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点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齐伟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极大挑战。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五分地镇中心小学  齐伟  0245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极大挑战。要想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关键点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1.重视课堂教学导入阶段
        在小学语文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提前选择好与相关课文对应的音乐,并且提前让学生于课前下载听听,课上请一到两名同学唱五分钟或者全班一起唱一分钟,这样就可以非常有效的将学生的注意力,由课外活动状态正式进入课堂状态,在此基础之上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塑造好的不同的风格的课堂氛围,可以使得学生更好的开启一节课的学习。当然如果教师提前来教室,可以和讲台下的学生聊聊天,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亲和力,从而使得本节课的课堂氛围更加浓厚。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只要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接受知识。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在各个环节中考虑到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或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课堂上主动获取知识,然后教师再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学生快乐有效地学习语文。
        2.1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探究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在合作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激发他们探究新知的兴趣和欲望。一个好的教学环境会让学生学习起来事半功倍,好的教学环境没有其他外来物质的影响,学生能够认真地学习[1]。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可以用一些幽默的语言来提升学生注意力,或者做一些简单的游戏活动,这些都是非常有效的办法。学生注意力集中了,良好的教学环境自然而然也就创造好了,学生会跟着老师的思维,积极去思考,课堂效率也会成倍的提升。
        2.2注重课堂语言艺术的运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言的合理运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学生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来汲取知识的。因此,教师语言艺术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的高低。课堂语言的有效运用,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良好、幽默巧妙的语言表达也可以增进孩子与老师的沟通,加深彼此的情感。再者,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还可以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句来感染和吸引学生,让课堂变得有滋有味。在一定程度上,学生对老师认可了、亲近了,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也就提高了[2]。注意力集中了,课堂氛围活跃了,学生也就能够轻松愉悦地接受知识,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都是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在下面听讲,较少为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这导致学生缺乏自主探究的机会。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不能只依赖教材来开展教学,要学会创新,鼓励学生勇于发言,提出自己的独特看法和见解。教师只有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于某个问题,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充分想象,而不能制订标准答案,这样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散,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教师要懂得巧妙引导,使学生能够真正结合生活进行学习,懂得灵活运用语文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4.丰富教学方法
        多媒体技术具有强大的直观性,对于语文这个需要想象力的学科来说十分契合,也符合目前小学生的喜欢简单直观形象的学习心理,对于语文这个需要想象力和理解的学科,教师的描述性教学很难让小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画面,而多媒体的出现就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多媒体可以很直观地展现书中描写的画面,这样就能给小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3]。另外,我们也可以让学生编故事或者表演情节,提高学生兴趣,增强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比如,我们在学习《孟母教子》的时候就可以用打破常规,你作为孟母如何教育孩子。我们可以先用多媒体营造出合适的场景,然后让学生饰演其中的角色,学生对每个人物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有的孟母是严厉不苟言笑,有的就温柔耐心,这些和他们实际生活是紧密相关的,他们眼中的孟母也就是他们认识到的或文章或现实或者盼望的类型。实现个性化的阅读,增强阅读教学的效果。
        5.学会联系现实生活
        小学是我国教育的基础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多学生都能背诵不同的故事和古诗词,但不能将其用于日常生活中。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除了要培养学生必要的语文素养外,还要将教学内容同日常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在学习《火烧云》这篇课文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通过云彩能够看出天气等,这些生动活泼的例子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帮助学生积累生活中有用的知识。针对低年级学生,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播放动画片或科普片,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由此可见,运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6.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师在课堂设计的时候,更应该考虑学生的情感和审美体验的提高,教师在听过学生对余阅读的体悟之后,要及时肯定学生的见解,并做到“拨乱反正”。然后,对阅读中涉及的重难点进行总结归纳,在易错点对学生加以提醒,鼓励他们多读书,从而帮助学生体悟文学作品的意境[4].教师要不断学习,参与各种培训,做到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升自身知识储备,提高教师的语文素质,更应该培养在言谈举止、道德涵养等方面为学生做出好榜样。培养高素质人才,同时教师也要关心学生,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7.开拓学生的视野范围
        当前,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准备了很多课外书供学生阅读,这样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能够激发自身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还能避免对学习产生厌倦感。很多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想主动学习更多的知识,教师可以指导他们阅读课外书,同时可以帮助他们获取课本之外的更多知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主动讲述自己读到的故事,并举办讲故事比赛。这种有趣的教学活动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教师不能把课外读物也当作考试的内容,这样就失去了阅读课外书的意义。教师必须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科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思考,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最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苏.分层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7):165.
[2]顾金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技巧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7):150.
[3]袁萍.小学语文“开放性问题”的教学探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7(07):89-91.
[4]练惠林.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互动的高效达成[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3):2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