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8期   作者:张琼
[导读]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尝试与文本对话并相互建构意义的过程
        摘要: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尝试与文本对话并相互建构意义的过程。而小学语文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起点,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出发点。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进一步优化阅读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每个语文教师必须积极思考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预习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其语文素养。另外,学生是否善于阅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而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要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和感受。”由此可见,要立足于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引导学生阅读兴趣并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从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来看,可谓喜忧参半,一方面,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环境和充分的阅读时间;另一方面面,缺乏正确的阅读动机和阅读方法是当前阅读教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而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单一性更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基于此,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着眼于阅读教学中的潜在问题,从“做好预习和备课、掌握阅读方法、拓展课外阅读”三个角度入手,对此展开具体阐述。
        一、做好预习和备课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预习对做好一件事的重要性。文本阅读也是如此,阅读虽是一个动态、复杂的过程,但在师生的共同作用下,也能做到未雨绸缪。可见,做好预习和备课工作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障。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精心设计教案,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教材大纲设计教学流程,以保障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要督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让学生通过预习对教材内容有初步的认知,从而更好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例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内容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方面,我会在课前根据课文内容以及学生的阅读水平,参考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案内容,首先,我会利用多媒体视频进行导入,为学生播放地球生态环境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之后,我会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明确本文的中心思想。进而,我会利用有效提问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从阅读中体会地球生态环境的脆弱,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另一方面,我会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比如,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入手,为保护地球环境出谋划策,之后,再让学生对课文展开阅读,以深化自身的认知能力。另外,在教案设计的过程中,我会根据实时课堂变化,进行相应的补充和删减,以最大化教学效果。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其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掌握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因素,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文本,其中不乏故事、诗词、散文等类型,每种不同的文本类型都需要特定的方法来支撑,才能取得最佳的阅读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泛读的基础上体验细读、默读、品读的过程,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从而促进学生语言感悟能力和审美情感的进一步发展。
        例如:在教学“鲁滨孙漂流记”这一课内容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会引导学生从阅读方法的角度入手。首先,我会以谈话的方式进行导入,询问学生:如果你不幸流落在一个荒岛上,你该如何生活呢?以此来激发学生热情,为阅读教学预热。之后,我会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梳理每段段意,并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进而,我会让学生以细读的方式再读课文,总结鲁滨孙的性格特点,并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在课堂上分享原因。最后,我会让学生续写故事或写读后感,以让学生感受小说的魅力。如此一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增强其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三、拓展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仅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对促进其语文素养的提升也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喜好为其推荐适当的课外阅读书目,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的习惯,同时,也要让学生养成读写结合的习惯,从而全面提升自身的语文能力。
        例如:在上语文课时,为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我会从课外阅读的角度入手。专门开设课外阅读交流课,收集学生喜欢的文本类型,为其推荐阅读书目,如,《三国演义》《论语》《爱的教育》等读物,并定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检查其阅读笔记,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对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理念有着深远意义。但需要注意的是,阅读能力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现,以寻求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为将来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福华.初中语文自主阅读教学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2019(19):96.
        [2]刘娟,文明.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9(08):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