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助力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建设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8期   作者:刘文雷
[导读] 21世纪学校信息化环境变化,必定促进教学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
        摘要:21世纪学校信息化环境变化,必定促进教学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微课作为信息化时代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以其固有的特点实现了语文课堂翻转的可能性,助力语文高效课堂建设。因此,在语文翻转课堂上,“微课”的适时、适度、适量的使用,必将改变我们的教学实践。本文通过实践经验和体会来探讨如何把微课有效的运用在语文教学中,进而实现语文高效课堂的建设。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有效教育教学手段,因其固有的特点而运用在课堂教学中。翻转课堂理念下的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不仅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了新的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自主、有效学习语文的途径,有助于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性,从而创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在教学实践中,我积极探索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充分借力“微课”资源这一东风,进行翻转课堂的实践,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微课在课前预习中的运用
        很多学生缺乏课前预习的意识,甚至不愿主动阅读课文,教师只能在课堂上留出大量时间让学生预习,大大降低了课堂的效率。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自己提前录制微课或者利用“智慧学伴”网站上多样化的微课资源,让学生提前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文学常识等进行观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例如在讲授《琵琶行》一课时,笔者采用了“四微引学”的方式让学生提前预习,从而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所谓“四微引学”就是了解作者白居易,“歌、行、引”的体裁和背景知识处设置微课,从语言积累方面设置微课,从叙事情节处设置微课,从对琵琶的音乐知识上设置微课,之后上传到钉钉上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建立“学分奖励”机制,学生只要学习“微课”中的内容,且上课回答对问题就可获得相应加分,积分累加可以消底部分语文作业。这种做法消解了学生对课文预习的厌倦感,促进个性化学习,体现了翻转教学的魅力,使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从而有助于语文高效课堂的开展。
        二.微课在课堂导入中的运用  
        正如特级语文教师于漪所说:“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场白,精彩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能够通过图片、视频、声音等多样化的展现形式极大刺激学生的感官,创设生动鲜活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感觉中顺利走进课文。
例如,笔者在讲授郁达夫《故都的秋》时,首先以《秋日的私语》作为微课教学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对秋天展开自我冥想,接着展示了一些与秋天有关的图片,最后配以对秋天和秋色感受与众不同的刘禹锡的《秋词》作为课堂的导入环节,初步让学生感受不同秋天的样子。通过在上课伊始,录制精短的微视频来创设情境,可以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为后续开展的课堂学习、探究、反思等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微课在重点、难点中的运用
语文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生通过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知识和能力,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把课文中的难点、重点等分解为一个一个小的学习目标,层层推进教学,引导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对之各个击破,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在小说学习时,通常教师需要从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等几方面进行分析,如果每讲一篇都重复这个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于是,笔者尝试用微课的形式从整体出发,设计微课,避免单一重复。例如,笔者在讲授《装在套子里的人》“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时,把教学的重点分为三点:人物的心理变化、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的形象特点。针对教学内容整体性,笔者提前录制了两个微课视频:《套中人的心理变化》和《套中人的外貌特点》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学习心理变化和外貌特点虽然措辞手法不同,但是在主题意义的表现上二者却是相辅相成的,进而再和学生一起分析套中人的人物形象。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在前面的两节微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小说中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即:形象总结—形象分析—形象意义。在语文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处中恰当的引入微课不仅有利于强化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记忆,而且有利于强化对整篇课文的深度理解。
        四.微课在课后延伸拓展中的运用
        我们语文课本中选取的都是古今中外的经典篇章著作,比如贾谊的《过秦论》、杜牧的《阿房宫赋》、苏洵的《六国论》等等。他们的共同点为:不仅是古代的议论性散文,而且都是以秦朝灭亡原因为题材的,内容深邃,且有些内容只可意会而无法言传、只可感悟而难于表达,其中预留了很大的思考空间,为读者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进行再创作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笔者利用微课,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对课文的理解等,发挥自己的想象与联想,对课文的留白之处进行合理的延伸和拓展。在讲授杜牧的《阿房宫赋》时,笔者运用微课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下列图片:1.阿房宫古代建造的原始的画面;2.根据作者描述学生手绘的阿房宫的图片等。 然后引导学生将微课展示的上述画面与课文的有关描写结合起来,对课文进行多维度的阅读理解。之后,用微课展示下列命题,请学生从中选择一个认真完成:1.从微课展示的上述二幅画面中任选一幅,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自命题目,文体不限;2.作者借古讽今,劝谏统治者不要骄奢淫逸,请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劝诫亲人戒烟的文字,要求角度合理。如此,学生在微课的引导下,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提高了思想认识。
        总之,时代呼唤具有时代元素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微课创新了语文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的变革,运用微课的优势,我们能够构建一个迥异的互动、交流环境,为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更好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创造有利条件,真正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佛山.电化教育研究 .2011.(10). 62-63
        [2] 郑军,王以宁,王凯玲,白昱.微型学习视频的设计研究[J].兰州.中国电化教育.2012.(4).21-24
        [3]姚润梅.试论“微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年1月

作者简介:刘文雷,北京市通州区永乐店中学,邮编:1011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