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应具备“六心”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9期   作者:韦志清
[导读] 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管理者和引导者,
        【内容摘要】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管理者和引导者,是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是班级建设的总设计师。要想营造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氛围,把班级工作做好,班主任应具备责任心、宽容心、公平心、爱心、细心和恒心。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六心”
       
        引言
        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管理者和引导者,是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是班级建设的总设计师,责任重大。要做好班主任工作,有的人认为班主任要“恶”才能管得住学生,其实不然,相反,班主任只有“善”了才能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降服”他们,营造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搞好班级建设。那么班主任如何做到“善”呢?那就是要具备“六心”,即:责任心、宽容心、公平心、爱心、细心和恒心。
        一、 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根本是责任心
        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责任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班主任的责任心表现为上对学校负责,下对学生负责两个方面。班主任只有具备了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责任感,才会树立“班兴我荣,班落我耻,以班为家,荣耻与共”的意识,才会在工作中想方设法把班级管理好,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并得到学生的拥护和爱戴。班主任工作负责,就能充分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全面执行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得以很好的贯彻落实。班主任工作负责,就会经常深入到学生当中,全面了解学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动态、生活现状,以便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及时把班级工作向学校汇报,从而达到学校和学生双方满意;还及时把学生的状况与家长沟通,做好家校联系,让学校、家长、社会共同来教育学生。
        二、医治后进生的灵丹妙药是宽容心
        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他们的性格千差万别,素质参差不齐,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爱好,所以,他们不一定按照我们教师所设置好的轨道前行,有部分是与你背道而驰的,甚至有的是故意与老师作对,对于这些唱反调的后进生,班主任要有一颗能撑船的宽容的心,才能“善”待学生,对问题进行“软处理”。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是人总会犯错,总会有不足,尤其是小学生,自制能力还差,有意无意的犯错经常发生,处理问题是班主任的家常便饭,天天都有。如果处理得恰当,学生会很乐意接受并改正,否则,适得其反。
        三、能得到全班同学的信任是公平心
??老师对待学生如何,他们最敏感的是老师是否公平,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老师信任与否。每个班级总是由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组成的,作为班主任,我们往往会在不知不觉的工作中宠坏了一半,同时也失去了另一半。如,成绩好的学生犯了错,老师就轻描谈写地批评一两句就完事,而成绩差的学生犯了错老师就急风暴雨、狂轰滥炸般的大批特批,叨叨个没完没了;课堂发言是成绩好的学生的专利,成绩差的学生不管怎么举手,老师也顾不上他… …久而久之,成绩好的学生就会肆无忌惮,认为即使犯了错,老师也没拿他怎么样,而成绩差的学生会觉很不公平,不管他怎么努力,老师都没看见,何苦呢?于是就更喜欢跟老师对着干了。所以我们教师在担任班主任工作中要特别注意把“一碗水端平”了,从一开始就要告诉学生,不管你过去表现怎样,你在这个班级里就是我们老师的孩子,所有的孩子都有平等受表扬和挨批评的待遇。我们不仅要这样说,而且要这样做。教师有一颗公平心,才会得到学生的信任,拥有整个班级。


        四、走进学生心灵的良方是爱心。
        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对于我们这些担任班主任工作的老师,具备爱心尤为重要,这爱心包含对工作的热爱和对学生的热爱。对工作有了爱,班主任才能把压力变动力,才能在工作中倾注满腔热情,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会舍得付出。比如,平时在老师心目中,那些外表美、成绩优异的学生很容易获得老师的关注,而那些其貌不扬、衣着简朴、成绩一般、智力平庸、顽皮捣蛋的学生,一般是不惹人喜欢的。作为班主任就要比一般的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想方设法去发现、挖掘这些同学的优点,用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去热爱这些同学,去正确引导他们。对于学生有了的爱,班主任才能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真心实意地热爱、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以真诚、平等、信任的态度对待学生。在班级中,班主任既是学生的“第二父母”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今天有谁头疼脑热了,谁脸色难看不高兴了,谁迟到或早退了,都要时时处处都注意到。要常常给予学生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亲切的抚摸、严肃的手势等这些表达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心的动作与表情,使学生有一种被重视感和关怀感。总之,“教育者,爱胜过一切!”应该成为班主任的座右铭,让班主任成为学生心灵深处的耕耘者。
        五、提高班主任工作质量靠细心
        细心就是用心细密,做事细心。在工作中有细心就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错;工作中有细心就能帮助我们全面分析问题和正确处理问题;工作中有细心还能够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避免出差错。因此,在平时班级管理上,要从小事抓起,从平时学生的一行一语中抓起,不好高骛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幼小的心灵。”例如,哪位同学写字进步了,扫地比以前干净了,算数比以前细心了等,这些细微的进步都要注意到,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又如某一学生突然缺课了,某位同学迟到了、情绪上突然有变化了,班级中近段流行什么玩具了等等,都要细心的观察,耐心地了解,决不因为不调查而冤枉了学生。小事管住了,大的纪律问题就缺少了滋生的土壤。细微之处总关情,宛如“随风潜入,润物细无声”。通过对学生细微生活的关注,能沟通师生间的感情,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及时引导,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质量。
        六、班主任的工作成效出自恒心
        人们常说,学贵有恒,其实教又何尝不是如此?有不少人认为,班主任一上任就下马威,大刀阔斧,雷厉风行,措施手段齐上,规章制度齐下,以为这样以后就天下太平,高枕而无忧了。其实不然,教育是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思想工作的反复性是大家都知道的,学生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指日可待的,它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再说,有些措施不是一个循环就能解决,其间还会有反复。没有持之以恒之心不可能产生理想的效果,要想真正把对学生的管理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建设一个班风正,学风浓的班级集体,班主任必须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用“恒心”拼出成效。
        结束语
        总之,班主任的这“六心”很重要,在具体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只要用好这“六心”,相信他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回报。
       
        参考文献:
(1)《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方法》,主编:黄敏  韦瑞斌,广西民族出版社,1994年4月。
(2)《责任与爱心》,主编:卢建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
(3)《引领心灵》,主编:朱永新,海南出版社,2005年6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