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优化规范模式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防控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4月4期   作者:谭爱梅 王俊萱通讯作者 王倩
[导读] 急诊科优化规范模式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防控的研究


谭爱梅  王俊萱通讯作者 王倩 
(四川绵阳四0四医院;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自2019年年底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我国出现大规模疫情,病因是由于人体感染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简称“新冠病毒”)后导致肺炎,具有起病隐匿、发展迅速、发病率高、传染性强的特点。2020年初,新冠肺炎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我院立即相应国家卫健委要求,急诊科采取优化规范模式,以便对新型冠状肺炎患者进行有效防控工作,保障院内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安全,控制新冠肺炎在医院内传播的情况。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优化规范模式;急诊科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可通过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感染新的患者,传染源是新型冠状病毒确诊患者及无症状的感染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新冠肺炎列入乙类传染病。我院作为市级综合医院,肩负着定点救治疑似或确诊患者的重要任务。目前对于新冠肺炎所致疾病没有特效药物[2],只能通过对传染源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来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医院急诊科可以通过采取优化规范模式,进行全方位的防控工作,减少新冠肺炎或者接触人员的感染风险。
1 急诊科的个人防护规范
  所有医务人员按照一级防护要求,穿工作服、防护服,戴上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护目镜及医用手套。工作结束后,整理用品,实施手卫生,注意需正确佩戴和脱摘,及时更换手套,戴手套不能取代手卫生。
2 急诊科的优化规范模式
2.1 急诊科的预检分诊规范
  急诊科门口设立专门的预检分诊台,对自行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患者进行预检分诊,对所有就诊患者及其家属、进出医院的人员进行体温监测,询问患者有无发热、乏力、畏寒、咽干、呼吸道症状及流行病学史。流行病学史内容包括:①发病前14天内是否有武汉市及湖北重要发病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②发病前14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③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疫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④有无群体发病趋势[3]。对于无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无流行病学史的患者可以按照正常就诊流程,在候诊室等待治疗;对于有流行病学史或可疑流行病学史,伴发热、畏寒,呼吸道症状,咽干、乏力等症状的患者,应指导患者(含陪同人员)正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由专人从指定路线引导至发热门诊,在发热门诊接诊点进行再次流行病学史询问、测量体温并进行信息登记;对于有流行病学史或可疑流行病学史,但无发热、畏寒,呼吸道症状,咽干、乏力等症状的患者,应在指定门诊诊室接受治疗;对于有以上症状的患者,血液常规显示白细胞无升高者应建议行胸部CT检查。若发现有疑似或确诊病例,应按规定送往指定医院接受治疗。
2.2 急诊科的院前急救规范
  120指挥中心接呼救电话时,首先需确认患者有无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流行病学史。如有流行病学史,建议正确佩戴好口罩后,自行到就近发热门诊接受诊治。接到 120 调度指令时,联系患者及其家属,明确有无流行病学史,如无并有有发热、咳嗽、气紧、乏力等症状的且非危重患者,则建议正确佩戴好口罩后,自行到就近发热门诊接受诊治。


在发热门诊接诊点进行再次流行病学史询问、测量体温并进行信息登记,若符合流行病学史中任意1条,在专门用于接诊新冠病毒疑似患者的专门诊室采样进行核酸检测,进行进一步详细检查,核酸检测阳性的,转定点救治医院隔离治疗。否则,就在普通发热诊室进行诊治,并采样进行核酸检测,视症状情况较轻者嘱患者自我居家隔离严格按照“一人一诊一室”执行就诊形式。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应该执行急救运转规范流程进行运转并救治。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病情危重需紧急手术,立即上报院感科,由院感科协调在外科手术室的负压手术间进行手术,患者全程戴防护口罩,由专用通道进入负压手术间。负责救治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医生、护士严格按照一级防护要求做好个人防护,负压下完成手术。尽量减少负压手术间内物品,精简参加手术人员,杜绝参观人员进入该手术间。严控术中使用一次性耗材、药品数量,尽量做到只进不出。
2.3 急诊科的院前急救转运规范
  接到 120 调度指令并确定需要救护车接送,出诊医生和护士均应穿工作服、防护服,戴上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护目镜及医用手套,司机需穿工作服,戴上医用外科口罩、手套,患者及其陪同家属需戴医用外科口罩。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流行病学史询问和体温测量,对于无发热和流行病学史患者,将患者转运至医院,返回急诊科进行三级预检分诊,根据病情进行处置;对于有发热和(或)有流行病学史患者,出诊人员做好一级防护工作,将患者转运至医院发热门诊进行处置,其陪同人员有接触无症状者,运送至相关人员接待点进行隔离观察。驾驶室与车厢严格密封隔离,车内设专门的污染物品放置区域,配备防护用品、消毒液、快速手消毒剂。医务人员、司机转运新冠肺炎疑似患者后,对患者停留、经过的房间 及通道进行消毒,陪同医务人员及转运人员脱去防护用品、 手卫生、淋浴更衣。救护使用10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喷洒,作用60分钟,然后使用清水擦拭救护车使用后严格消毒方可再转运下一例患者。
参考文献: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13.
[2]Manli Wang, Ruiyuan Cao, Leike Zhang, et al. Remdesivir and chloroquine effectively inhibit the recently emerged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in vitro [J]. Cell Research, 2020. doi:10.1038/s41422-020-0282-0.
[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七版[EB/OL].2020-2-19.
基金:(1)名称:新冠病毒肺炎救治过程中院感防控系列研究与应用 编号:2020YJKY010                          
  ( 2)名称: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检分诊体系创新与应用研究 编号:2020YJKY011    
(3)项目名称“重大传染病流行背景下的护理对策与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0YJKY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