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教育也逐渐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租曾内容,也逐渐受到了学校和家庭的关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学生教育中最为关键的引导者,家长和教师之间在德育教育上的合作也成为了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家校合作下小学生德育教育途径仍有待研究。
关键词:德育;家校合作;小学;途径
学生的教育问题从来不止是学校的责任,是需要家庭与学校共同承担的,特别是在德育教育方面。但是当前的学生教育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往往被分离开来,缺乏有效的合作与沟通,导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脱节,进一步影响小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和提升,因此应当更加重视家校合作在学生成长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一、家校合作开展的必要性
首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当是互补互通的存在。对于学生来说,学校与家庭是两个最主要的生活场景,不论是家庭生活中的点滴还是课堂上的知识,都会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带来重要的影响。因此,家庭和学校都应该成为德育教育的“主战场”。家长与学生的相处时间更长也更为直接,能够及时的发现学生身上的各类问题与困惑。但是家长也容易出现因为缺乏理论知识而溺爱孩子的情况,即使发现了问题也很难科学有效的解决问题,缺乏正确的心理引导导致家庭教育中德育教育的缺失。学校生活中教师需要面对多个学生,往往不能做到及时全面的了解每一个学生的问题,但是教师又具有相应的德育教育技能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德育发展,引导学生正向发展。从这一层面来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当实现优势互补,推动学生德育发展。
其次,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必要互相抵消对方造成的负面影响。首先家庭教育中会存在家长缺乏正确的德育教育观念、缺乏正确的德育教育方式等问题,也有家庭存在忽视德育教育、忽视对儿童行为约束等问题,这就导致了家庭教育中德育教育的缺失,无形中加剧了学校德育教育的难度。相应的,学校的德育教育任务加重,难免出现无法全面兼顾的情况,导致个别同学德育教育的缺失,影响综合素质的提高,带来严重后果。所以,家庭和学校应当力所能及的帮助彼此解决其在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二、如何有效实施家校合作德育教育途径
为了实现有效的家校合作,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入手。
一是制定合理的家校合作计划,从源头上加强家校合作。
班级是学生在学校生活的主要场景,也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教师应当依托班级场景加强与家长的合作关系。比如可以制定完善的家校合作计划,对家庭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使其能够高效的配合学校教育,科学的开展家庭德育教育。具体来说,可以制定科学有效的家校活动计划,如开展相应主题的家校活动。当然计划的设计与实施应当建立在对学生家庭充分了解到情况下进行。同时这个计划应当与家长进行充分的沟通,不断完善以发挥最佳成果。
二是应当提高家长与学校在德育教育方面的合作意识。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整个教育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当前很多家长认为教育学生是学校的事情,对于自身在教育中所应当承担的责任的认识不足。所以首先应当让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加强其对于家校合作的认可,进而提高其在家校合作中的积极性。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家委会等有关制度,来帮助学校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顺利开展教育合作。比如通过家委会联合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开展相应的家庭活动,如尊老爱幼教学的课程中,在学校完成有关教学之后,可以邀请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安排有关实践,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体会尊老爱幼这一传统美德。
三是可以借助当前飞速发展的新媒体技术开展家校合作。当家长产生了家校合作的意识之后,十分愿意配合学校完成相关的教育活动,但是往往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或者参与方式,仅仅依靠传统的家长会或者短信等方式不够及时有效。学校可以借助当前较为先进的qq群、微信群等联系方式进行家校之间的沟通,以班级为单位,在群内分享有关的教育心得、活动须知等,解决沟通问题。其次可以建立有关的教学平台,邀请小学生家长使用,在平台上实现家校良好互通,交流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可以帮助学校和家长共同了解到学生的发展情况,以及时根据实际情况对教育计划进行调整,实现针对性的高效教育。
三、小结
学生的教育问题绝不仅仅是家庭或者是学校的责任,而应当由双方共同承担。因此在小学生阶段加强家校合作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为其成为综合性人才打下基础,也能够减轻学校的教育压力、提升家庭的教育书评,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顾越华. 浅谈德育过程中采取家校合作方式的意义[J]. 教育探索, 2002(03):90-91.
冯永刚. 儿童道德教育中家校合作偏失及其匡正[J]. 中国教育学刊, 2011(09):89-92.
蔡如云. 家校合力育英才共谱教育新篇章--德育从家校合作开始[J]. 新课程:小学, 2012(5):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