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对于小学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发生了改变。和以往的学生特性相比,2010后出生的孩子在小学阶段所表现出的身心特点,受到了互联网技术发展以及电子产品应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其性格更加内敛、自我,更加需要得到教师的关爱,才能够有效融入集体氛围,融入课堂教学环境。本文阐述了当下我国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针对班主任如何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孩子进行关爱,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生;身心特点;班主任
引言:班主任不仅是小学教育工作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也是小学生认知世界,形成良好道德观念的引路人。可以说对于小学生而言,能否取得优秀的文化课成绩,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和自身的努力,而想要让学生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养成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就需要班主任能够用心、用情走进学生心灵,以身作则树立榜样,让小学生能够真正认知世界,在班主任的关怀和爱护下,在和谐、友爱的班集体氛围中健康成长。
一、当下小学生的身心特点
想要研究如何在小学阶段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用心用情走进学生心灵,对其形成正向的引导,就需要教师能够了解当下小学生的身心特点。
现阶段我国小学生已然进入10后,很快即将接收15后的小朋友入学,这一时期出生的小学生,受到家庭教育环境,父母意识形态以及社会发展节奏的影响,其身心特点和以往届学生有着极大的不同。
第一,10后的小学生,其父母的年龄普遍为80后,甚至有些已经进入90后,这一年龄段的父母,其意识形态较为开放,所接受的教育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较为强烈,这就导致了,这一代孩子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非常强。第二,随着我国现代化科技的发展,小学生所接触到的各类互联网信息和电子产品都是非常先进的,甚至其操作能力要比成年人更加熟练,这也导致了其通过互联网接触外界社会的能力更强,和往届学生相比智力和成熟度有着明显提升。最后,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开放,部分有意愿且家庭条件允许的父母选择了生二胎,这些学生家庭条件普遍优渥,性格较为独立自我,在家中受宠溺的情况较为普遍,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对于教师开展教育工作有着一定的难度。
二、班主任关爱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发挥同理心,学会尊重学生
首先,为了能够更好的走进学生心灵,就需要班主任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同理心,将学生视如己出,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真正领会班主任的教育意图,真心实意的接受班主任的教导。为了能够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需要班主任能够切实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家庭环境以及性格特征,对其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认知能力的差异化进行合理的评估。了解学生不同的喜好和自尊心强弱,从而才能够更加合理的设置不同的教育模式。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不仅要在语言上和学生进行交流,同时更应该重视和学生之间心与心的沟通,让班主任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碰撞,是开展思维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础。
(二)公正教育态度,营造班级氛围
其次,为了能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形成正向认知,就需要教师能够做到公平公正,引导正向舆论,培养良好的班级风气,让每个小学生都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树立起自身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
首先,教师需要让每个小学生都能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了解自身对知识的需求。其次,班主任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自信和生活自信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让学生有勇气去面对学习,面对生活,面对各种问题,才能够开动脑筋发挥自身性格特长。最后,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对于班级内部所发生的事情,作为班主任必须要能够明确观点,整肃舆论,让学生能够建立起相应的荣辱观、是非观、审美观乃至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尤其需要借助德育教育的作用,塑造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利用正向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教育
最后,班主任在关爱学生的过程中,除了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并且了解学生的个人特性外还需要能够倾听学生的个人诉求,通过沟通交流以及正向评价的机制对学生开展教育。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小学生存在心里问题、情绪问题的情况非常普遍,很多小学生由于过度被溺爱,当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撒泼打滚发脾气,还有部分学生过度沉溺网络,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交能力退化。同时,很多小学生过度早熟,过早的开始谈恋爱或者,追星、爱美。这些内容很容易导致小学生出现自卑,彷徨,迷茫,烦躁等心理,为此教师需要能够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相应方法,通过正向评价、正向鼓励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教育。
结束语:综上所述,班主任如何关爱小学生,不仅是主观意愿的问题,同时也需要正确的方式和方法。为了能够真正进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就需要班主任具备同理心,学会尊重学生,和学生互相信任。同时积极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去树立其良好品德。最后,爱护学生,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提升要有针对性,要学会利用正向评价、正向鼓励的方式,塑造学生的良好品格,为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鉴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柴官会.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探究[J]. 亚太教育,2016(06):44.
[2]刘玉娟. 小学班主任沟通技巧分析探讨[J]. 才智,2019(18):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