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与循证护理在预防术中压力性损伤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3月3期   作者:王春秀
[导读] 探究预见性护理与循证护理在预防术中压力性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王春秀
 (大姚县人民医院手术室;云南楚雄675400)
 
【摘要】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与循证护理在预防术中压力性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我院择期手术,手术需采取特殊体位(俯卧位、截石位、侧卧位等)及预计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6例。参照组采取手术室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取预见性护理与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情况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相比于参照组较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与循证护理在预防术中压力性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不仅降低了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还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室护士的护理满意度,提升了护理质量。
【关键词】临床应用;循证护理;预见性护理;术中;压力性损伤

   压力性损伤是指发生于骨隆突处、医疗或其他器械下的皮肤和/或软组织的局限性损伤。是由于剧烈和或长期存在的压力或压力联合剪切力导致。由于手术中存在一些非人为控制的因素,手术患者成为院内压力性损伤发生高危人群,有报道显示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高达4.7%~66%。[1]预见性护理和循证护理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两种科学的护理模式。预见性护理模式是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病情展开综合分析,通过自身掌握的护理知识,发现可能存在的护理问题,做出提前的预判,通过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对潜在护理风险进行有效干预,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可能性。循证护理则是护理人员根据科学事实、现实经验及患者意愿来对患者进行护理[2]。本文旨在探究预见性护理与循证护理在预防术中压力性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现结果如下。
1.基本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择期手术,手术需采取特殊体位(俯卧位、截石位、侧卧位等)及预计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6例。纳入标准:年龄 18~80 岁,无沟通障碍;心、肝、肾功能无显著异常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男18例,女18例,年龄 25~79 岁,平均(48.1±7.6)岁;其中截石位18例、俯卧位6例、侧卧位4例,移动受限3例、肥胖2例、合并症3例;手术类型:骨科手术10例、泌尿手术15例、胃肠肿瘤手术7例、其他4例。观察组36例,男17例,女19例,年龄 26~80岁,平均 (47.8±7.7) 岁;其中截石位19例、俯卧位5例,侧卧位5例、移动受限2例、肥胖3例、合并症3例;手术类型:骨科手术12例、泌尿手术13例、胃肠肿瘤手术8例、其他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可实施组间对比。数据对比不存在差异性(p>0.05)。
1.2方法
   参照组采取手术室常规护理干预,包含常规术前访视,体位摆放及术中护理,术后随访。
   实验组采取预见性护理与循证护理干预,主要措施包含:
   (1)术前个性化访视及评估,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有无并发症(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及周围血管病等)及一般情况(包括年龄、体重、皮肤、营养状况、心理及有无活动受限),和手术医生沟通手术方案、术中体位及预计手术时长,根据Branden压疮评分表进行压疮风险评估,根据危险程度制定精细的护理方案,并告知患者及家属相关内容和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并得到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Branden评分<12分为压疮高风险,同时按难免压疮流程管理[3]。
   (2)注意术中保暖,预防低体温。手术间温度控制在22-26℃,患者入室后及时盖被,年老体弱者可加用加温毯、暖风机保暖,术中冲洗液及输注液体加温使用;提醒医生使用适量消毒剂,尽量缩短皮肤消毒时间,减少暴露;使用带袋手术贴膜,防止冲洗液外漏打湿床单。
   (3)合理摆放手术体位,注重细节管理。保持床单,衣服干燥平整无折;尽量在患者清醒时摆放体位,根据《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中手术体位摆放原则及各种体位摆放要求及患者实际情况合理安置手术体位,利用压力再分布原理合理选择水袋、硅胶垫、泡沫垫、棉垫等体位垫保护受压部位,必要时可使用泡沫贴、湿性敷贴等防压疮产品;关注重点部位的防护(如眼球、乳房、阴囊、腋神经、腓总神经等),及三通开关、留置针开关夹、腕带扣及输液管、尿管等经过部位皮肤的保护;移动患者时避免拖拉;使用约束带松紧适宜。
   (4)加强术中管理。术前合理建立静脉通道,根据手术需要及时、快速补充容量;熟悉手术流程,积极配合手术,缩短手术时间;及时观察出血量及血压的变化,随时查看患者的皮肤颜色、体位垫是否移动等,及时了解患者的皮肤受压情况;提醒麻醉医生及时更换血压袖带及血氧检测夹的部位,术中允许时适当轻微调整体位,缩短组织受压时间,避免局部组织损伤。
   (5)术毕查看皮肤情况,认真交接班并做好记录,术后一日回访,分析原因并改进。
1.3 判定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护理质量评分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对涉及的所有资料进行综合检验,检验软件为SPSS 22.0,以()此形式显示计量资料,以(%)率此形式显示计数资料,并对应使用t和卡方计算,当p值小于0.05,证实资料间存在差异性。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情况
   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进行对比,实验组明显优于参照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手术患者因为自身疾病、麻醉、手术创伤、特殊体位等一系列因素成为院内压力性损伤的高危人群,压力性损伤一旦发生,其伴发的疼痛及感染将大大增加患者痛苦,延长住院时间,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带来一系列的医疗纠纷及社会影响。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同时也是评价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预防是避免压力性损伤的主要手段,也是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难点,采用预见性护理与循证护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能有效降低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综上所述,利用预见性护理与循证护理在预防术中压力性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能大大降低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保障手术患者的安全,同时也能提高患者对手术室护士的护理满意度,提升护理质量,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韩旭,范里莉,曹颖俐.4831例病人手术中压疮危险评估及防护[J] .护理研究,2009,23(30:2757)
[2]马玉香.预见性护理与循证护理在手术室麻醉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1):91.
[3]许宁.手术室压疮预防及护理新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94):41-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