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诊疗分析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1期   作者:张江彬
[导读] 文章主要针对88例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诊疗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88例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诊疗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方法:2017年10月-2019年2月收治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88例,对临床治疗和诊断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造成患者出现急性腹痛的主要病症是急性炎症(胃肠炎、心肌梗死、胰腺炎、胆囊炎、阑尾炎、肠梗阻)及细菌性痢疾、消化性溃疡等。其中急性胃肠炎和进行肠梗阻是造成急性腹痛的主要病症;患者治愈率为97.73%,2例急性肠梗阻患者出现死亡,病死率为2.27%。结论:造成急性腹痛的原因较多,应提高诊断水平,对患者实施全身性检查,进而确定病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使患者尽快康复,提升生活质量。
         关键词:消化内科;急性腹痛;临床治疗
         引言
         急腹症是消化内科常见的疾病,是指腹腔内、盆腔及腹膜后组织、脏器等发生急剧的病理性变化,从而发生以腹部为主要症状与体征的疾病。同时,患者发病后部分患者可伴有全身反应。消化内科急腹症类型较多,常见的包括:急性阑尾炎、急性肠梗阻、急性胰腺炎及腹部外伤等。消化内科急腹症病因复杂,可涉及多个科室,再加上不同疾病临床表现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导致临床诊断、治疗难度较大。因此,本研究以消化内科疑似急腹症患者作为对象,探讨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临床诊疗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7年10月-2019年2月收治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88例,均出现腹部突发性疼痛、恶性、呕吐、出汗等症状;其中男46例(52.27%),女42例(47.83%);年龄17~82岁,平均(41.26±4.98)岁;病程2h~1周,平均(1.34±0.48)d;其中有心脏病11例(12.5%),高血压14例(15.91%),糖尿病13例(14.77%),近期做过腹部手术15例(17.05%);其他患者手术史、病史不清楚。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时,绝大部分出现腹部胀痛、腹部肌肉松弛等症状。排除精神病、重大疾病、心肺肾脏衰竭。
         1.2治疗方法
         对于意识相对清楚的患者进行详细的询问,具体包括询问病患的年龄、知页、病发时间、是否有相关病史以及其他的相关并发症。同时对于患者的并发症要进行仔细的诊断,同时可以借助专业的诊断器械进行辅助诊断。例如腹腔穿刺。对于所有的临川急性腹痛患者都要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血液检查。同时衣舍可以根据临床经验对于患者进行X射线以及心电图检查,以进一步确诊。对于不确定患者还可以借助肠镜和胃镜进行检查。对于那些身体极度不适的患者,应当立即进行抢救,同时进行X射线等多项检查。以便及时确诊治疗。
         2结果
         2.1病因分析:造成患者出现急性腹痛的主要病症是急性炎症(胃肠炎、心肌梗死、胰腺炎、胆囊炎、阑尾炎、肠梗阻)及细菌性痢疾、消化性溃疡等,其中急性胃肠炎和进行肠梗阻是造成急性腹痛的主要病症。
         2.2临床治疗疗效分析:治愈健康出院86例,治愈率为97.73%;2例急性肠梗阻患者出现死亡,病死率为2.27%。辅助检查:血常规、腹部CT、B超、心电图、血生化等是急性腹部疼痛诊断过程中的辅助检查措施,腹腔穿刺、腹部平片必要情况下可进行。辅助检查结果。


         3讨?论
         急性腹痛发病原因复杂,主要由于腹部脏器发生病变所引起,消化内科医生接诊原因不明的急性腹痛患者时,应先确定是否是由于妇科、外科等疾病引起,在诊断急性腹痛患者时,应树立多学科联合诊治的概念,从局部到整体,从全身系统出发进行诊断。严格询问患者病史,重点进行身体检查,适当做辅助检查,各科医生相互协作,以各自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技术对患者复杂的病情进行诊治。同时应根据病情轻重进行有效、有序的处理,如病症较轻者,必要的辅助检查可都做,而症状较重患者的辅助检查应以“精”为主,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急性腹痛是一种具有多种发病原因导致的疾病,主要是由于腹部的器官发生病变或者由于多发性的全身性疾病导致。如食物中毒,急性肠炎,急性胰腺炎,阑尾炎,胆囊炎,胃肠道溃疡,尿毒症以及肠阻塞等。在患者进入医院后,如果患者的意识清晰,护理人员需要询问患者,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多种检测,从而找出发病原因,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法。如果患者的意识不清,需要立即进行抢救,并进行多种检测,从而找出发病原因,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法。作为最为常见的临床病症之一。急性腹痛的病因多种多样主要是腹腔内外器官发生病变。急性腹痛具有起病急、病症变化快的特征。因此对于临床诊断造成极大的困扰。常会出现医师误诊的情况。我们查阅临床资料得知对于急性腹痛的主要病因之一的腹腔器官病变而言。主要原因为血管性病变以腹膜炎和梗阻以及非特异性急性腹痛等四种病症。对于内科急性腹痛需要通过药物治疗。而对于外壳急性腹痛则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治愈。同时由于大多数内科急性腹痛都是由于胃肠道疾病引起的。而在临床诊断中常常会出现医师误诊为腹腔疾病。急性腹痛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经过研究导致腹痛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不是一种原因,而是综合作用的结果,一般比较常见的诱因主要包括:腹部器官发生病变,患者具有多发性全身性疾病。医师在给患者诊断疾病的时候,很容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造成误诊或者是漏诊情况。对此,医师要提高警惕,谨慎仔细的诊断,准确区分患者患有的急腹症是属于哪个科的,然后对症治疗。在内科急性腹痛发生的初期,患者感觉腹痛的位置不是固定的,甚至会感觉整个腹部都有疼痛感,大部分患者在发生腹痛的时候会习惯性地去按压腹部,这样可以缓解腹部疼痛的程度。内科腹痛会随着患者改变体位而有所增减,也可随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因此在进行疾病诊断的时候,如果患者的意识是清醒的,医师就要详细询问患者发生腹痛的时间、疼痛的部位等等,这些信息都可以作为诊断时的重要信息。临床研究显示,全身性病变、腹腔内外脏器病变是导致急性腹痛出现的主要原因,内科急性腹痛属于功能性病变,可通过药物干预进行治疗;外科急性腹痛以器质性病变为主,需通过手术进行治疗。胃肠道疾病是导致大多数内科急腹症发生的原因,腹腔疾病引起的急性腹痛较少,但其临床误诊率较高。在临床工作中,医师需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发病时间、病史、临床检查结果等明确病因,以便实施正确的对症治疗。例如脏器梗阻所导致的腹痛以剧烈的阵发性疼痛、绞痛为主要表现,腹腔内血管梗阻所致的剧烈疼痛多在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肥胖患者以及术后出现;脏器炎症以发热、反跳痛、腹部压痛等为主要表现,疼痛部位会随着体位变化、咳嗽等加重。在临床中可通过特异性检查进行排查,明确诊断和及时治疗;临床诊疗过程中需遵循“从重原则”,在短时间内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以便病情危重的患者在最佳治疗时机内得到有效救治,促进其预后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参考文献
         [1]严柳媚.消化内科门诊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27):147-148.
         [2]任义芹,刘泳江.初探普通内科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诊治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7):9183-9183.
         [3]门婷婷,徐仁华,舒梅芳,等.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综合性心理干预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效果[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6):920-922.
         [4]叶红苑,吴玉尽.急诊科急性腹痛患者的护理思路构建要点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24(12):144-145.
         [5]陈琳,马波民,杨春卿,等.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误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8,31(4):1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