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小学语文一年级“零起点”学情,教师在进行低段识写教学中,要重视小学生的习惯培养,落实识字、写字、朗读等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目标,采取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轻松快乐学语文。
关键词:小学生;一年级;识写教学;兴趣;策略
教师在小学低段识写教学应当立足部编版语文教材展开有效教学,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习惯培养,放在首位;二是语文学习,兴趣先导;三是吃透教材,用好教材;四是给学生减负,给家长减负。本文主要探究一年级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围绕上述几点,教师就“师生关系”、“导入方式”、“教学形式”“学习氛围”和“激励评价”等策略展开详细的阐述。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有刚迈入小学阶段,对于促进他们语文知识的学习,如果他们能够喜欢和爱上语文老师,更有助于“零基础”的一年级小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转变观念,更新教育知识树立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教育理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形成的语文课堂教学机制,也能够运用合理的教育方式,密切与家长的沟通。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主动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形成坦诚、关怀和相互尊重的关系,用爱与赞美去对待学生,对一年级的小朋友细心和耐心的观察,观察学生的同时体验学生与文本的互动过程,抓住个别指导、小组指导的最佳时机,这种参与本身也会强化师生关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建立在师生良好亲密、平等和谐的关系之上,教师应当遵循一年级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语文教师亲切的神态、富有童真童趣的语言、教态自然和充满活力的形象,以及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同时,完善语文课堂教与学的激励评价体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小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课堂中注意情感渗透,调动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师生互动的重要作用,从而达到“春风化雨”的教学效果。
二、设计新颖的导入方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导入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大致分为情境型、质疑型、直入型、激趣型、知识型、释题型和直观型七类。但是针对一年级的小学生,应当以童趣、活泼的方式展开导入,像新颖的图片、通俗易懂的谜语、趣味的游戏、孩子喜闻乐见的动画以及教师童趣的语言,或者教师直接拿出与课堂教学想干的实物,将学生带出课堂在自然的场景中亲身体验,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导入方法。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的《动物儿歌》识字教学中,教师用童趣的语言营造了轻松的氛围,导入环节教师开始拿出卡通版“蛇”的图片,轻声询问:“同学们,春天到了,森林里面的小动物也出来活动准备了,开始新一年忙碌的生活,那么小朋友们知道老师手中的这个动物是什么吗?学生回答说出是“蛇”。学生在调动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接着说道:“同学们,小蛇现在要变魔术了,它居然变成了一个汉字。大家有谁认识这个字吗?教师边说边出示“虫”字的卡片,学生有认识的说出了是“虫”字。之后教师就以故事的形式告诉学生,“虫”这个字最早就是根据蛇的样子造出来的且意指蛇,后来我们的祖先认为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都是“虫”,所以很多动物的名字里都用“虫”字做偏旁。通过这个循序渐进的导入过程,充分调动了一年级小学生识字的学习兴趣。
三、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
随文识字教学是当今低年级语文教学最有效的方法,巧用图画识字、猜谜识字、归类识字、比较识字等方法等也是低年级识字、学文的主要形式。
教师应当围绕低年级孩子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心理,探索适切的教学方法,采用丰富的教学形式开启“智趣”识字课堂,注重落实语言文字训练,锻炼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小学生的识字效率,传承汉字文化,让儿童亲近汉字、热爱汉字。
例如:还是在《动物儿歌》的教学中,教师导入环节以图片和语言营造情境,带领学生认识了带有虫字旁的动物名字“蛇”,学习虫字旁并且知道了他的来由。教师接着出示了动物在森林中的图片,就着卡片认读带有虫字旁的生字。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认读动物名字“蜻蜓”“蝴蝶”“蚯蚓”“ 蚂蚁”“ 蝌蚪”“ 蜘蛛”,让学生发现动物名字的构字规律。第二个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在儿歌的情境中随文识字,让学生有情感的花样朗读儿歌。蜻蜓半空展翅飞,蝴蝶花间捉迷藏;蚯蚓土里造宫殿,蚂蚁地上运食粮;蝌蚪池中游得欢,蜘蛛房前结网忙。到了 第三个环节,教师则带领学生复习生字并指导孩子的书写。总之,这节识字课做到了词串识记与随文识字相结合,节奏朗读与续编儿歌相结合,手腕功夫与书写要领相结合。
四、营造童趣的学习氛围
为使学生学习拼音、识字和写字的兴趣得到激发,教师应该营造良好的课程教学氛围。一方面,在讲解教材内容时,考虑到学生的感性认知问题,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插图描绘生活中的场景,以便在创造愉悦的教学氛围同时,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另外,学习是需要氛围的,如果班级的气氛是轻松愉悦、热闹活泼的,孩子们读书写字能够像比赛似的你追我赶,这样的学习氛围就是最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的《棉花姑娘》的教学中,教师用贴近生活的问题导入“棉花”这一知识。教师问道:“同学们,你们知道棉花的作用有哪些吗?”学生们表现热情、回答积极,举手说着:“棉被、棉袄、毛巾……”,识字课堂就在学生踊跃报名和师生一问一答的互动氛围中有效的展开。之后,教师凭借着自己丰富的肢体语言,调动着、引导着、激励着孩子们,让课堂变得激情四射,让孩子们都沉醉在这充满童趣的课堂中。
五、采用适时的正面评价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孩子们每一个也是独一无二的。小孩子期待来自家长和教师的赞美,而且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老师、家长的评价对他们自我认识的形成至关重要,面对一年级的孩子,六、七岁的娃娃,手挥大棒,高高在上的评价者的姿态不可,点到为止和真诚鼓励何尝不美?教师不应该吝啬语言,学会用不同的标准去衡量去看待孩子,采用激励性评价帮助学生自我认知,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
例如:还是在《棉花姑娘》这课教学中,教师给出“雪白雪白、碧绿碧绿”两个词语,让孩子们大胆想象寻找生活中色彩缤纷的世界来运用这两个词,教师先行示范后,言语激励着学生:“同学们,发挥我们的想象和生活经验,给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答案吧。”学生们立马热情高涨、教师点名班级上一名不爱回答的女孩子灵灵,并且不断的言语激励着她,于是她回答“雪白雪白的蒲公英、雪白雪白的云朵……”,教师顺势鼓掌微笑着评价:“你给出的答案太棒了,蒲公英和云朵都是生活中很轻盈美好的事物,你一定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拥有热爱大自然的心灵,我们以后要像玲玲一样多多观察身边的事物,记录美好。”这名学生之后每天都在认真学习语文,教师激励性的评价树立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信心。
总之,教师要遵循教学规律,尊重学生主体,构建平等和谐师生关系,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写兴趣,注重识字能力的培养,相信识写教学定会充满语文味的课堂中绽放美丽。
参考文献:
[1]范意香. 浅谈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中的趣味渗透[J]. 课外语文:下, 2017(9):49-49.
[2]孙莉莉. 低段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浅谈小学语文课堂评价[J]. 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 2010(12):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