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这本书,让我想起的是电影《燃情岁月》中有这样一句台词:“你可曾动情地燃烧,为了答谢这一段短暂的岁月?”我们是否燃烧着足够的激情、怀揣着足够的梦想、肩负着足够的责任,去构筑起我们的教师生涯,去影响着我们的学生?读了罗恩老师的这本书,我找到了一些具体的答案。
一、激情基于责任
老师对学生的责任或许就是“给他们带来改变”,就像罗恩老师说的,笃定“在这短暂的岁月里我会对孩子们产生终身的影响”。我相信带着这种笃定,就给我们吃了一颗长效定心丸,就能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始终饱含激情。
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当全情投入。很多时候,我们教育过程中看似寻常的瞬间,很可能会成为他们当中某些人生命中最特别的瞬间。我希望我作为老师能够对他们的成长有所影响和启示,那便是作为老师最大的成就感。而罗恩老师更笃定了我的想法。
在克拉克学校,罗恩老师会为了给学生创造某个珍贵特别的时刻,做出很多牺牲和付出,但是他觉得很值。其实这些瞬间不一定是某一种仪式或者活动,它可能是你语重心长的某句话造就的学生成长的瞬间,也可能是通过师生长期的共同努力所成就的进步的成果。有时候这些珍贵瞬间的创造汇聚了学生一点一滴的成长的青春、进步的人生、难忘的岁月。我们不仅要拥有对教育的激情,更要拥有对学习的激情。一个厌学者要如何教出热爱学习的孩子?
罗恩老师告诉了我们:“让学生爱上学习的最佳方法就是,要把你希望在孩子们身上看到的那种学习热情和激情,亲自展示出来。”“让孩子们看到你是一个终身学习者,而且你仍然对知识有着无限的渴求。”这不禁让我反思自己,是否依然保持着对未知的渴望和对求知的热情。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不时刻学习何以跟进步伐?世界的未知无边无际,不终身学习何以保持鲜活?备课可以常备常新,知识可以常学常新,生活更是常探常新。这样的老师才是鲜活的,才是可以跟一届又一届新的学生对话的。而当我们对学习富有如此的激情,我们的学生也自然如此。身教重于言传,你是什么样的人,也许你教出来的就是什么样的学生。因此保持对学习的激情,也是老师的一种责任。
同时,我们也要教会学生肩负学习的责任,保持求学的激情。
在克拉克学校的课堂上还有一点让我心向往之,那就是老师放过任何一个答不出问题的孩子。在我们的课堂上,一个同学被叫起来回答不出老师为了不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向另一个学生求助的情况是很常见的。但是在克拉克学校的课堂上,老师会耐心等待学生的回答,同学们也会带着真诚为他鼓掌鼓劲,这便给予了学生极大的尊重,让他明白“他有责任和所有同学一起达到同一学习水平”,“所有人都要为课堂讲授的全部知识负责”,也让他知道老师是相信他的。这种互相鼓舞以及不放过任何一个学生的课堂习惯,也极大地激励了学生的课堂激情。
激情基于责任,当我们始终肩负着教师的责任,必会在职业生涯中饱含激情。我相信保持教学的激情,也会让责任的履行变得快乐和自如。你会发现,学生也自然而然地会被你激活。正如罗恩老师曾对学生说的:“当你们走到教室面前的时候,要表现出快乐、自信和激情。”
二、梦想始于期望
罗恩老师告诉我们,应当“想办法让你班上每一个孩子都有远大梦想”,让每一个学生相信他们可以成为某个行业的领袖、某个领域的精英。“我们应该激发学生心怀梦想,并且让他们知道我们相信他们能够梦想成真。”但是如何激发他们的梦想并让他们相信?首先,教师自己要相信,“你寄予的期望越高,那么效果就越好。”其次,就是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罗恩老师主张,我们应看到孩子们身上蕴藏的潜力,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不要总是抱怨自己的学生有多么的不令人满意,更不要说伤害学生们自尊的话。
