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对人工气道气囊监测在重症监护室患者气管导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本研究重点回顾了74例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危重症患者治疗期间的资料,本研究中患者的治疗年限在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间,采取双盲法的分组措施将患者随机分成了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37)。对照组患者在进行人工气道时采取气压表进行监测,且始终保持比较大的气囊压力,观察组患者在创建人工气道时采取气压表进行监测,且不需要有较大压力。对比两个组别患者的气囊注汽容积、气囊压力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气囊注汽容积、气囊压力及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两个组别患者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 在对重症监护室内患者进行气管导管护理时,使用人工气道气囊监测具有显著价值,可显著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概率,值得推广。
关键字:人工气道气囊监测 重症监护室 患者 气管导管 护理 应用
前言
当前,人工气道技术越来越成熟,在临床中的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以往临床中往往要求气道气囊必要在高压环境下,才会有效防止患者发生误吸的概率,但是该情况也会大大增加气道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预后康复情况造成一定影响[1]。本文正是基于此,选择了74例患者为对象,对人工气道气囊监测在重症监护室患者气管导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重点回顾了74例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危重症患者治疗期间的资料,采取双盲法的分组措施将患者随机分成了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37)。对照组当中男性21例,女性16例,患者年龄在48岁至68岁间,年龄平均值为(61.39±2.15)岁。观察组当中男性23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在45岁至80岁间,年龄平均值为(62.47±2.28)岁。患者一般资料经过分析无意义,可对比。
1.2方法 两个组别患者均采取气囊压力表对其压力进行监测,采取呼吸机对漏气情况进行监测。采取的气囊压力监测仪器为德国柯慧VBM手持压力表测气囊压。呼吸机则使用的时蓝鸟vELA。对照组患者在压力监测过程中必须要将气囊和气管进行完全性接触,观察组患者在气囊和气管接触时则需要将注汽速度进行降低,确保压力适当即可。患者每次间隔6小时采取一次气囊压力监测[2]。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个组别患者的气囊注汽容积、气囊压力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处理数据采取软件是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分别使用x±s以及%对数据进行计量和计数,检验方式分别是t检验和x2检验,P<0.05代表组别数据对比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气囊注汽容积和气囊压力对比 对照组患者气囊注汽容积和气囊压力均高于观察组,两个组别患者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具体如下表1。
表1两组患者气囊注汽容积和气囊压力对比(x±s)
.png)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患者,两个组别患者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具体如下表2。
表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例(%)]
.png)
3讨论
近几年来,人工气道在临床当中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越来越多的重症监护室危重症患者脏腑功能因其得到了较好的保护[3]。在护理学当中,人工气道护理的护理重点在于对气道安全进行维护,将其患者发生医源性并发症的概率。在以往传统观念当中认为,气管导管的气囊必须要有充足的压力,否则气管和套管之间将会发生漏气情况,患者可能会误吸口腔分泌物,进而导致其发生吸入性肺炎等等疾病[4]。然而现代研究却发现,比较大的气囊压力反而会显著提高患者发生并发症概率,而适当对压力进行降低则可以显著降低其对于患者所造成的伤害[5]。在本研究当中,重点回顾了74例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危重症患者治疗期间的资料,采取双盲法的分组措施将患者随机分成了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37)。对比两个组别患者的气囊注汽容积、气囊压力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后发现, 对照组患者气囊注汽容积、气囊压力及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两个组别患者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
总而言之,在对重症监护室内患者进行气管导管护理时,使用人工气道气囊监测具有显著价值,可显著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概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罗向阳. 人工气道气囊适宜充气量的临床研究[J]. 医药论坛杂志,2017,38(12):87-89.
[2]赵林娟. 人工气道气囊监测在重症监护室患者气管导管护理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33):107+111.
[3]王巧金,陈雪妮. 人工气道气囊监测在重症监护室患者气管导管护理中的应用[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07):143+145.
[4]袁丽荣,李淑花. 提高人工气道患者适宜气囊压力达标率的研究[J]. 中国护理管理,2018,18(S1):53-54.
[5]沙萍英,何建花,赵博,郑胜男. 时效性气管导管气囊压力监测对危重症患者并发症预防效果分析[J]. 临床护理杂志,2019,18(02):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