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孩子幸福地学习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祁阳阳
[导读] 新教育核心理念,让孩子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黑龙江哈尔滨市阿城区第四幼儿园    祁阳阳   150000

        新教育核心理念,让孩子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孩子的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生活与工作做准备。教育占据了孩子大部分生活的时间,而我们应该让孩子在幼儿园里接受教育时,感受到的是幸福的幼儿园生活。朱永新先生提到“新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应该思索怎样做一位能带给孩子幸福生活的教师。我们应该怎样做?
        爱心。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很实在,在我们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爱心是唤醒孩子和谐美妙的音乐,是激发孩子动听悦耳的语言,是照亮孩子黑暗中的明灯。教师富有爱心可以和谐融洽师生关系,教师理解信任孩子,孩子尊重依恋教师。教师富有爱心,可以给孩子创造宽松愉悦的心理感受,便于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教育是“心”教育,是教师与孩子间心灵的交融,我们用自身的行动带领幼儿形成正确的生活与学习方式,让孩子拥有一颗博爱而敏感的心灵。
        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为孩子的终身负责,人的一生有许多比考试成绩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学习习惯,技能和生活。好习惯终身受益,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等等这些都是人的一生中重要的习惯和生活方式。一个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孩子,就仿佛掌握了自主发展的武器。
        一、让孩子“读”起来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每天都要帮助孩子阅读绘本故事,在幼儿园、在家里,老师和家长都要重视阅读、负责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老师是培养孩子从小养成阅读习惯的引领者。我认为作为家长应该认识到培养孩子读书的重要性。每一次都要在家长会上都要强调读书的重要性,教给家长指导孩子阅读的方法,为家长推荐适合孩子、家长的好书。可是孩子可以达到喜爱读书的又有几个。其实从幼儿时期开始着手培养很简单,从点滴做起,注意细节,每天坚持帮助孩子读书,要用有趣的语言、表情、动作把他们引到书中去,去书里找朋友、去书里找故事,书里有另一个世界。持之以恒就可以慢慢帮助孩子爱上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很大一部分因素在家长,老师有指导家长帮助孩子读书方法的时间,推荐好书的时间。但每天在幼儿园要进行多领域教学,带领孩子阅读的时间便是有限的。老师只是引领者,家长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主要依靠。读得多,懂得多,脑中有内容,口中有词汇,孩子的语言能力才能发展的更好。让阅读成为习惯,让孩子感受阅读的魅力。
        在平时工作中我会利用每天早入园的时间,为孩子播放一些优美的诗词或者舒缓的朗诵,又或者激昂的演讲。而我进行这类的活动是想帮助幼儿丰富他们的感受,在于通过晨读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系统,同时又可以让孩子领略优美的母语,及音乐感的培养。我班每天都会开通小喇叭广播站,十分钟,已坚持多年,孩子们展示自己可以讲述的故事或者诵读学习的古诗词,又或者唱一首自己喜欢的儿歌,每天这个时候,孩子们兴趣很浓,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也锻炼了孩子们的倾听能力。读书可以改变人的气质,让我们从小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读高雅书做高雅人,改变一个孩子的气质。
        二、让孩子“动”起来
        幼儿园的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动,好玩儿,喜欢在游戏中学习,可是依旧有教师忽略了孩子这一心理特点。在活动中教师占据了孩子是主导的地位,一定要带着孩子按部就班的学习,结果使活泼好动的孩子失去了原有的好奇心。作为教师我们必须研究孩子的心理特点,在活动中让孩子与游戏相结合,做到玩中学、学中玩。在活动设计中不仅要体现师幼互动,还要体现幼幼互动,帮助幼儿学会与伙伴们合作学习。


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讲课要挖掘教材,灵活的教教材,什么时候小组合作,要设计好,考虑周全。教师做一个引导者,抛出问题,引起兴趣,孩子探讨,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采用游戏、讨论、探索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动起来”,这样活动就如注入活力,气氛变得更加愉快,活动情境变得清爽而和谐,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帮助孩子养成爱观察的好习惯,教孩子做个有“心”人,而要想让孩子用心观察,就要从他们的兴趣点开始。例如语言领域,古代的文人墨客们给我们留下那么多好诗词,现代也是层出不穷的各类有教育意义的绘本故事。我们要挖掘有意思的点传递给幼儿正确的知识。科学领域,我们要把探索的机会还给孩子,不是我们一味的公布正确的答案,要让孩子在探索中感受科学的有趣。艺术领域,要给孩子表达的机会,要用孩子的眼睛去看待他们的作品,给予鼓励和支持等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随心而动,会有我们教师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让孩子“乐”起来
        孩子的一个心理特点就是有强烈的好奇心,比如,班级的区角更新、有新的游戏活动、植物有了新的生长变化等等,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便会提高。他们议论着,会和老师提出一个又一个新奇的问题,兴趣盎然,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好奇是孩子们非常突出的心理特点,刻意求新,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次活动都是新的内容,孩子们便会很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做好充足的准备,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寻找适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                   
        四、让孩子“学”起来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相结合的活动,有的活动只体现了教师的教,教师很辛苦、很累,而孩子们只是被动的听,听得也很累。首先,教师将教学目标的确立,孩子的注意力时间比较短,教师要掌握好传授新知识的时间,让孩子在有限的活动时间内学习到重点知识,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任务,教师在活动中不应忽视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要同时重视学习能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其次,教师不要只关注教,忽略幼儿的学,孩子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师幼之间交流的方式过于单一便会让学习活动变得乏味无趣,活动中孩子会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孩子扮演了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在活动中遇到问题时,我们要留给孩子思考、消化、理解的时间。
        教师要用新的理念,打造新的教学方式,关注孩子学习兴趣,主张孩子大胆实践,积极参与、感受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孩子在活动中动起来,从幼儿实际出发,培养幼儿学会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会合作交流的能力。敢于把自己的主张与见解与小伙伴们沟通交流,在交流中,孩子们互相帮助,增加了合作意识,提高了他们之间的交往能力。幼儿在合作中懂得了尊重别人,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知道如何吸取或采纳他人的建议,从而培养了孩子的合作技能,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现在的教学活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学习兴趣浓厚,活动中幼儿敢想、敢说、敢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充分使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在比较难的活动时,可以分成两次活动进行,并在第一次活动后将所学内容投放在区角中,让孩子们在区角中加深巩固。这样在第二次活动中,孩子便会感觉轻松许多,学习的兴趣也会更加浓厚,孩子们也会更有成就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除了教具的使用,还要将多媒体于活动充分融合,贴合生活情境,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探究热情与求知欲,帮助幼儿提高学习效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