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地区实习护生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4月4期   作者:葛秀杰
[导读] 调查实习护生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


葛秀杰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吉林延吉133000)

目的 调查实习护生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问卷及职业倦怠通用量表,整群抽取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共463人。结果 实习护生对护理专业的态度、对护理角色的感受及实习期间的课程安排,对其职业倦态有负向的预测作用。结论 护生积极的专业态度和护理角色感受,以及实习期间合理的课程安排,可以降低实习护生的职业倦怠,使其认同护理这一职业,稳定护理队伍。 
?
关键词 延边;实习护生;职业倦怠

   以医务人员的工作与患者的性命安全紧密相连,具有高要求、高责任、高风险、高负荷等职业特征,因此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1]。护理学学生的临床实习,是其从学校走向临床和社会的第一步,是确定专业信念、学习临床护理知识技能、规范行为、强化心理素质、获得全面发展的社会化过程的关键时期。如果实习护生经一年的实习后,便出现职业倦怠将是很严重的问题。但倦怠感发生的时候,人们通常注意不到。 本文便引入《职业倦怠通用量表》考察实习末护生的职业倦怠现状,为医院的人力管理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①自愿参加并完成测试;②身体状况能够配合完成问卷;③参加实习至少8个月以上。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整群抽取临床实习护生463人,发放问卷463份,回收463份,最终有效441份,有效率为95%。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情况调查表  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民族等18个项目。
1.2.2  Maslach职业倦怠通用量表(MBI-General Survey,MBI-GS)。MBI该量表由中科院心理所李超平、时勘修订,包涵15个条目三个维度。其中,情绪衰竭指个人认为自己所有的情绪资源都已耗尽,对工作缺乏冲动,有挫折感、紧张感,甚至害怕工作,该部分包括Q1-Q5。玩世不恭指刻意与工作以及其他与工作相关的人员保持一定距离,对工作不热心、不投入,对自己工作的意义表示怀疑,该部分包括Q6-Q9。此两个维度为正向计分,分数越高倦怠越严重。个人成就感指个体对自身持有负面得评价,认为自己不能有效地胜任工作,此部分包括:Q10-Q15,此维度为反向计分,分数越高,倦怠越严重。被试在每个条目上经行七点评分, “0”从来没有,“1”一年有几次,“2”每月有一次,“3”每月有几次,“4”每周一次,“5”一周有几次,“6’’每天都有。得分在50分以下,工作状态良好,得分在50-75分,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需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得分在75-100分,建议休假,离开工作岗位一段时间进行调整;得分在100分以上,建立咨询心理医生或辞职,不工作,或换个工作也许对人生更积极。?正式实施后量表的Cronbach’s是90.5%。

2  结果
2.1  实习护生的一般情况  本研究中,实习护生在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学生来源、心理教育、专业选择、家庭人均收入、家庭关系和实习地区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2.2 实习护生的职业倦怠情况
2.2.1  实习护生职业倦怠问卷的得分情况
    355位护生的职业倦怠得分小于50分,占研究对象的80.5%;50-75分者为85人,占19.3%;75-100分有一人,占0.2%。
2.2.2  不同人口学特征实习护生职业倦怠得分比较
   以本研究对象的各项特征为自变量,职业倦怠为因变量,排除75-100的一人数据后,进行t检验,得出结果如下:实习护生的入学选择护理专业的方式、专业态度、护理角色感受、实习医院是否符合期待、带教老师身教、课程安排和实习安排的职业倦怠有显著差异(p<0.05)。
  
 

2.2.4实习护生职业倦怠的回归分析
以实习护生的职业倦怠为因变量,以实习护生职业倦怠有显著相关性的项目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得回归方程为职业倦怠=67.391-4.608(专业态度)-2.546(护理角色感受)-2.504(课程安排),其R=0.395。结果见表3。


3  讨论
3.1职业倦怠的现状
   职业倦怠是因连续不断的工作压力而产生的各种消极心理反应,其中情感衰竭、玩世不恭及个人成就感为3个主要维度[2]。职业倦怠是发生于某些职业员工中的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及个人成就感降低的一种综合症状[3]。首先,个体因长期面对工作压力使自身有效资源逐渐被耗尽,进而产生情绪衰竭现象;其次,个体对人群产生排斥感以防御方式使自己远离人群,情感投入日益减少;最后,职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发现自身工作状态与原先期望值存在较大差异,致使个人成就感明显降低[4]。在工作中,常听到人说感觉到工作压力,但很少有人说会感到职业倦怠。因为压力人们是可以感受到的,而职业倦怠人们通常是注意不到,只能通过相应的调查工具才能准确的获得。并且倦怠与压力是有区别的: 倦怠可能是压力得不到解除的结果,但和压力大多并不完全相同。 压力意味着太多问题需要你花费太多的身体和精力。感觉压力的人还可以想象,一旦所有事情得到解决,他们就会好起来。 倦怠就不一样,有倦怠感意味着感觉空虚、缺乏动机、不在乎。有倦怠感的人常常看不到任何好起来的希望。 如果说感觉压力是被责任感淹没,感觉倦怠就是被抽干。但值得欣慰的是本研究对象的80.5%的护生职业倦怠量表的分数小于50分,表明大部分实习护生的工作状态良好;19.3%的护生存在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需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只有一名护生需要休假,离开工作岗位一段时间进行调整。没有实习护生需要咨询心理医生或辞职,不工作,或换个工作。
   在本研究结果显示,实习护生对护理专业态度的越喜欢、护理角色感受越好、实习期间课程安排越满意,其职业态度便会越低。因此,在护生的在校和在院期间提高护生对专业的认可,对将要履职的工作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良好的接受,在实习期间的课程安排,院方可与学校及实习护生进行协调和探讨,将实习期间的课程安排更加适合实习护生的心理和职业发展。这几方面进行进一步改善后,便会更加有效地降低实习护生的职业倦怠,使护理队伍更加稳定。
   
   
参考文献

[1]柯颖达,苏家春,耿道颖,等.上海市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压力与倦怠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6,23(5):12-16
[2]易慧宁,彭宇竹,朱敏,等.江苏省不同等级公立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院,2017,21(4):27-30
[3]李烟然,吕红亮,刘毅.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研究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19):3489-3492
[4]任素娟.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压力源因素分析——以锦州某医院的调查为例[J].医学与哲学,2014,35(7):32-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