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营造一种热爱读书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减少学生阅读过程中的障碍; 让家长参与到课外阅读评价中来,使课外阅读评价多元化,也使这种独立的课外阅读活动在家长的参与下得到检查、督促和落实。
【关键字】家校合作;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习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其中第一个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第二学段课外阅读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阅读是学习能力的核心,学校的每一项课程都依赖于阅读基础。仅仅从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数量来看,我们的阅读之路就任重而道远。然而语文课堂上并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学生在学校能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少之又少,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数量需要在家庭完成。所以这就需要家校合作,在学校和家庭当中共同营造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
笔者的单位是一座乡村小学。由于家长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对阅读的重视程度不一样,导致多数孩子的阅读能力普遍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实现家校合作,在家校合作的模式下,探索出合适小学语文的阅读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学校多措并举,为家校共建“阅读生态圈”提供有力的支持。
家校共建“阅读生态圈”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参与的对象看,它不仅涵盖了老师、学生,还有家长和孩子,将教育从学校延伸到了家庭,延伸到了社会。这就要求学校,作为家校共建“阅读生态圈”的倡导者,组织者,必须为本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学校借家长座谈会、致家长的一封信、微信推文等契机,向家长宣讲,向家长散发材料,引导家长重视课外阅读,关注孩子在校与在家的阅读活动,吸纳家长热情参与阅读,让家校共建“阅读生态圈”步入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学校定期不定期的举办一些形式多样,家长乐于接受和参与实践的亲子共读活动,引领家长自觉参与到互动当中来。学校还不断完善阅览室的软硬件建设,扩购图书,建立健全阅览室的规章制度,强制性的要求学生阅读,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校还为每班配备书柜一个,建立班级图书角,要求班主任或是语文老师采取多种渠道筹措适宜于学生阅读的书籍,可一次性从阅览室借阅班级内人手一册的图书,也可以由学生负责,发起一次募捐活动,由学生自愿捐书,为学生提供有益的课内外读物。图书角的图书对班级内所有学生开放,也对班上学生的家长开放,鼓励家长建立家庭图书角,这些做法为顺利推广“家校互动的阅读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以家长会为契机,对家长进行家校共建“阅读生态圈”的有效培训。
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父母对于亲子共读,家校互动读书活动的重视程度,影响着孩子的正常阅读习惯,更影响着亲子共读行为的效果。实际上很多农村家长不是不支持学校的工作,不是不支持孩子的阅读,只是他们缺少相关方面的知识培训。作为学校,充分发挥了“家校互动”的主导性,把家长会开成对家长教育技能的培训会;作为班主任,把家长会开成拓宽学生教育渠道的研讨会;作为语文老师,把家长会开成探讨家校互动读书活动的交流会。正因为很多家长得到了这方面的有效培训,所以他们明确了亲子共读的目的,也很乐意在家里、在学校、在随机场合为孩子创设有益的共读环境。英国作家麦恩.艾米莉认为“与孩子们一起读书可以给他们的一生留下美好、温馨的记忆,它胜过任何父母和孩子所能分享的欢乐。”因为这种阅读带来的欢乐,使得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教育态度,教育理念也都发生了转变,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家庭教育观,审视读书的价值。以前怠于读书或者不读书的学生也开始读书,由此可见,家校共建“阅读生态圈”开阔的不仅是学生的眼界,增长学生的见识,对家长的教育技能也是一种有效的培训。
在对家长的有效培训中,我们提醒家长,要注意创设阅读环境,注意阅读材料的遴选,要对孩子热衷于网络书籍、媚俗文学的不正常现象加以引导。老师利用家长会和微信推文向家长推荐各种适合学生阅读的优秀书刊。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选择亲子共读的材料。不管选取何种读物,都要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其阅读内容也必须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
三、由语文老师主抓,成立家校共建“阅读生态圈”的兴趣小组。
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来源于兴趣。”如果学生或是家长对家校互动读书活动不感兴趣,缺少参与的积极性,这样的“家校互动”只能是流于形式,因此在家校共建“阅读生态圈”中我们特别强调阅读的趣味性,活动的趣味性。从推荐“趣味读物”到举办“趣味活动”,时时处处以 “趣”领航。我们倡导成立语文老师主抓的开放式兴趣小组,参与者可以是家长,可以是学生。兴趣小组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诸如文学讲座、亲子共读成果展等形式各异的活动,以促进家校共建“阅读生态圈”的良性运作。我们还要求参与兴趣小组的学生和家长每学期共同阅读不少于八本的图书,撰写读书笔记或是心得体会,以便参加学校或班级组织的“讲故事比赛”、“共读一本书”、“读书知识竞赛”、“优秀家长评选”等系列活动,进而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读书的队伍中来。
四、把家长当做教育的合作者,一起推动家校共建“阅读生态圈”的有效开展。
前面我们说家校共建“阅读生态圈”是整合教育资源,提升育人效益的重要手段,实际上我们还可以把它理解成整合语文学科教学资源,推动语文课堂向高效发展的强有力的抓手。“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由于家长更多的在社会上交际,他们的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明显比老师要丰富,在家校共建“阅读生态圈”的开展上,他们往往有自己独到的看法。我们必须充当好“家校互动”中间人的角色,一方面要牵住急于想读书的孩子的手,另一方面也不忘记拉住同样处于阅读角色的家长的手,积极吸纳他们的建议,共同推动“亲子共读,家校互动读书活动”的有效开展。
五、举办“课外阅读手抄报比赛”等活动,向家长展示家校共建“阅读生态圈”的成果。
为了凸显家校共建“阅读生态圈”的有效性,学校可以开展“课外阅读手抄报比赛”、 “亲子共读征文比赛”等活动,让孩子和家长在活动中共同成长。每年六月份举行“经典诗文朗诵活动”向社会开放,邀请家长参加,还应学生请求,家长和孩子同台演绎阅读带来的精彩瞬间。每学期视情况将语文课堂定期向家长开放。开放日当天,家长在老师的引导下,可以在教室里静静地听课,也可以参加“诗文朗诵会”、演讲比赛等活动,和学生共桌讨论,还可以主动上台讲解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实践证明,这样的课堂有点像“文学沙龙”,但正是因为这样的“沙龙”,才使语文课堂得到了强有力的延展,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从而帮助家长形成“三分课内,七分课外”的大语文观,使家长充分认识到亲子共读,家校互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动的参与到活动当中来。
本次策略研究希望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营造一种热爱读书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减少学生阅读过程中的障碍; 让家长参与到课外阅读评价中来,使课外阅读评价多元化,也使这种独立的课外阅读活动在家长的参与下得到检查、督促和落实。
[本文为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乡村小学家校共建“阅读生态圈”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19PTYB076)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