如果我们自己都开始否定自己的工作,那么接下来所做的工作就是没有意义的。如果我们都不相信孩子身上的潜能,我们怎么能期望他们树立理想呢?所以,我们必须用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与孩子一起努力。在看到罗恩老师能完全改变一个成绩最差的班级时,我就在想,那么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要改变他们也是有可能的,我们要相信他们有学习的能力,毫不怀疑的坚信他们的梦想一定会实现。这是我们观念上首先要改变的地方。
书中我看到罗恩老师曾与很多“看似问题丛生”的学生相处过,他发现一旦外在的隔阂被打破,他们本质上都充满激情,富有天赋。将罗恩老师的这一发现投射的我的教学生涯中,我也想起了我的一些学生。曾经有一个学生,上课叛逆,桀骜不驯,但当我提及梦想时他竟然落泪了。那一刻我赞叹于这个看似对一切都很不屑的男孩对梦想的敏感,同时也惭愧于自己由于他平时的“看似问题丛生”而忽略对他的关注与沟通。后来我加强了与他的沟通,表达了我对他的相信和期望,因为我很想为这份梦想护航,哪怕只有短短一程。后来,我看到了他眼里的光。
我庆幸作为老师,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去点亮这样的光。就如罗恩老师给学生写过这样一句话:“永远要记着,你们拥有超乎想象的强大、美丽和智慧”。提高我们的期望就是对孩子们负责,告诉他们需要尽最大的努力去争取,才能在现实中最终找到心中的光。
三、一切源于爱
于我而言,爱并不难。我相信大部分老师选择了三尺讲台,选择了菁菁校园,都是带着对孩子们赤诚的爱。其实如罗恩老师提出的要求,“把他们当成自己亲生的孩子,并把自己的工作更多地视为教师和家长兼具的角色”,大部分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在实践工作中就是这么在做的。我相信教师群体不乏爱的初心。但难就难在,当我们满怀赤诚地爱着学生的时候,一次次因失望、冷落、甚至伤害而开始削减我们爱的激情,我们能否坚守初衷,依然相信。
罗恩老师又一次给了我答案。我们是否可以尝试用罗恩老师提出的这样一种心态和情怀去面对:“你所希冀的并非感谢,你所追求的应该是孩子们的成就及对他们的人生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其实答案很简单,依然是教师的职责。当我们再次思量这份职责,就是“要尽己所能地去培养他们成为更优秀的人”而非眼前他们的感恩,也许就能让自己看到的有所不同。
不过,我觉得老师的爱没有必要全都是要默默无闻的无言的爱。有时候我们甚至也需要强烈地表达出我们的爱,让学生知道。我们“需要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知道,你期望从他们眼中看到他们和你‘在一起’”。
同时,也要爱学生所爱,这也是让他们知道我们爱他们的一种方式。
在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罗恩老师用自己改编的一段说唱教会学生记住美国历史上各位总统的名字,他还提出在教室里教师可以穿得像个历史人物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像一部小说里的人物,或是用倒立的姿势去表彰那些取得杰出成绩的人。这些学生喜欢的方式是他们乐于接受的。我们必须让孩子们知道,我们并不在乎其他人如何看待我们,为了帮助学生获得成功,我们心甘情愿做任何事,也愿意去爱你们所爱。正如罗恩老师所言:“我们这样做不是为了获得某种肯定和认可,而是因为我们爱他们。”
我们要做的是与孩子们更多的沟通。但是,学生很多时候是不善表达的。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根本无从知道他们所经历的事,罗恩老师告诉我们,我们能做的就是“爱他们,让他们和我们在一起的时候,过得轻松快乐,尽我们所能给他们鼓励、自豪、自尊”,这会帮助他们解决自己面对的问题。
教育就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用智慧点燃智慧,用幸福引领幸福。以教师为名,构筑我们和学生的燃情岁月,放手前行。正如罗恩老师所说:“如果你放手向前,那么你遇到的最糟糕的事情也会变成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