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生选择读物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9期   作者:梁丽
[导读] 课外阅读是课内学习的拓展延伸,影响学生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
        摘要:课外阅读是课内学习的拓展延伸,影响学生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课外阅读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源源不断的养料,对小学生思想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文中通过小学生选择读物存在的现象来进行分析,从学生、教师、学校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努力引导学生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
        关键词:小学生  课外读物  阅读活动
        一、小学生读物选择的现象   
        课外读物的选择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访谈我校图书管理老师以及和学生交流发现,正处于上升发展阶段的小学生,对课外读物的选择具有主观性或功利性,大部分学生在进行课外读物选择时,主要是凭借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读物,或受多读作文书,就能写好作文的观念影响,选择作文类书籍的学生偏多。在低年级学段,学生选择的读物主要以图画较多的书籍为主,在高年级学段,学生选择图书主要以作文集和内容相对浅显的读物为主,如青春文学、漫画、短篇小说等。
        二、影响小学生读物选择的原因
        小学生课外读物的选择受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文中学生选择读物时,主要受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的影响。
        (一)内部原因
        达尔文在总结自己的成功时曾经说过:“就我记得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入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可见兴趣对个人成长的作用之大。学习兴趣是开发小学生智力的钥匙,对学生智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此外,学习兴趣更是引起小学生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中,学生受自身发展水平及个人喜好的影响,选择读物相对单一,不能做到全面的选择读物。
(二)外部原因
        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虽重视了课外阅读的延伸,但是并没有让学生正真掌握阅读的相关方法,所以对于名著类的读物选择相对较少。其次,随着作业量的增多,占用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尽管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个性发展,为了每一位孩子的终身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素质教育的势头终究还是抵不过应试教育的压力,虽然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但是目前我国还处于应试教育阶段。为了升学,为了考出好成绩,很多老师都会布置大量的作业,有的学生除了完成学科老师的作业外,还要去辅导班学习,完成辅导作业。
        作业量的增加,减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从而也增加了学生的压力。因而,学生往往选择浅显易懂的读物,一是缓解学习上的压力,调节紧张的情绪;二是青春类的小说与学生的生活贴切,容易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便于理解,从而获得愉悦感;三是为了提高写作能力,课外阅读一方面是为写作积累素材,另一方面,在家长或教师的固有观念里,写好作文,可多看作文类的书籍,其中优秀的作文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参考范例,有利于学生借鉴,这也是学生选择 作文类书籍较多的原因。
三、培养学生多样化选择读物的能力
        综合学生选择读物时主要受到的外部和内部的影响原因,作为教师要通过多方面培养学生学会多样化选择读物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多样化阅读。
(一) 教会学生选择课外读物
        课外阅读活动,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熏陶思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要达到上面的目标,挑选课外读物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学生年纪较小,学习认知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知识储备不丰富,缺乏实际经验,阅读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读课外读物的鉴赏能力不足,因此在读物的选择上需要慎重,如果不加以选择,随便拿书来看,这不仅达不到阅读的目的,还会给学生造成一些不良的影响。


        学生在选择课外读物时,可选择思想内容积极健康向上的歌颂伟大祖国的作品,在少年儿童的读物中,这类书籍有很多,学生通过阅读此类书籍,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引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兴趣。此外,还可以广泛选择读物。小学正是学生打基础的时候,选择题材广泛,体裁多样的读物,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读物中增长各方面的知识,从而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选择读物时,还要注重语言的规范性。语言规范的读物能让学生从中学到字词句的正确表达方法,为写作中语言文字的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如革命回忆录、故事、报告文学、短篇小说、童话和寓言、歌谣、游记、神话故事、谜语等文体的读物,都适合学生课外阅读,拓宽阅读面。
(二)配合学习内容推荐课外读物
        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时,学生受自身发展水平的影响,在课外读物的区分与选择上,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与推荐。学生在选择课外读物时,应与语文学习内容相配合,这样才能促进语文学习。虽然学校图书馆藏书资源丰富,但是学生在图书的选择上仅凭个人兴趣选取读物,选择的读物相对单一且具有功利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好相应的读物推荐,让学生学课文,读原文。由于小学生阅读水平有限及受文章篇幅的影响,语文教材中选取很多的课文只是截取从文章中的小部分部分,并不是原文。教师通过教学内容,拓展延伸,推荐学生读原著,悟原文,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课文的理解,掌握文章的发展脉络,深入了解所学内容,增强所学文章的连贯性。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根据作者、体裁、内容选择课外读物。不同的作者在长期的创造活动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写作风格,通过阅读,可增加学生对作者的了解,学习其写作风格。而不同体裁的读物的选择,可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写作能力。学生通过对比阅读不同体裁的文章,既可以加深学生对不同体裁的了解,还能从不同的文章中汲取养料,丰富阅读内容,为写好作文奠定基础。阅读不同文体的文章,学生可以从优秀的文章中学习表达技巧,了解文字的不同运用。而摘抄好的字词句,互相推荐读物,能够起到锻炼学生语言表达的效果,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一段完成的表述里总有学生一定的思想。
(三)了解学生阅读心理,提供多样化读物
        教师在课余时间,应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了解学生选择各种读物的心理,看学生在阅读时是出于猎奇求新、消遣时光、补充知识、阅读兴趣,还是为了提高审美需要。教师根据他们不同的需要,提供其感兴趣的不同读物,培养他们多种阅读的兴趣。
        由于学生课外作业繁重,阅读时间被缩减,所以学校和老师应尽量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并尝试开展不同形式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愉快地读,同时可以举办一些读书活动,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良好的氛围。如每周开展班级读书会,让学生分享自己阅读的好书,并说出图书好在何处,到学期结束,评选班级图书推荐达人,以奖励机制推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以制作班级智慧树,每个学生每周把自己学到的最喜欢的句子粘贴到树上,并附上自己的评语。通过互相推荐好书和好句的分享,让学生的阅读中学会选择,学会思考,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加强家校合作,引导学生正确阅读
        除了学校教育的影响,学生的发展也离不开家庭的影响。我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因而家长要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用行动去感染自己的孩子,使他们产生向榜样看齐的心理。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可通过网络查找小学生必读书目,或为自己的孩子选择选择一些有质量的书,提升孩子的阅读品位。也可创造亲自阅读时间,家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陪伴孩子阅读,共同探讨文中的情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推动阅读恒久性。
        在阅读中,家长也可向学校的老师取经,开展一些有利于亲自阅读的活动,带动学生课外读物选择的多样性。如制定读书卡,记录一周以来彼此所读的书目,用特定的一天来进行读物推荐或读物演说,也就是用自己的话简要说书中所表达的内容,把读的书推荐给其他的人来参与阅读。通过这种比赛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实质性的奖励来推动阅读。
        课外读物的选择,关系着学生的健康发展。积极向上的内容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内容消极的课外读物,则影响着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的形成。学生在进行课外读物选择时,离不开学校、教师、家长三方面的积极引导。良好的阅读环境、阅读习惯,丰富的阅读资源,都为学生多样性读物的选择奠定基础,对学生健康的人格及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芳.青少年读者课外读物阅读心理倾向调查与研究[J].编辑学刊,2020(01):99-1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