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在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中的作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3月3期   作者:王远远 邵碧 朱思惠
[导读] 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和其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


王远远  邵碧  朱思惠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一集团军医院,普通外科;江苏徐州221000)
【摘要】目的 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和其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我院76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其根据入院编号的单双数分为对照组(单数)和观察组(双数),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心理状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  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术后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肝癌介入治疗;心理状态;生活质量
  肝癌指具有浸润性和转移性的癌细胞在上皮组织或是间叶组织上进行异常增殖和分化所形成的一种恶性肿瘤[1]。肝癌分为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2],肝癌患者在肿瘤出现前期一般无明显特异性出现,但进入中期或晚期就会表现出体重骤减、身体乏力和肝部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上消化道出血、肝肾衰竭等并发症,如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和相应护理将影响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并威胁其生命安全[3]。本文就使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现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的护理方案在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我院76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甲胎蛋白检测结果为阴性且数值大于或等于400μg/L、经CT进行影像学检查后显示有恶性肿瘤影像或肝静脉、门静脉存在癌栓的患者;排除标准:心、肝、肺、肾功能障碍者,不愿配合此次研究者。按患者入院编号的单双数将7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单数)和观察组患者(双数),对照组38例,男性18例,女性20例,年龄36~72岁,平均年龄(48.63±7.51)岁,病程0.35~3年,平均病程(1.84±0.71)年;观察组38例,男性19例,女性19例,年龄37~71岁,平均年龄(48.57±7.39)岁,病程0.32~3年,平均病程(1.82±0.75)年。经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均对此次研究知情。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即在治疗前为患者讲解手术流程、术前注意事项等相关事项,手术结束后干预患者日常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并通过止痛、调整体位和测量体温等对患者可能出现的术后并发症做好预防。
1.2.2观察组
  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术前护理:(1)制定护理计划。带领患者进行超声或CT等影像学检查,并对患者的肝癌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评估患者病情,针对患者的情况制定出一份以调整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其术后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为主的护理计划。(2)进行术前心理疏导。确诊患者一般都会因为对该疾病缺乏正确的认知而产生焦虑、抑郁、烦躁、恐惧等不良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应当及时为患者说明手术前的相关注意事项和手术的安全性和必要性,通过宣讲的方式向患者讲述关于肝癌的知识,加深患者对病情的了解并树立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3)调整患者术前饮食。术前应指导患者饮食高热量、高蛋白和维生素含量较高的食物,防止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
  术后护理:(1)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对病房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保持室内安静,良好的通风和光线适宜,避免出现室内光线过强或阳光直射患者现象,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的休养环境。(2)实施止痛护理。在手术结束后的1~3天内,患者肝部会出现不同程度疼痛感,此时护理人员可对出现轻度疼痛患者进行播放音乐、观看视频、阅读书籍及沟通交流等方式转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并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来缓解其腹部的压力,达到减轻患者肝部疼痛的目的。对于出现剧烈疼痛感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及时向主治医师进行汇报,在主治医师指导下对患者使用相应的药物止痛。(3)调整患者的饮食结构。由于患者在手术结束后身体比较虚弱,在术后当天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食用清淡易消化的流食,第2天之后便可逐渐摄入高热量和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半流食、软食甚至是恢复普食,以保证患者术后的营养补充,加快患者的痊愈速度。(4)防止并发症。术后8h内对患者进行制动措施,并在此之后观察其手术创口是否有出血现象。同时,指导患者在咳嗽时应用手掌按压创口,防止创口裂开造成出血。密切观测患者术后体温、脉搏和血压状态,通过使用冰枕、温水擦浴和服用退烧药物等降温手段缓解患者术后出现的发热现象,并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黄疸症状,指导患者放松心情和遵医嘱使用退黄药物等相关工作。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
  使用心理状态评估量表(MSSNS)针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烦躁、恐惧和孤独等心理状态进行评价,问卷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代表患者的心理状态越健康;
  根据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FACT-G)对患者卧床、疼痛、体力、人际交往和术后恢复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估,问卷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代表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此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行t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  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肝癌具有发病率和致死率较高的特点,而由于其发病前期症状并不明显,所以患者在确诊之后往往已经发展到中期或晚期,如果不能进行及时治疗将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4]。目前对治疗肝癌效果比较优秀的方法是肝癌介入手术,因其对患者身体造成损伤较小且具有明确靶向治疗的特点,所以现在已被临床广泛应用[5]。而据相关研究表明,综合护理干预搭配肝癌介入手术能对肝癌患者起到较好的疗效,对提升患者术后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生活质量有较好的效果。
  综合护理干预是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生理状况和心理状态等情况来满足患者术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需求的整体护理模式,能对患者术前的身体状态、心理状态进行调节和护理,并提高患者在术后的生活质量[6]。在本次研究中,护理人员在术前对患者宣讲肝癌相关知识和手术治疗的必要性,有效地缓解了患者在术前术后因对手术的不了解和医师频繁用药等现象所产生的焦虑、抑郁、烦躁和恐惧等消极情绪。并以心理疏导的方式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信心[7-8]。其次,护理人员利用转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或是使用止痛药物方式较好地减轻了患者肝区所出现的不同程度疼痛,使其精神状态得到了放松,降低了患者因为心理应激反应带动生理应激反应的可能性,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起到了很好的安定效果。同时,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手术前后的饮食进行指导,在术前以高热量和高蛋白的食物为因肝癌导致身体消瘦的患者进行相关营养的补充,保证了患者能饱满的身心状态进行手术治疗,并防止了患者术后出现营养不良的状况。术后当天指导患者饮食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术后第2天后指导患者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最后,通过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检测和降温、降压、防黄疸等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达到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目的。本研究中,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  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属,对进行肝癌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使用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军娟,王艳.综合护理对肝癌患者介入术后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16):178-180.
[2]冯小涛,焦雨薇,李琰,等.综合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8,39(3):336-339.
[3]马进.对接受介入化疗的晚期肝癌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学论丛,2018,16(9):232-233.
[4]姚君霞,谢海英.个性化护理模式在晚期肝癌患者术后优质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17):98-99.
[5]王秀萍.对进行肝动脉介入手术的肝癌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J].当代医学论丛,2018,16(16):224-226.
[6]蔡婵娟,刘娟,秦军.综合康复干预对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9,25(21): 63-65.
[7]扈玉红,耿进,李能云,安世慧.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7,23(4):153-154.
[8]苏颖颖,于惠玲.综合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1):62-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