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课堂的德育教育探究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9期   作者:孙建东
[导读] 从初中德育与体育各自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二者的教学价值结合

         摘要:从初中德育与体育各自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二者的教学价值结合,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体育自身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独特作用,决定了体育与德育相结合的可行性和必然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初中体育课堂中的德育教育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体育;课堂;德育教育
前言
         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改革逐步加快了脚步,提出了德育教育的观点,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应重视德育教学,德育的应用逐渐引起各学科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并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体育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正确运用一定的德育手段,规范学生的德育水平,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素质,促进课堂的有效发展,让课堂焕发出德育的色彩和光彩。
1.初中体育课堂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1学校缺少对体育教学的正确认知,忽视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新课程的实施,让初中的体育教育与德育之间,较之以往能更好的融合,然而实际情况却与课改中的要求相差甚远。首先是学校迫于升学考试的压力,往往只重智育轻体育,主要还是看语、数、英的学科成绩,对评价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也只看中考体育成绩,而忽略体育所含的强大德育功能,忽略教学的形式,学生难以在课堂中感受到体育所承担的情感,获得参与感。长期以来的边缘化,使初中体育课堂存在着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效率低等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教师建设体育德育课堂,使课堂不仅它缺乏灵活性和趣味性,教学效率不能真正发挥出来。
1.2学生自身的体育素质匮乏。在我国的初中体育教育中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即大部分的学生运动能力不足,缺乏必要的体育运动基础。而这对学校和老师教学工作顺利展开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基于此,很多学校的体育课堂只是单纯地“放羊式”教育,或是单一的练习中考体育项目,来有较多“功利”性质运动项目的课堂氛围只是表象,实质上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到的只是的体能训练, 忽视学生在心理和精神层面上获得有价值的东西。在学生的各个阶段,特别是初中阶段德育应该是必修课,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开始有自己的见解和自我意识,处于青春期的发展阶段,在言语和行为方面,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自由意志,这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其优点是学生的自立能力会逐渐增强。但缺点是,如果没有人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很容易引导学生走上不利于成长的道路。
2.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途径
         2.1从运动项目中找到德育教育的结合点。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文明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了解道德修养的本质。道德修养只有始终存在于大脑中,才能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通过一定的活动加强道德修养,最终形成良好的习惯。例如:学生必须排队等候上课,并且要快、静、齐。每节体育课堂都要严格要求学生,做不到就反复强化。

通过实践让学生对体育有明确的认识。每个学生都必须遵守体育的要求和纪律,体育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教学管理。在一定维度上,体育与德育的有效结合也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优越的成长条件和家长的过度溺爱,导致更多的学生性格脆弱,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体育本身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资源,包括艰苦奋斗、合作友爱等,是德育的重要素材。体育教师应自觉探索德育主题,结合实践经验,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成长,达到教育的目的。户外活动、篮球、足球等体育运动是体育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可与德育结合使用,使学生可以在体育锻炼的同时进行道德教育。
         2.2初中体育课堂德育的原则。道德教育不仅是一种知识体系,更是一种道德信念和道德规范行为和生活方式。在体育教学中实施道德教育,首先要把道德教育落到实处把教育知识的研究转移到道德能力培养的轨道上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其次,要充分利用体育课相对活跃的课堂环境来指导学习学生达到正确的目标,培养自我道德判断能力。体育教师应由于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的特殊性,体育教师和学习者学生之间有一种亲密关系。因此,体育教师应该使用优美的语言和优秀的优雅的举止,朴素的生活,干净的衣服和积极的态度帮助学生学习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培养出了一些独特的、良好的素质。
在活动中,初中体育课堂的德育活动有多种组合,如使初中生具有群体意识、学生正确认识等。教育工作者要因材施教,调整和结合学生自身的优缺点,了解学生身心和运动心理的变化,灵活改变教学方法,正确教学方案和教材,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2.3在差异化教学中渗透德育,体育也要以德育为基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好实行差异化教学,使教学有针对性。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思维特点和理解能力各有不同,他们在课堂上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也会有所不同。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注重引导,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同时,积极的道德教育,也就是说,初中体育课堂要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要与学校的整个道德教育相配合,开展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合规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纠正初中生的学习意识和态度,营造良好的课堂风貌和学习风格,为初中体育教学打下基础,保证正确的方向。
3.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普及,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与传统的教育理念相比,它更适合体育课堂教育。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除了专业运动项目的教学和讲解外,还要与德育紧密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操和灵魂。体育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必须充分利用相关材料和公共资源,在体育知识传授过程中,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鲍成龙.浅论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J].职业,2010(12):125-126.
[2]陈海恒.中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新思考[J].当代体育 科技,2019(18):58,60.
[3]姚明玉,董西华.中学体育教学实施德育教育的新思路思考 [J].运动,2017(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