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进行自主合作学习要注意的几点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9期   作者:梁影菊
[导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学生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等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在数学学习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自主合作学习是当前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掌握策略也是科学课堂的基本理念之一,现在课堂是把老师的精彩转化为学生的精彩,把教学的有效性建立在教学的科学性基础上。教学的有效性莫过于是学生的学习兴趣,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所在。兴趣是认知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它可以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如在课堂中运用游戏教学、创设有趣的活动情景,有趣的课堂练习等,让学生在趣中学,在趣中练,以趣促学,在学中促主动发展。小学生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根据小学生认知规律的特点,课堂上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根据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尝试,科学地把握自主合作学习时机,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定自主合作学习方式。
        选择自主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是教师前置工作,必须备教材、备学生 。依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及年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选择授教的内容是否合适用自主合作学习,选择的方式是合作学习还是自主探究学习。从学习内容考虑,有些一般性的问题,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来完成;一些重点的问题,可以通过学生合作学习来完成;某些难点问题或开放性问题,可以通过学生探究学习来完成。从教学策略上考虑,有的学习内容可以侧重选择自主、合作、探究三者中的一种或两种,有的学习内容则可以三者兼用。如:在“观察物体”一课时,我把学生分成4人小组,要求他们在不同的位置对杯子进行观察,并根据观察的情况,画出杯子的形状,然后小组交流汇报。通过交流,学生很快发现了同一个杯子所画的形状却不一样,接着让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同一个杯子所画的形状不一样?然后小组交流汇报,从而使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学习,自己得出因为位置不同,观察到的杯子的形状也就不一样。又如:教学“0的认识”一课时,我把感知“0”的概念这一环节,设计成学生们吃糖的过程:我拿出4块糖,让孩子们看一看,数一数糖有几块?随后让学生把糖一块一块地逐次吃完。“老师这里还有糖吗?”“没有了。”“一块也没有了应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学生大声回答:“0”??这样,学生在参与吃糖的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知识,从而轻松地体会到“0”的含义。?
        二、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前,创设悬念,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课堂要想学生有“我要学”的冲动,必须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我认为:兴趣和动机是自主学习的灵魂。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创设一些悬念的问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的对象,把生活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并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对之进行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如: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教学这一课时,我就创设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小军今年8岁。

过了8个生日,可他爸爸今年三十多岁了,可也只过了8个生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同学们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纷纷动脑思考,但多数学生紧皱眉头,抓耳挠腮,不能找到合理的原因,于是我让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大家都出谋划策,共同研讨,并且结合书上49、50页的内容来探讨。大家七嘴八舌,你指我看,你说我听,你讲我评,探索、研究的氛围异常浓厚。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学生自行解决了新授知识“四年一闰”的问题,得出爸爸的生日是2月29日。研究结果出来以后,同学们恍然大悟,同时为自己的努力成果感到无比骄傲,认知的印象尤其深刻。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能力,教学效果特别明显。
        三、发散思维,给与充足的探究时空,让学生利用实践操作时进行自主合作学习。
        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数学。在实际的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有时候学生是无法靠少时间以及自己的智慧和行动独立完成的,这就需要融合小组成员的聪明才智,分工合作,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共同完成。
        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一课时,课前教师发给每组学生两张摸球后的记录表格和几个红球、黄球、白球。上课后,教师明确活动要求,就让小组合作摸球,操作与思维有机结合,学生根据表中摸到不同颜色球的次数进行讨论分析,发现: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大,而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小,通过研究又进一步发现:可能性的大小与放入盒中不同颜色球的个数的多少有关。这样的合作活动,既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有利。
        又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时,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形和与长方形的长相等的两根红线,与长方形的宽相等的两根绿线。上课时,先带领学生复习“周长”的概念,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操作:把两条红线分别与长方形的两条长重合,再把两条绿线分别与长方形的两条宽重合,学生根据周长的概念知道:把这四条线的长度加起来得到的总长度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这时教师启发学生探究:长方形的周长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把这四条线拿下来连成一条直线,看看谁能发现计算的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开始动手探究,他们凭自己的力量探究出这样几种求长方形周长的方法:
        ⑴长×2+宽×2????? ⑵(长+宽)×2???? ⑶长+宽+长+宽?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得出求长方形周长的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在上述“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中,教师利用动手操作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究知识的时空,由于学生亲自动手参与了探究,经历了前人发现知识的简缩的思维过程,因此不但获得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学习,同时其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可见,老师能在自主合作学习时注意上述三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会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课堂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把学生研究数学交流数学得到提升,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同时学生的素质(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等)逐渐得到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得到体现。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