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实施ESD治疗的上消化道隆起病变患者50例,将其随机的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实施ESD专项护理,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0例患者通过ESD术完整、彻底的剥离病变,手术顺利,手术效果比较明显,经过护理之后,患者恢复效果理想,均在手术后5-7天出院,对照组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出血,3例患者出现胃肠减压管脱落,实验组患者没有术后大出血以及胃肠减压管脱落的情况。结论:对实施ESD术治疗的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应用专项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缩短手术周期,避免一系列并发症的出现,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上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ESD;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护理干预
上消化隆起性病变是一类形态学相似病变的总称,一般包含有平滑肌瘤、间质瘤、异位胰腺、囊肿以及脂肪瘤等等。由于病因以及发病形态存在差异,因此治疗与预后方法也不尽相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是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内镜微创技术。当前随着内镜器械和技术的创新发展,ESD的适用范围可谓是越来越广泛,但是ESD在应用过程中操作难度大,手术时间比较长,并发症发生率高,在护理时稍有不慎,可能将会影响手术效果,因此ESD治疗上消化隆起性病变时,必须要做好护理干预工作,这样才能切实提升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2019年4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实施ESD治疗的上消化道隆起病变患者50例,将其随机的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各30例,其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年龄在30-62岁,平均(49.5±12.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常规资料比较上并无明显差别(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术前护理
手术开始之前,对照组患者护理措施如下:即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向患者简要介绍ESD的适应症及过程,告知患者手术期间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与风险,让患者或者其家属签署手术同意书;指导患者术前12小时,需禁食、禁饮。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增加以下护理环节,一是在患者入院后,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一对一的入院宣教,介绍病区环境及病房情况,然后根据患者的入院医嘱及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标准,使得患者能够感受到护理人员对其的关心和爱护。二是做好心理护理。在实行手术之前,患者可能会产生焦虑和紧张的情绪,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也需要及时的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辅导,将患者从消极的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三是进一步完善各项术前检查,详细了解患者既往病史,遗传病及过敏史情况等,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1.2.2术中护理
手术实施期间,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措施如下:护理人员需要协助麻醉医生帮助患者选取正确的体位;手术过程中要积极配合手术医生完成各项操作;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如果其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的告知主治医生。实验组患者则需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之上,实施以下方面的护理:一是要结合手术医生的喜好和操作选取合适的手术器械;护理人员需熟练掌握ESD的操作流程,积极配合医生;最大限度的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二是为患者营造一个轻松、舒适的手术环境,给予患者积极正面的心理暗示,使得患者能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治疗,配合各项治疗工作。
1.2.3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后的护理工作也是不容忽视的,对照组患者在术后护理时,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出血以及穿孔等并发症出现;术后需禁食禁饮2-3天,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当添加辅食;叮嘱患者出院后注意休息,规律饮食和作息,定期复查。实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加强以下方面的护理:一是等到患者麻醉清醒之后及时护送患者返回病房,并为患者寻找舒适体位,做好口腔及面部皮肤清理工作,固定好胃肠减压管,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胃肠减压管的重要性,避免脱管情况发生,同时要密切关注引流液的颜色与性状变化。二是要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在实施ESD术后,患者容易出现出血及穿孔等症状,必要时需要实施心电监护,积极做好各项预防工作,争取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等,做好详细的记录,为后期的对比研究做好准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计量资料使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P<0.05)时表示数据有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2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出血以及减压管脱落情况如下表所示,(P<0.05)。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比较
.png)
3讨论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和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检出率的提高,ESD作为一种治疗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微创手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可谓是越来越广泛。ESD专项护理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是对传统护理方式的补充与优化,该护理模式的突出性优点在于更好的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具有更好的整体性、个性化和有效性。在具体应用中其强调手术前,借助有效的护理干预将患者的心理和生理调节到最有利于实施手术的状态,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避免在术中或者是术后患者出现不良症状。据相关研究表明,在手术过程中大部分患者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而这种情绪必将会对手术治疗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在专项护理期间,做好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的稳定患者情绪,提高患者睡眠质量,这样对于患者手术耐受性、创面恢复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可以有效缩短住院时间。
结合本研究的最终研究结果来看,针对ESD手术患者,患者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同时各类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这也侧面说明了该护理方法的有效性。但是,在临床治疗期间要想更好的发挥ESD专项护理的作用,还需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教育,保障护理人员充分掌握ESD的知识,能够灵活应用自己所学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促使护理工作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提升整体护理质量,解决患者在治疗期间遇到的问题。
总之,结合本文的研究分析可以发现,针对使用ESD治疗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患者,实施专项护理,能够有效的缩短围手术期,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患者恢复效果更加理想,其值得在临床上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王霞.ESD治疗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临床护理配合分析[J].智慧健康,2020,6(03):178-179.
[2]林英卓,黄文青,杜荣国.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疗中的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0):86-87.
[3]张庆.ESD治疗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临床护理[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5):5039+5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