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处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下,很多具备较强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难以发挥自身的价值。高职学校需要加强和企业内部的联系,学校可以从企业中挑选出一批具有一定技术经验的专业型员工进入到学校之中担任兼职教师。本文主要分析基于人才精细化培养体系的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
关键词:人才精细化;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管理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办学规模、招生数量呈现出了一种逐年递增的趋势,高职学校在技术教育方面正在突破已有的规模,朝着一种更高水准的阶段发展。高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师资质量的提高,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知识的传授者,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到高职学校教学水平的高低。因此高职学校必须要认识到打造一支高水平专业化教师队伍的重要性,致力于提升师资队伍的层次和水平,进而有效推动高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高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数量不足
在高职学校的教学体系之中教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教师关系到了教学能否顺利开展,现阶段高职学校的师资数量十分匮乏,难以满足教育部提出的办学条件,大多数高职学校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只是刚好符合标准。很多学校在计算内部师资数量的时候,经常将校外一些没有参与到教学环节中的人员归为教师群体,这样的统计方式缺少科学性。只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教师,才能够在高职教育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教师数量的不足,严重影响到了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
2、教师的选聘制度不合理
大多数高职学校在教师的选聘过程中缺少一定的弹性,很多学校将学历看作选拔教师的唯一标准,重学历轻实践的教师选聘制度,使得很多具有实践技术的人才无法进入到教师行业之中。[1] 处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下,很多具备较强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难以发挥自身的价值,企业对于这类人才十分重视,这部分教师经常被优秀的企业挖走,双师型教师人才的缺乏,使得高职学校的实践教学难以有效开展,这对人才的培养产生了严重的阻碍。
3、教学水平有所欠缺
处于人才精细化培养的背景下,很多教师对于这一理念缺乏一定的理解,对于怎样落实精细化培养缺少方法上的指导。高职学校的教师教学水平存在着一定的限制,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的时候,难以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教学观念的落后和教学模式的陈旧,使得教学之间缺少连续性和整体性。教师教学水平的低下,导致课堂氛围过于压抑,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容乐观,教师对于实践教学的忽视,使得高职教育难以发挥其真正的价值。
4、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沟通不及时
校企合作的开展能够提升高职学校的教学质量,现阶段很多高职学校都主张开展校企合作,有一部分企业优秀员工会进入到学校中担任兼职教师,开展实践教学,从而优化教学内容。由于专职教师长期处于学校之中,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等受到固有模式的影响较深,兼职教师和专职教师在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双方的沟通交流十分欠缺。长此以往,专兼职教师沟通的不顺畅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无法实现精细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导致学生的专业能力难以有所提升。
5、教师缺乏职业自豪感
高职学校旨在培养技术型和服务型人才,社会对于这两种类型的人才需求量极大,但是仍旧有一部分人对高职学校存有偏见。在一些人看来,高职学校在办学条件和教学条件上与本科学校差距较大,生源质量也落后于本科学校。
大多数报考高职学校的学生都是由于高考失利,难以进入本科学校学习,才会选择高职学校,由此可见,高职学校的学生在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积极性上较为欠缺,学生对待教师难以做到尊重友善。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教师也会失去教学的耐心,认为自己在高职学校执教无法发挥自身的价值,教师职业自豪感的缺失限制了高职学校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人才精细化培养体系下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的有效措施
1、引入校企合作
人才精细化管理的开展必须要建立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高职学校需要加强和企业内部的联系,学校可以从企业中挑选出一批具有一定技术经验的专业型员工进入到学校之中担任兼职教师。高职学校还可以从社会上聘请一些具备实践素质的人员在学校任职,增加教师选聘的弹性程度,提升教师队伍的多样性。高职学校需要为教师提供进入到企业中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更新教师的知识体系,让教师学到更多新的技术和知识,能够掌握市场的发展动态,根据企业的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目标。
2、规划教师成长路径
高职学校需要为教师提供具有前瞻性的发展方向,进而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高职学校可以根据教师自身的发展要求制定和完善教师的职业规划,能够深入了解教师的性格、能力等,以此为出发点,优化职业规划,让教师在学校的执教期间可以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具有较强的归属感。[2] 学校可以根据教师实际的教学情况,定期组织教师参与相关的培训活动,活动主题可以紧紧围绕着精细化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讨论和修正。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教师职业规划部门,探索教师团队的职业规划以及各项培训活动的开展,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3、开展多元化评价
科学合理的评价对于教师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高职学校需要注重评价环节,打破以往的评价模式,开展多元化的师资评价。在师资素质的评价过程中学校不能局限于从教师的执教经验、学术研究这两个方面进行评价,而是应该从多角度、多方面就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学校可以适当参考学生的意见以及企业对于教师的意见,将这些纳入到师资评价体系之中,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学校需要在内部对教师进行考察,考察内容不能局限于教师学术论文的发表上,需要将重点放在教师实践能力和对于市场动态的了解上,以此为依据进行评价,才是最为全面、具体的,也能够适应当前精细化人才的培养要求。
4、加强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的沟通协作
高职学校必须要重视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之间的沟通合作,有效的交流合作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高职学校可以鼓励企业员工在任教期间参与到学校内部的一些教研会之中,兼职教师可以向专职教师提供一些最新的市场动态,专职教师需要负责理论知识的分析和研究,双方之间进行密切的配合,能够制定出更加符合学生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精细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5、注重精神鼓励
高职学校需要认清自己的定位,虽然说高职教育重在培养技术型和服务型人才,但是其本身和本科教育并无差距,只是人才培养的方向不同。社会、教师以及学生都应该重新审视高职教育,能够对高职学校进行正确精准的定位,充分认识到高职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高职学校需要加强和企业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就业的机会,让学生和家长能够正视高职教育,提升他们对于高职教育的认可程度,实现高职教学的有效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进行基于人才精细化培养体系下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师资队伍素质的高度决定了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在当前的背景之下,高职学校必须要优化人才管理体系,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力求适应现代化的教学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嵩,郭扬.对高职师资培养问题的进一步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0年01期.
[2]盛向东.对高职师资培训的思考[J].A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