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剑镇中心幼儿园位于浙江省诸暨市马剑镇中心位置,场地开阔,背风向阳,环境幽雅,舒适宜人。马剑镇是个有着浓郁地方特色、历史悠久的江南古镇,积蓄了强大的文化底蕴。马剑有延续千年的马剑羌灯,有家喻户晓的过小年和闹元宵,有保存完好的马剑老街、秦皇古道、千年古庵、百年古桥、古亭、古宗祠等,有八大碗、马剑馒头、豆腐皮、茶叶、发糕、灰汤粽等马剑特产等,这些都能让幼儿从中感受到本土文化的独特气息与价值,感受到家乡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
马剑留守儿童较多,我园孩子基本都是由爷爷奶奶带领。老一辈包办较多,教养知识的缺乏,导致马剑的孩子胆子小、生活习惯差、运动能力弱、语言表达能力差、艺术表现弱等。真正是‘野’又‘野’不起来,“文”也“文”不起来。
基于马剑实际,提出了“源于童心 归于生活”的幼儿园教学理念,立足以“教育的生活化”为抓手,以“生活”和“游戏”为主线,探索能进一步彰显幼儿园特色发展的园本课程体系,形成了“乡韵情润”园本生活课程。
通过了解马剑的古镇风貌、民俗文化、人文精神等,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激发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资源的热情和责任感,感受做幸福马剑人的责任感和光荣感;在体验、操作、探究的过程中,享受童年生活的无穷乐趣,获得整体发展。
环境是幼儿发展的资源,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一种“隐性课程”,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基于园本课程与我们的育人目标;基于乡镇园公用经费不足的现状。我们提出了利用马剑本土资源,打造具有马剑地域文化特色的生态、开放、互动、好玩的以儿童为本、助推儿童发展的支持性环境。
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1.让教育回归幼儿真实的生活,让幼儿回归自然的环境。
2.根据儿童的天性、年龄特点、个体特征来确定适合的活动环境,关注幼儿自然的本位发展。
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打造了“乡韵情润”的乐园。让孩子走进大自然,大社会的“现场”,亲身感知和体验,并通过自主游戏、自主发现、自主探索、自主解决的方式让孩子释放天性、浸润心灵,获得经验,掌握知识,从而让孩子在游戏中按照自己的生命节奏自然“呼”“吸”,自然成长。
一、小村镇、大自然
陈鹤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他强调以做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儿童各类生活活动都要在户外,包括游戏、劳动、与大自然接触活动、自我表达课程。”于是,我们将我们的特色和环境结合,让孩子们在大自然中真实体验、自由发展。
(一)自然之“韵”
结合马剑文化古镇,我们创设支持幼儿社会化学习的廊道环境,如:在大中国主题进行时,我们结合多彩民俗文化这一小主题,充分挖掘了马剑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经过收集整理,取其精华,将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并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筛选使用,并带孩子实地参观,将许多关于马剑山水、文化的收集与科普,让家乡的景、事、物展示在走廊里,陪伴孩子的成长。
(二)自然之“趣”
我们倡导在自然化的环境中,利用自然真实的资源,遵循幼儿身心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顺应孩子爱玩的天性,让孩子“玩出健康、玩出聪明、玩出个性、玩出成功”。
我们的操场被划分为两块,除一块是塑胶场地供孩子们玩耍大型玩具与建构外,其余均是绿色草坪和生态环境。
塑胶场地上我们还收集了许多农户家的旧长凳、旧梯子等供孩子们自主运动,还有许多自制游戏类的器械,以供孩子操作玩耍。
.png)
户外场地的打造还利用了马剑本地溪石堆砌出一条弯曲的小溪,从农民家中回收的石臼、石磨做成玩水装置,一座木制拱桥连接着山坡和沙坑,并以它的功能结合马剑地名讨论出了有趣的名字,如将小溪起名为“金沙江”、将沙池起名为“金沙滩”、将小山坡起名为“金萧支队野战营”。
.png)
(三)自然之‘味’
说到马剑,马剑的特色饮食是必不可少的,这些也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结合马剑家喻户晓的过小年活动,我们将《多彩的民俗文化》主题《舌尖上的中国》中增加了《舌尖上的马剑》,将马剑过小年、八大碗、马剑馒头、豆腐皮、茶叶、发糕、灰汤粽等马剑特产搬进了课程,活动后将美食科普与制作照片装饰在楼道上。
让马剑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看得见、摸得着、闻得到”,让幼儿从中感受到本土文化的独特气息与价值,感受到家乡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
二、小人国,大社会
孩子是社会人,要在真实的社会中体验,发展其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的能力,我们利用表演区、班级生活坊、专用室等,为孩子创设多途径自主活动的平台。
(一)小人国里的历练
马剑幼儿普遍较为胆小,不愿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于是我们利用旧桌子,开辟搭建出了一个小小表演台,鼓励孩子们将平时学过的诗歌、歌曲、舞蹈甚至早操等大胆表现表达。
(二)小人国里的小实践
在每个班里,都有一个有趣的生活坊,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置与提供幼儿生活相关的游戏材料,如:小班的马剑馒头加工坊、中一班发糕工艺坊和粽子生产坊、大一班的面条制作坊和大二班的茶叶制作坊,大二班的茶叶制作坊旁边还开设了“茶艺馆”。平时,孩子们可以随时开展模拟性的生活游戏,每周还可以进行一次混龄的生活坊游戏,给“怯生生”的孩子迈出了“大胆”的一步,在这小人国里,孩子们都是独当一面的小主人,这里也成了孩子们生活的实习场。
(三)小人国里的小世界
除了教室这个幼儿熟悉的环境以外,孩子们还有一个自由玩耍和学习的小世界,那就是我们的专用活动室。
利用空余场所,我们为孩子们创设了建构室、阅读室、美工室、科探室和社区中心。
三、情相连,活教育
虞永平教授曾说过:“幼儿园的课程就在环境里。孩子在环境里学习,利用日常生活的资源进行学习”。我们希望通过打造本土特色的环境帮助孩子们“归于生活”,达到教育生活化,即让家乡的景、事、物陪伴孩子的成长,通过古镇地域文化的熏陶,培养健康向上、淳朴善良、勇敢进取、乐于创新的新时代马剑小公民;回归幼儿生活,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真正达到“在游戏中学习、在生活中成长”。
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一种吸引,我们需要运用教育的智慧,充分挖掘园区的教育资源,有效建构幼儿与园区资源之间的互动平台,为幼儿的生活、游戏、运动、学习打造一个丰富有趣,参与度高并富有挑战性的乐园。让乡情润心无声,乡情温暖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