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治疗,以往通常是早期采取抗生素治疗及常规的护理干预工作,然而这些治疗护理没有得到及时缓解患者的红肿热痛症状,再加上哺乳期女性对抗生素药物治疗产生一定抵触,怕影响婴儿生长发育。因此我院实行不打针、不吃药,实施乳房疏通治疗护理干预,即可迅速缓解症状。本研究,探讨对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实施疏通护理干预的方法与效果。
关键词: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疏通护理干预;影响效果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是哺乳期女性群体常见疾病,其中以初产妇的发病率最高,多见于产后2-6周的哺乳妇女。主要病因为:①初产妇的乳汁中含有较多的脱落上皮细胞,喂养不挡,容易发生乳管阻塞,从而造成乳汁不能正常排出。乳汁淤积在乳腺管后会发生分解反应,从而为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理想条件。②病菌一般从乳头破口或毅裂处入侵,也可直接经开放的乳腺管入侵感染所致。该病在产后哺乳期的患者中有很高的发病率,这对妇女身心健康、婴儿生长发育造成巨大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例急性乳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入选时间:2019年4月一2019年12月。
纳入标准:(1)患者均为哺乳期女性,经临床表现及血常规检查确诊,其中临床表现主要为患侧乳房出现程度不同的涨大胀痛情况,而且乳房局部明显有红肿热痛症状,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2)所有的患者均有良好的认知能力,且临床资料完整。(3)患者本人或亲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肝肾功能损伤的患者。(2)存在明显抗拒及精神疾病的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组标准如下:观察组100例,年龄最小为20岁,最大为36岁,平均(28. 6±2. 2)岁;病程最短为1d,最大为9d,平均(4. 1±0.6) d。对照组100例,年龄19^-36岁,平均年龄(27. 9±2. 3)岁;病程2-9d,平均(4.3±0. 5) 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并无显著差异。
1.2方法
1. 2. 1治疗方法:对照组100例哺乳期乳腺炎入院后常规使用抗生素治疗及护理干预模式,而观察组100例入院后,均采取以下治疗方法:将调制为50%的硫酸镁溶液,使用无菌纱布浸润溶液,将纱布贴敷于患侧乳房,注意需避开乳头,贴敷30min后将纱布取下,然后温湿毛巾清洁乳房。因硫酸镁有解痉消肿,缓解疼痛作用,减轻按压时乳房疼痛的敏感度。再用格尔普林治疗仪进行低频疏通20分钟,操作者操作前洗手,备干湿适中的消毒毛巾1 - 2块,患者背下放置一块60X90吸水性好的垫巾,然后开始按摩乳房及疏通,轻轻抖动乳房。左手托起乳房,右手拇指和食指放在距离乳头根部2cm处的乳晕上,有节奏的压挤松,每个部位按压3-5次,左右上下依次交替按压,缓解乳晕区压迫,使乳孔流量增多、奶线增粗。然后再从乳房远端顺乳腺管向乳头方向按压,局部有红肿硬块的地方在旁边轻轻按揉,促进淤积乳汁及乳栓排出。每次疏通按压6-10分钟,平均8分钟为宜。确认硬块积乳消失,排乳畅通后,擦干乳汁,然后将调制成糊状的金黄散+醋敷在乳房上,避开乳头,时间是1h。清洗后可继续哺乳,2次/d,一般治疗3天。复查各项指标可以恢复正常,整个按压疏通过程患者无疼痛不适,每次操作完后患者乳房松软,红肿热痛明显减轻,发热体温很快可以退到正常。治疗前将室温调节到26度左右,以免患者受凉。操作前关好门窗或窗帘,保护好患者隐私,操作前治疗室播放轻音乐,让患者放松心情。护士在治疗操作的同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指导正确哺乳姿势,教会患者哺乳的方法及其哺乳健康知识宣教并指导按需哺乳及定时排空乳房,教会疏通排乳方法,教会其丈夫协助排乳,这样效果更好。
1.2.2护理方法:对照组使用抗生素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生命体征监测及出院指导等。而观察组在以上治疗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个性化心理护理。因急性乳腺炎多见于初产妇,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因孩子出生后,家人关注全部在孩子身上,忽略了患者。再加上乳腺肿胀疼痛不适,容易发生产后焦虑症,因此患者患病后常会出现负性情绪,如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的发生。为此针对就诊患者,护理人员在疏通治疗过程中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实施个性化疏导的方式提供心理护理,还要指导家属关心、支持和帮助患者,让患者心情渝快,减轻焦虑和不适。