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3月3期   作者: 黄善巧
[导读] 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并探讨其护理效果,为临床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黄善巧
(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柳州市工人医院心内一病区;广西柳州545005)
摘要:目的 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并探讨其护理效果,为临床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7.5±2.2)d,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1.4±1.5)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4,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中有显著的应用价值,有利于改善患者病情,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针对性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指因冠状动脉出现急性阻塞,导致心肌短时间内缺血缺氧出现坏死[1],临床症状主要为服药无明显缓解的胸骨后疼痛[2],老年人高发。急性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3]。除了临床治疗手段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治疗效果。本研究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取得理想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76例。入组标准:①同时满足合临床对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4];②经心电图、心脏标志物检查确诊;③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同意本研究;④无合并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疾病或恶性肿瘤。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46~83岁,平均年龄(63.4±8.5)岁,平均病程(3.9±1.4)年;观察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44~84岁,平均年龄(62.8±8.7)岁,平均病程(4.0±1.2)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梗死部位、心律失常类型等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用药指导、生活护理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2.1 心理护理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发展快、病情危急,患者容易因为胸痛明显而引起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如果身边没有掌握急救常识的人员,患者甚至会感觉濒死的恐惧。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进行心理沟通和干预。进行基本救治处理后,向患者解释病因、治疗手段和注意事项,并通过救治的成功案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念。帮助患者建立康复的自信心,提醒患者负面情绪的不良影响,保持乐观的态度和积极的配合可以促进康复。此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家属情绪会比较紧张、焦虑,护理人员要耐心与家属沟通,安抚患者及其家属的紧张情绪,详尽地解答其问题与疑惑。了解患者日常生活习惯及行为,评估分析可能引起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为日后预防和救治的康复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1.2.2 疼痛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胸痛,服药无明显缓解。应遵医嘱给予患者硝酸甘油或其他血管扩张药物,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感,指导患者通过阅读、听音乐、下棋等方式方法转移注意力。对持续性疼痛的患者,可以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注意观察和监测患者的生命指征,为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情况进行抢救。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心室颤动、心率过快、心力衰竭。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7.5±2.2)d,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1.4±1.5)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4,P<0.05)。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6.84%,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906,P<0.05)。见表1。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一种发病率、致死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发病人群呈现年轻化趋势,需要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次采用分组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健康教育、用药指导、生活护理等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做好心理沟通和干预,遵医嘱给予药物缓解同感,引导患者转移注意力,注意观察和监测患者的生命指征,为抢救做好准备工作。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7.5±2.2)d,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1.4±1.5)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6.84%,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针对性护理可以明显缩短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中有显著的应用价值,有利于改善患者病情,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文华. 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意义探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3):232-233.
[2]张世香.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探究[J]. 当代医药论丛,2018,16(3):265-266.
[3]公丕菊.急性心肌梗死规范治疗效果观察[J]. 药物与人,2015,28(2):4-5.
[4]张建辉. 探讨分析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J]. 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4):211-2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