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对学生文明礼仪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8期   作者:任萍
[导读]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摘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历史上有很多经典,读古典会增加感情,对小学生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经典的诵读可以对这些祖国花朵来说是意义重大的,这些国学经典中蕴含着中国传统美德和文明礼仪,在国学经典的熏陶下可以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推动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国学经典;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引言
        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是继承和促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强青年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任务。经典文化,知识广泛,内涵丰富,丰富中国国学对促进小学生的文明礼仪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何阅读中国的国学经典,让孩子们早一点接受中国文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蒸和教育,让他们在诵读的过程中,学以致用?
         一、经典诵读对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意义
        (一)认真学习国学经典——知理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在班级的早读期间,总能听见这些朗朗的读书声。中国古典的研究包含着人生哲学,是我国上下五千年古老历史文化的结晶,在学习经典书籍时,学生必须利用他们的所学与生活相结合,带入生活中,使孩子能够阅读和学习这些国家经典名篇,并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二)认真了解国学故事——明辨
        在教孩子经典的时候,不能只是记住经典。最重要的是,孩子们了解中国经典时,他们逐渐对中国古典的内涵有所理解。在普通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不仅对国学经典的内容进行讲述,也要为学生们讲解经典的背景,使学生们真的对这些作品可以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学习的经典与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让孩子们列举国学经典文明礼仪的故事。在生活中认识错与对,在经典故事中熟识善与恶,学生被其中的故事所吸引,不仅理解了其中的内涵,还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开始观察周围许多与文明礼仪相关的现象,这不仅能让孩子深刻理解中国的经典,而且也有助于他们分析和判断文明和不文明行为。
         二、经典诵读对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途径
        (一)榜样示范法
        《弟子规》是古代智者编写的尊师重道的基本准则,是中华儿女应该有的传统美德,随着时代的变换古代智者和智者的文明礼仪是值得学习的典范。该利用平常时间让孩子尽可能多地记住一些国学经典,例如,在上课的时候,如果学生向老师问好,老师也必须做出同样的回答。在平时的学校生活中,孩子们向老师问好。特别是早上和中午,会经常看到红领巾的小朋友尊敬师长。教师们也应该对同学们尊重,每当看到这种礼仪非常统一的孩子,就点头打招呼。在去学校的路上,老师应该主动向孩子们问好。在学校里,也要热烈欢迎来接孩子的父母。
        教师要注意他们在孩子教育中的形象,树立榜样,这些都会对孩子产生微妙的影响。在小学生的生活中,要求学生做到的,作为教师必先做到,所以,我们也要主动参与到诵读经典文,教师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心理特征和对孩子的赞美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建立积极向上的形象,从积极的角度进行教育,并让教师们带头展示文明行为,为孩子们做出优秀的榜样。


        (二)制约训练法
        制约训练法指的是用一些常规手段和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约束,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结合我自身的带班经历,我们班上课时不听讲的学生,左顾右盼,交头接耳,扰乱课堂秩序,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也是对其他同学的不尊重行为,再比如,我们班的学生喜欢在随地扔垃圾,我在教室里课余的时间告诉学生们,随地吐痰和扔垃圾是不卫生的,这样不卫生的行为会传染疾病,不仅污染了环境,最重要的是对健康造成了危害。学生下意识地接受文明礼仪,提升文明语言,具有文明礼仪意识和创造性。
        (三)实践教育法
        1.在教师节的时候,所有的老师并没有什么额外的收入和奖励,作为中国人民,教师们强烈希望我们的职业能被人们尊重,不希望出现校园负面的声音。教师节不仅仅是个节日,还要对教师表示感谢。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对老师的尊重并不是给老师送礼物、买鲜花说一些豪言壮志,而是用实际行动来尊重老师,每一位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是最优秀的,要认真学习全面发展才是对老师们真正的尊重。
        2.重阳节关爱老人和儿童活动是我国的传统美德。父母教师向子女灌输尊重老人、关爱年轻人的理念,引导尊重老人和学生的社会责任。主要目的是为了养成孩子们从小的良好习惯,为孩子的道德教育制定详细的标准,让孩子能够细读中国的经典。尊重老人的历史,尊重老人的事情,尊老爱幼是每一位中国公民的责任与义务。
         三、经典诵读对学生文明礼仪养成的成效
        文明礼仪中最重要的是有意识的行动。为了鼓励学生深入理解传统国学经典知识,使其融入自己的行动中,我们必须以简单、理解和无可挑剔的方式认真正确地重复这项工作。从而作出积极的模范,起到模范的引导和影响。老师要审慎地观察学生,以礼貌的方式识别他们,以良好的思想预见和强烈的文明氛围评价学生。经过一段时间,良好的班级风气自然形成。在之前老师们经常要提醒学生们要懂文明懂礼貌,可是现在的小学生们通过对国学经典的诵读学习,出入校门讲秩序,今天,学生们的出入井然有序,成为了学校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每天早上都看到学生们穿着漂亮的衣服,对着迎接的老师问候一句:早上好老师,我们作为老师面对送孩子们来上学的家长们也是微笑以待。每天放学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每天做卫生工作,打扫教室和校园。让我们的校园很干净。朗朗的读书有时从教室里出来,讲文明懂礼貌逐渐充斥着整个校园。
        文明是一种品质,文明是一种成果,文明是一种被所有人尊重和广泛尊重的行为。今天,我们应该成为优秀文明的继承者,让文明伴随我们的成长,让文明陪伴我们的社会共同进步。
         结语
        通过诵读经典,学生们逐渐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博大智慧,诚恳认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积极将其永久化。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例如,《三字经》目的是让学生们认识到人类的本质。但是,后天的教育、环境、习惯等带来了巨大的差异。教师可以对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学生成长中良好的教育的重要性的理解,然后让成长中的学生高质量的环境中积极的接受教育的指导,培养正确的习惯,从而在未来始终保有初心。
       
       
         参考文献
[1]牛海娟.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J].教书育人,2019(25):18.
[2]白俊青.经典走进课堂文化点亮智慧[J].基础教育论坛,2019(25):4-5.
[3]苗璐.浅谈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13):118.
[4]常秀青.传统文化与经典诵读进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甘肃教育,2019(09):90.
[5]吴雪玲.开展家校合作推进经典诵读[J].甘肃教育,2019(09):38.
[6]赵海红.经典诵读渗透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研究[A].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三期座谈会资料汇编[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10.
[7]魏永.国学经典诵读路径[J].文学教育(上),2019(12):1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