指导按需哺乳及哺乳的方法、哺乳的健康知识,并指导疏通排乳的方法。此外还可采取简单易懂的方式,为患者讲解急性乳腺炎的相关知识,如疾病病因、治疗方法及相关并发症等,让患者对疾病有客观的了解,增强患者对疾病治疗信心。(2)乳头毅裂护理。有乳头毅裂患者,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掌握正确含接姿势,教导患者治疗乳头毅裂、凹陷的方法。嘱咐患者注意个人卫生及保证乳房清洁;哺乳前将双手洗净,使用复方甲酸配、鱼甘油链剂对乳头进行涂擦。针对乳头毅裂者暂停哺乳,协助和指导定时排空乳汁,防止乳管再堵。(3)科学饮食指导。针对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的患者,指导患者进食清淡及易消化的食物,禁食辛辣、油腻及生冷等刺激性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针对乳汁分泌较多者少吃卿鱼、猪蹄及乳鸽等促进乳汁分泌的食物及营养丰富的烫水;针对乳汁过稠的患者,指导患者多喝水,增加水分的摄入以促进乳汁排出,减轻患者乳房负担,促进乳汁顺利排出,避免疾病加重。
1. 3观察指标
(1)评价两组治疗效果。治愈:乳腺硬块肿胀及疼痛均消失,可正常哺乳;好转: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肿胀硬块较治疗前缩小大于50%,乳房存在轻微疼痛;无效:症状、体征未见改善或加重,疼痛未见改变。同时统计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
(2)在入院时及出院时,均采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监测患者IL-10, TNF-α指标水平,使用免疫荧光法检测CRP指标水平。
2结果
2.1治疗效果及平均住院时间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1。住院时间上,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3. 12±0. 42) d,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7.23±0. 84) d,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息者临床疗效比较[n(%)]
.png)
2. 2炎性因子 治疗后,两组IL-10较治疗前提高,TNF-α、CRP较治疗前降低,而观察组提高/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详见表2。
表2治疗前后两组息者血清IL-10, TNF-α、CRP水平变化对比(±s)
.png)
3讨论
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中,因患者产后早期还未完全恢复,再加上乳房涨大、红肿热痛,还有全身发冷发热,这对患者存在严重的负性情绪。因此我们接诊了这些患者,立即给予硫酸镁湿敷+格尔普林治疗仪进行低频疏通+金黄散醋敷湿热敷处理,在给予患者实施对症治疗的同时,还需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在具体对急性乳腺炎的护理干预上,强调实施针对性及规范化的护理干预,如借助科学的心理护理干预,让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得到明显改善,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强化乳头毅裂护理,护理干预的实施,可将积乳排除,阻断乳汁淤积所致病理反应发生,短时间缓解患者的疼痛及改善患者症状。实施科学饮食指导,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并使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得以改善,如提高血清IL-10水平及降低TNF-α, CRP水平,IL-10为一种免疫介质,可抑制Th1细胞科荣IL-2及TNF的合成,阻止感染;TNF-α为炎症介质,可引起炎症反应,激活单核与巨噬细胞功能,引起阻止炎症反应发生;CRP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感染后该指标可明显升高,反应机体炎症反应。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哺乳期早期乳腺炎患者,实施疏通针对性治疗护理干预,可提高疾病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及降低血性炎性因子指标水平,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茵,潘玉鸿.乳腺疏通术治疗产后早期乳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6,6(6):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