关心学生、包容了解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晓.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5.
[2]李翠玲.西双版纳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