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在尿路感染患者预防和诊断治疗中的效果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1期   作者: 王旭辉
[导读] 研究分析微生物检验在尿路感染患者预防和诊断治疗中的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微生物检验在尿路感染患者预防和诊断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疑似尿路感染患者66例,其中33例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诊断,此列为对照组,常规抗菌药物治疗;其余患者常规诊断方式基础上再加入微生物检验,将其列为观察组,结合药敏试验结果用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诊断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误诊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1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生物检验能更为准确地诊出尿路路感染,可以选择更为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和预防,从而提高尿路感染预防和治疗效果。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尿路感染;预防;诊断;治疗

         尿路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病症,是指尿路上皮对细菌侵入导致的炎性反应[1]。尿路感染会导致多种临床症状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若治疗不及时,还可能导致感染蔓延,威胁全身多处器官[2]。由于尿路感染相关症状缺乏特殊性,临床诊断中容易出现误诊、误治,从而易导致病情恶化、增重。本研究将探讨分析微生物检验在尿路感染患者预防和诊断治疗中的效果。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疑似尿路感染患者66例。所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本研究已获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其中33例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诊断,列为对照组;其余患者常规诊断方式基础上再加入微生物检验,将其列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中男11例,女22例;年龄22~68岁,平均(47.29±10.18)岁。对照组中男10例,女23例;年龄24~70岁,平均(46.14±10.52)岁。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均无较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诊治方案,主要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表现情况,以及血尿常规检查结果等进行判定。然后根据医师经验应用第二代头孢或其他广谱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进行临床问诊、血、尿常规检查等基础上再加入微生物检验,取中段尿,进行细菌培养,培养和鉴定。然后对相应致病菌进行抗菌药物药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择抗菌效果最优的药物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
         以后期最终诊断结果为准,观察统计两组患者相应诊断方式误诊率。
         经过相关治疗方式连续治疗1周,若患者治疗后患者相关临床症状消失,血、尿常规检查恢复正常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相关联症状有明显好转、血、尿常规相关指标有明显好转为有效;治疗相关临床症状或血、尿常规常规检查相关指标无好转为无效。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所得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比较,以率(%)表示,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误诊情况
         观察组患者中1例上呼吸道感染误诊为尿路感染,误诊率为3.03%;对照组中5例误诊,其中尿结石1例、上呼吸道感染2例、败血症1例、尿结石1例,误诊率为15.15%。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误诊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8.8879,P=0.002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疗效情况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效22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显效14例,有效1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1.82%。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6.8958,P=0.008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尿路感染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发热、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白细胞计数升高、血沉降低、尿红细胞水平增高等。而相关临床症状缺乏典型表现,与流感、呼吸道感染、疟疾、败血症等多种疾病有较多相似之处[3]。所以一些无尿路刺激症状的患者极易误诊为其他疾病,并进行错误治疗,从而影响疗效。微生物检验即便对于无尿路刺激症状患者,也能检出尿路中菌落情况,从而帮助判断是否存在尿路感染或尿路感染前兆,从而采取相应干预措施,预防和治疗尿路感染。尿路感染较为常见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单一细菌感染引起,另外也有变形杆菌、克雷伯肺炎杆菌、铜绿假单细胞菌、产气杆菌、粪链球菌等也是尿路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各种病原菌耐药水平各部相同,应该根据病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4]。而微生物检验一方面可以明确诊断病原菌种类,从而选择更为有效的抗菌药物,利于治疗效果的提高;同时经过微生物检验,也能有效避免抗菌药物的滥用。本研究中,观察组应用微生物检验,对照组未应用微生物检验。结果显示观察组诊断结果误诊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微生物检验是诊断尿路感染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从而帮助临床预防和治疗尿路感染。

【参考文献】
[1]别俊.微生物检验在尿路感染预防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11):171-172.
[2]张馨悦,何亚红.探究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J].饮食保健,2020,7(11):46-47.
[3]钟滴冰.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性疾病患者预防和诊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3):165-167,237.
[4]刘延华.尿路感染预防和诊断治疗中采用微生物检验的应用价值[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8(12):98-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