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讨论肝脏超声诊断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59例肝脏疾病患者当作观察对象,患者均接受肝脏超声检查,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比较,了解检查应用价值。结果:经过手术病理检查确诊59例肝脏疾病患者,肝脏超声确诊53例,符合率89.83%。超声检查确诊肝癌80.00%、确诊肝血管瘤93.75%、确诊脂肪肝92.86%、确诊肝囊肿92.31%、确诊肝脓肿83.33%。结论:超声能够检查出各种肝脏类型疾病,可为临床诊疗提供价值信息,值得深入研究。
【关键词】超声;肝脏疾病;临床应用
肝脏相对脆弱,尤其是在快节奏生活背景下,肝血管瘤与脂肪肝等疾病发生率逐年提高,由于肝脏疾病的临床表现近似,易发生漏诊与误诊等情况。超声图像诊断肝脏疾病准确率相对较高,可清晰观察肝脏部位病变情况,对医生病情诊断与预后评估等有着现实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59例肝脏疾病患者当作观察对象;年龄平均46.3±2.1岁;男性32例,女性27例。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临床资料不全与精神意识障碍者。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批准。
1.2方法
患者检查前空腹4h,用探头频率3.5MHz的超声诊断仪器检查肝脏。患者取仰卧位,全面进行上腹部横纵切面与肋缘下斜切等切面的肝脏检查,操作者严格按照检查标准进行。检查中观察肝脏形态与内部回声、大小等情况,仔细检查肝脏与脾脏、胆囊及周围血管情况,利用多普勒超声检查血流征象。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用spss21.0软件,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的计量数据,行秩和检验;以百分数表示的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差异性;组间统计学差异用P<0.05表示。
2结果
59例肝脏疾病患者,经过手术病理检查确诊10例肝癌,其中转移性肝癌2例与8例原发性肝癌;左外叶病变2例,右前叶与右后叶分别4例;超声检查确诊肝癌8例,符合率80.00%。
手术病理确诊16例肝血管瘤,单发10例,双发4例,2例两个及以上;超声确诊15例,符合率93.75%。14例脂肪肝经过手术病理确诊,重度2例,中度4例,轻度8例;肝脏超声确诊13例,符合率92.86%。肝囊肿经过手术病理确诊13例,左右叶2例,右叶3例,左叶8例;超声确诊12例,符合率92.31%。肝脓肿手术病理确诊6例,左右叶分别3例;超声确诊5例,符合率83.33%。经过手术病理检查确诊59例肝脏疾病患者,肝脏超声确诊53例,符合率89.83%。
3讨论
肝脏是人体重要负责代谢功能的器官,有存储糖原与去毒素等作用,但受到致病因素长期影响,如病原体感染或代谢障碍及药物刺激等不良因素,会引发中毒性肝病或肝脏占位性疾病等类型病症,不仅影响患者身心健康,随着病程延长,疼痛等症状会加剧,甚至会威胁生命安全,生活质量随之降低。
肝脏超声检查技术全面扫查肝脏部位,超声图像清晰,可直观观察了解与分析病情,夯实了针对性治疗的基础。肝癌是常见疾病,以转移性或原发性为主,后者有肝脏肿大与肝内实质性肿块等图像征象,前者有单发或多发的中间强回声与淋巴结转移的低回声等图像征象,可快速辨别肝癌症状。肝血管瘤有均匀高强回声与圆形病灶形态等征象特征,与其他肝脏疾病类型有明显差异。肝囊肿包括肝包虫与先天性类型两种,后者有圆形无回声区与光滑边缘及后方回声增强等特征,前者有多发性密集点状回声与不规整形状等特征。脂肪肝有光滑边缘与形态饱满、肝脏肿大、回声呈云雾状等征象表现。肝脓肿有圆形无回声液性暗区、内部粗糙、模糊边缘与局部回声增强等征象,属于细菌感染性疾病[1]。
超声能够明显区分各类肝脏疾病,降低了误诊率,可参照病灶大小与包膜等信息确诊,准确性与敏感性高,是肝脏疾病患者的福音。为提高整体诊断成效,要求操作医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丰富临床经验,快速高效的确诊,结合病史等资料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控制疾病发展,实现医疗资源高效利用,确保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益。除此之外,应当做好与患者的操作解释与解疑答惑等服务工作,掌握艺术沟通技巧,加强宣教与心理安抚,减少情绪等不良因素对超声检查结果的影响[2-3]。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能够根据超声征象差异,确诊肝脓肿与肝囊肿等不同类型的肝脏疾病,对患者病灶进行合理分析诊断的同时,降低误诊率,是临床诊断肝脏疾病的重要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静, 何健, 李磊,等. 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脏良恶性占位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8, 16(1):110-111.
[2]彭翠碧. 超声诊断在肝胆疾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 2(18):162-163.
[3]隋晓春. 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老年患者肝脏肿块的临床对照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 17(3):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