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值得注意要点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7期   作者:李向上
[导读] 本文以工程建设项目为基础,分析其管理问题,探索其改善措施。

        摘要:本文以工程建设项目为基础,分析其管理问题,探索其改善措施。项目中存在的项目管理问题:质量管理未落实、管理体系未完善、管理人员素质不佳、合同管理不到位。改善措施有:落实质量管理、完善管理体系、提升管理人员素质、加强合同管理。
        关键词:管理体系;管理人员;合同管理

        引言:建筑工程项目开展的管理工作,管理主体为业主与项目承接单位,针对特定的建设工程,签订项目合同,业主单位与合作单位,应严格依据合同内容,行使管理权利,全面落实工程项目全程序的管理工作。在实际落实项目管理相关工作期间,承接单位应明确自身管理职能,保障合同签署的合法性与规范性。
一、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质量管理未落实
        质量管理在工程项目管理体制中占据较为关键的位置,在工程建设期间,作业材料、地质气候、工艺等因素,均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作业质量,继而有碍于质量管理工作的有序运行。现阶段,质量管理工作在运行期间,存在的问题有:质量管理流程运行不畅,尚未有效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问题,造成管理体系适用性不佳,难以发挥管理体系的应用价值。
(二)管理体系未完善
        在工程建设多元化发展进程中,项目管理工作日趋繁杂。然而,大部分工程项目运行的管理体系尚未获得有效更新与完善,造成其难以适应相对复杂的工程管理需求,极易降低管理工作的运行效果。由于工程项目管理体系的不完善,造成工程建设相对应的管理工作未能有效落实,甚至发生管理真空问题,严重影响着工程项目的建设与发展。
(三)管理人员素质不佳
        管理人才作为工程项目落实管理工作的关键角色。然而,现阶段部分工程建设单位尚未关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造成管理人员存在的问题有:素质不佳、能力不足、责任心不强等,造成各项管理工作难以全面落实,影响着工程建设工作的有效推进,危及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
(四)合同管理不到位
        工程建设在运行期间,承接单位以管理为主要职能,在开展项目承包与分包划分期间,合同签署与管理的工作,较为关键。如若在合同中,权责归属未明确,极易引起经济纠纷事件发生,影响工程建设的有序推进。在新时期,工程管理人员应关注合同管理的有效落实,加强合同签署的有效性与合法性,为工程建设的有序发展奠定基础条件[1]。
二、改善措施
(一)落实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应以工作效率、管理意识等方面为出发点。作为工程项目的相关管理人员,应高度重视质量管理相关工作,继而充分认知质量管理相比工程建设的关键作用,为作业环境营建良好的工作气氛,加强引导作业人员参与质量管理的各项工作,借助作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质量管理工作运行活力。承接单位的管理人员,应学会授权,并加强管控,增强各工程项目的监理人员质控意识,保障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提升其对规范性操作的认知。针对工程建设存在的质量问题,及时开展规范性作业指导,在工程建设中规避质量问题,发挥质量管理的落实价值。
(二)完善管理体系
        工程建设期间,应用到各类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材料与设备等物质资源、成本费用等财务资源。项目管理的中心思想在于科学分配资源,保障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减少资源浪费事件发生。资源浪费事件包括:设备重复采购、材料规格不匹配等。在优化资源配置与应用期间,完善项目工程管理体系,加强各类资源的管理力度,借助管理活动的统筹规划,最大程度地发挥资源的应用价值。

在人力资源管理期间,应针对项目管理工作实际所需的人才数量,科学开展统计分析工作,结合人员配置结构,动态配置管理人员,以管理人员为先驱,发挥人资管理的重要作用。在物资管理工作中,应结合工程建设进度与各项需求,开展材料进场动态管理,加强材料管理力度,减少材料损耗问题发生。
        在开展资金管理工作期间,应以工程质量为核心,尽可能地剔除多余费用的支出,提升资金整体的使用效率。资金管理工作,应依据工程建设的各项资金需求,包括材料费、设备成本费、运输费等,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资金管理流程,继而为项目资金管理提供方向。与此同时,资金支付流程应加以权限设定,深化项目管理程度,保障资金安全性,发挥项目管理的综合效益。权限设定方式为:资金申请、资金审批、资金校对、资金发放。发生资金需求时,工程以部门、小组形式发起资金申请,比如设备维护费用,由设备运维人员提出申请,获得其上级部门管理人员的审批,由财务监管部门予以校对,防止谎报费用、重复申请等事件造成资金浪费问题,在财务监管人员予以确认的基础上,采取部门发放资金,将资金划拨至申请给予的账号,此账号应由监管人员予以核实与校验,保障资金安全,发挥项目管理的应用价值[2]。
(三)提升管理人员素质
        项目管理工作在落实期间,从业人员的专业性、处事能力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关乎着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工作结果。为此,承接单位应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培训,全面开展项目管理资质的认定流程,保障管理人员真正参与在项目管理工作中,提升项目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具体的人员培训措施有:
        (1)管理人员情况调查:系统性掌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结合其实际工作能力,采取有效的培训方式,配合考核机制,保障管理人员参与各项培训课程,全面增强工程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
        (2)责任制:责任制管理配合奖惩机制,加强管理人员对工作的重视,发挥项目管理的综合价值。定期评选管理工作落实较好的人员,对其给予一定嘉奖,将其评为管理模范,借助模范效应,引导各位管理人员学习与提升。与此同时,针对管理工作未全面落实的人员,与其建立有效沟通机制,获取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尝试辨别管理工作落实不足的原因,比如人员管理能力不佳、工程管理难度大。针对管理能力不佳的问题,应采取人员调度方式,保障项目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针对工程管理难度大的问题,应及时增派人员,有效分析难度大的成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全面落实工程管理工作。
(四)加强合同管理
        (1)作业合同的综合管理。现阶段,国内大多数作业单位面临的普遍问题为:作业团队规模协调能力、管理工作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极易造成作业单位在参与作业活动时,发生违约行为,造成工程项目各项经济损失。为此,管理人员,应针对作业合同流程与项目,采取权责分化、责任确定等方式,逐一完善合同内容,加强作业合同的追责能力,减少作业方发生违约行为,发挥合同管理的综合效用。
        (2)信用评价体系。相关管理单位与人员,应充分借助信用评价体系,获取作业单位的营业资质,提升作业安全与质量的双重保障。在此基础上,评价系统清晰呈现合同双方的工程需求、作业能力,有助于提升合同双方的合作信任,发挥合同管理的应用价值,展现项目管理的良好作用。
结论:综上所述,项目管理工作,直接关乎着工程建设的成果。因此,以工程建设质量为核心,结合工程建设的相关实际问题,开展相适应的管理工作,保障工程建设有序开展。此外,针对工程建设中较为关键的管理项目,比如管理人员专业性、合同管理等,应开展较为细致的管理流程,发挥项目管理的综合价值。
参考文献:
[1]白晓强.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值得注意要点研究[J].门窗,2019(12):170+173.
[2]詹银波.政府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建材与装饰,2017(45):120-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