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门诊绿色通道改造构建适合新冠肺炎病人特殊通道流程的分析探讨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4月4期   作者:侯建红1 黄容2 黄绍贤3
[导读] 基于门诊绿色通道改造构建适合新冠肺炎病人特殊通道流程的分析探讨

侯建红1   黄容2   黄绍贤3
(1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院长;2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讲师;3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信息科;云南昆明650011)

[摘要]医院HIS系统中,大都设计有绿色通道,设计绿色通道主要是为了急诊病人不能够及时交费,又不能因为交费而耽误诊疗和救治的病人,先诊疗抢救,后交费。在绿色通道中设定为先看病,后交费。而疑似新冠病人不但需要先进行诊疗,而且还必须提示后续检查治疗的医护人员注意按规范采取安全保护措施,同时也要提示收费人员注意安全保护,尽量减少到窗口的交费,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这和传统的绿色通道有明显的不同。本文分析探讨如何利用绿色通道原有的功能,经过局部的改造系统、重新构建适合新冠疑似患者的新流程.
[关键字]  门诊绿色通道  新型冠状病毒  流程再造

[引言] 医院门诊流程相当复杂,分支很多。总的说来有:挂号;划价;缴费;诊疗;治疗;诊察;检验;检查等流程环节,流程顺序和分支相当复杂[1]。而绿色通道是这个复杂流程上的一个快速通道,可以在不交费的情况下,先看病治疗抢救,再处理交费问题。新冠病人的处理和绿色通道有相同的类似性,也有大相庭径的地方。利用绿色通道进行修改和基本的配置设置,使其符合新冠病人的诊疗流程。
[正文]
1.绿色通道
  1.1绿色通道的目的
  所谓绿色通道就是门诊的基本流程“挂号、看病、交费、拿药(治疗)”,由于急诊病人的需要,先诊疗、抢救,后来处理挂号、交费事宜。这个流程主要是要满足“急”的需求,但医疗的流程还是要遵守的,除医疗流程外,都可以先诊疗抢救,后处理完善病人基本身份信息和收费。
  1.2常规门诊流程
  按照门诊的常规流程,是先完成了病人身份的基本信息建立电子档案,然后交费完成才开始医疗工作[2]。常规的门诊流程,除医疗行为之外,实际上是要完成两个不同的目的,如果已经在医院就诊过,身份信息电子档案已经在医院建立,主要是确认病人身份完善信息;如果是第一次来院就诊,要建立病人电子档案,录入基本信息,包括病人的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手机号、医保卡号等。这部分主要是把病人的身份给确定下来,建立电子档案;另一个是交费,包括医保费用,交费后完成各种医疗流程。如交费然后拿药,交费后检查检验,交费后治疗等等。
  1.3信息系统中绿色通道处理流程
  绿色通道是先开始医疗工作抢救病人,后确定完善病人信息,再后进行交费的处理。这是绿色通道和常规门诊流程的根本不同之处。在计算机系统中是先给绿色通道病人一个唯一码,也就是一个诊疗号,然后对病人开始进行医疗工作[3]。所有的医疗工作的行为系于这个诊疗唯一号,所有发生的费用也系于这个唯一号,以记账方式处理。待医疗工作完成,用这个唯一号来处理费用、完成完善身份信息完善电子档案,当然有时候也无法完成和完善,如三无病人(无身份、无单位、无家属)抢救死亡无法联系到家属确认身份的情况。整个医疗流程、完善身份信息和与记账方式记录费用信息,需要医务人员事前判断确认为绿色通道病人,信息系统中明确标注该病人为绿色通道病人,这样在整个医疗流程中各个环节提示知晓为绿色通道病人,在未交费的情况下,优先处理该病人的医疗工作,以达到“急”的目的;在后续的处理中完善电子档案中身份信息、处理费用事宜。
2.新冠诊疗流程
  作为医疗诊疗流程、急诊诊疗流程、乃至新冠诊疗流程国家和地区性的医疗机构发布过 不少,新冠肺炎的诊疗流程是有明确的规定的[4],可参照的医疗流程也不少。所以医务人员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但是信息系统却没有任何的参照,也没有可参照的规定。在研究了新冠肺炎的诊疗流程和特点之后,我们发现其和绿色通道的记账有相似性,和危急值标识提示提醒医务人员也有类似性。对于信息系统来说要做到三点:一旦确定为疑似病人,明显标识提示后续医务人员采取防护措施,对病人采取隔离,病人家属也要隔离;二准确有效记录费用信息,以备后续处理;三符合现有的医疗流程和规定,按照现有医疗流程处理[5];满足这三点则基本达到新冠肺炎医疗工作的要求。
3.信息系统的改造
  借助绿色通道进行适当修改,让信息系统适应疑似新冠病人的诊疗路径,不失为一条省事而又实用的便捷方法。


