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内本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12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剩余60例作为实验组采用风险管理,对比两组血液透析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经过不同护理管理方式开展,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透析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过程中,采用风险管理能够充分考虑患者可能出现风险事件的因素,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使用。
【关键词】血液透析;风险管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在治疗中起到血液净化的作用,该方式主要利用半透膜的原理,通过机器将患者身体内的废物、毒素等,从而有效延长患者生命周期。但是在透析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多方面的不良事件,导致实际治疗效果不理想,甚至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为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本文探讨风险管理干预的效果,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内本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12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33-71岁,平均年龄(53.24±2.5)岁。对照组60例,男34例,女26例,患者年龄32-70岁,平均年龄(53.15±2.6)岁周。两组初产妇的年龄、孕周等相关资料接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1.2.2 实验组 实验组患者采用风险管理护理干预,内容如下:
1.2.2.1 建立风险干预小组:结合院内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情况,同时参考院内相关条件,分析可能影响风险管理的因素,制定出合理科学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案,同时参考《医疗机构血透室管理规范》进行制度与职责的落实。
1.2.2.2 结合制定的方案进行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随后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工作,保证透析仪器、透析液等相关工作正常进行,在每次透析结束后都应当进行规范的内部管路消毒,即使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也应当应用含氯的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如果出现血迹污染则应该用含消毒液的抹布及时抹去。在设备管理方面,血透室常用设备都应该由专业的工程师统一的维护和管理,针对供氧装置、除颤仪、抢救车、负压吸引装置等都应当专人保管,每个班次交接的时候都应当清点,确保相关用具能够立即投入使用。在血液透析风险管理方面,护理人员需要反复检查患者的穿刺部位,观察渗血情况,同时避免穿刺针脱落等情况的出现。
在医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保证专人专室,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同时能够避免操作对象错误的情况发生。给予患者健康知识宣教与心理护理,保证提高患者透析知识储备,拥有良好的治疗心态。
1.3 观察指标
(1)护理满意度:满意、一般、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2)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不当、操作失当、不按医嘱、透析意外事件。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中分析,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不同护理管理方式开展,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对比如下:护理满意方面,实验组患者满意38例,一般20例,不满意2例,对照组满意28例,一般24例,不满意8例,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58例(96.67%),对照组满意度为52例(86.67%),(χ2=3.927,P=0.048)。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实验组护理不当1例、操作失当1例、不按医嘱0例、透析意外事件1例,对照组护理不当3例、操作失当2例、不按医嘱2例、透析意外事件3例,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例(5.05%),对照组为10例(16.67%),(χ2=4.227,P=0.040)
3.讨论
透析治疗是各种肾脏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而治疗效果除了与方法本身有关之外,还和治疗、护理工作的质量息息相关,鉴于透析治疗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较多,需要采用有效的管理方式以减少透析治疗中出现的不良事件。护理风险管理是近年来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院内护理人员的整体工作质量,同时针对透析治疗发生的不良事件具有明显的针对性与预防性,通过风险管理方案制定、人员培训、护理工作实施等工作,能够有效的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2]。本研究中,经过不同护理管理方式开展,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透析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过程中,采用风险管理能够充分考虑患者可能出现风险事件的因素,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使用。
参考文献
[1]曹俊娟.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3(28):265-266.
[2]刘旭光.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33(19):11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