1.在进入信息系统绿色通道时增加设置“疑似新冠”类别;2.在收费信息系统中增加设置“疑似新冠”记账类别;3.在各电子检查检验单上增加醒目 “疑似新冠”的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注意按照规定防护;4.增加新冠肺炎医保诊断条目(本地区医保要求);5.认真培训医务人员使用,这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在进入流程时,一般是由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确定进入“疑似新冠”绿色通道的,如果这一步不设“疑似新冠”标识,后面流程中就没有明显提示。对于信息系统来说再要改回“疑似新冠”是可以的,但已经发生的费用是改不回来了,只能手工来处理;对于已经发生的医疗行为,特别是应该做防护的没有做,那么接触的所有人员也只有按照规定隔离14天,进行隔离观察。这对医院的工作会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培训医生熟练掌握使用非常重要。
4.研究讨论
  新冠病人费用由国家医保全额报销,先诊疗后处理费用。这一点和绿色通道病人记账处理很类似,在信息系统中可以用记账方式处理,最后再按照医保的规定将所有费用记录数据提供给医保,不论是手工还是网络系统传输,各地不一样。但信息系统都可以提供详细准确的费用清单给医保,由医保结算费用。
  在新冠来袭前,病人费用医保怎么支付,医保支付方式还不确定。就我院1月16日下午4时18分接诊的云南省第一例新冠病人来说,当时确实不知道将来怎么结算。2020年2月20日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司长熊先军在国务院联防联控会上向新闻媒体发布介绍医保政策,明确了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确保救治医院不因支付政策影响救治的两个确保的原则,有了国家医保局的政策,各地医保开始建设改造医保支付新冠的流程和通道。但具体怎么办理,还没有实例。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其做为记账病人。无论日后怎么结算,都能够清晰处理收费事宜。这在后来的工作中也证明是唯一可行的办法。
  二是新冠病人大多是身份信息记录完善,并且有流行病学的规律,到过疫区,或者与疑似病人有密切接触,身份信息一般很清楚,但疑似新冠病人在检查治疗的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提示医务人员等按照疑似新冠的“隔离”流程进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病人和医生、病人和家属、病人和检查医生(按规定都要做CT肺部扫描)这一点和绿色通道的目的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信息系统上做改造增加病人类别,由发热门诊医生在诊疗时可以将病人确定为疑似。让后续医疗流程中的医务人员明显分辨出是疑似新冠病人。这个功能就和急诊病人在后续诊疗中标注为急诊一样。但目的确有差异,急诊病人是提示“急”,而新冠病人提示的更重要目的是防护和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使用记账方式还可以避免收费人员和病人(或者家属)的直接接触。只要医疗电子信息传给记账人员,就可以记账,不需要病人(或者家属)到现场。
  第三是按照医保(笔者所在地区医保)要求在诊断组中,明确增加四个诊断组:U07.100x00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U07.100x00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U07.100x00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诊断病例;Z03.800x00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医务人员在诊断时选用了上述四个诊断之一,在进行医保结算时将通过医保接口自动进入医保新冠结算流程。
5.结论
  基于门诊绿色通道流程,进行部分调整或修改,能快速构建出适应新冠、疑似病人信息系统的有效流程:1.能适应新冠病例提示诊疗隔离的需要,让后续医务人员明确辨识新冠疑似病人采取安全隔离措施,保证医疗流程安全顺利进行;2.能够准确有效的记录病人费用明细,以便后续医保处理医疗费用;3.有条件的地区,医保进行了接口调整后直接通过诊断码传输给医保系统进行快速准确的结算。
  
参考资料
[1] 黄绍贤,试论医院门诊流程再造——一卡通流程建设的关键 [J]. 医学信息,2014,(11):12-13.
[2] 王 越,门诊电子病历对医院及患者的作用浅析[J]. 养生保健指南 2019.21 :335
[3] 黄绍贤 孔萱, 试论医院门诊流程再造——先诊疗后挂号的利弊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年第 15 卷 第 56 期
[4] 唐 崟,重大新发传染病防控策略与效果[J].  健康之友 2020 年 1 月下:132
[5] 张世勇, 彭李, 南川区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分析[J]. 预防医学 2020 年 1 月第 32 卷第 1 期: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