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米索前列醇片用于妊娠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20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因妊娠宫缩乏力而引发的产后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临床实际治疗药物选择进行分组,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宫缩素治疗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米索前列醇片加宫缩素治疗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治疗有效性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48例,总有效性为96.0%;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37例,总有效性为74.0%。组间总有效性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X2=3.713)。(2)观察组患者中共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分别表现为恶心1例,腹泻2例;对照组患者中共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分别表现为恶心、腹泻各1例。组间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米索前列醇片用于妊娠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佳,安全性高。
关键词: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米索前列醇片;妊娠宫缩乏力;产后出血
产妇因妊娠宫缩乏力而引起的产后出血在妇产科临床中较为常见,一般给予药物治疗的措施。本次研究就疗效好且安全性佳的药物治疗方式展开讨论。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4月~2020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因妊娠宫缩乏力而引发的产后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临床实际治疗药物选择进行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于产后发生出血,且确定引发因素为单纯性宫缩乏力。观察组产妇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7.3±3.5)岁;其中33例为初产妇,17例为经产妇;发病孕周<30w者9例,31~36w者27例,>36w者14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0~37岁,平均年龄(27.9±3.3)岁;其中35例为初产妇,15例为经产妇;发病孕周<30w者11例,31~36w者26例,>36w者13例。两组患者各项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宫缩素治疗,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94183,生产企业: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以250μg行宫颈或宫体注射,并依据患者具体病情发展考虑是否于15min后行2次注射;宫缩素(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1020850,生产企业: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以20U行静脉滴注。 以上用药均在分娩完成后进行。观察组于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米索前列醇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0668,生产企业:华润紫竹药业有限公司)0.4mg经直肠应用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用药治疗有效情况进行观察,患者用药15min后,各项生命体征恢复至正常,子宫呈缓慢收缩状态,出血量明显减少视为显效;患者用药30min后,各项生命体征有所好转,子宫呈缓慢收缩状态,出血量明显减少视为有效;患者用药30min后各项临床表现均无改善视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的总和。对比两组患者经用药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处理,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性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采用%表示,行X2检验。结果以P<0.05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有效性分析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48例,总有效性为96.0%;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37例,总有效性为74.0%。组间总有效性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X2=3.713)。详见下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临床治疗有效性比较分析(例,%)
.png)
2.2 不良反应分析
观察组患者中共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分别表现为恶心1例,腹泻2例;对照组患者中共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分别表现为恶心、腹泻各1例。组间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产妇分娩后发生大出血,是临床危险性极高的表现,需要及时给予控制治疗,防止危及产妇生命安全。宫缩乏力是引发产后出血的一项关键性因素,当发现产妇出现宫缩乏力时临床医护理人员当立即引起重视,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分娩完成时若发生大出血,则应该及时给予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宫缩素是产科临床应用率较高的一种药物,无论是在分娩前还是分娩完成后均可以视产妇的具体情况进行使用,当因宫缩乏力引发产后出血时,则是在分娩完成后行宫颈或是宫体注射,以帮助乏力产妇完成宫缩,排出子宫内残留物质[1]。但单纯使用宫缩的局限性较高,效果也不十分理想。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对于腺甘酸环化酶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促进可提升股原纤维收缩的细胞浆生成,进而使子宫能完成收缩[2]。米索前列醇则是在进入到患者体内后,通过药物中的钙离子结合患者子宫的肌动蛋白来关闭血窦,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子宫收缩促进作用[3]。以上三种药物联合使用,对于因宫缩乏力而引起的产后出血患者具有极佳的治疗作用。经临床比对研究发现,三种药物联合使用不会对患者造成严重性伤害,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综上所述,对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患者,采用药物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米索前列醇片进行治疗,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的特点。
参考文献:
[1]杜金红.地塞米松与葡萄糖酸钙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产妇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预防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07):80.
[2]贾贝丽,张念彩,杨冬梅.地塞米松联合垂体后叶素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及对RhoA、ROCK蛋白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9,27(12):1632-1635.
[3]吴淑芬.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B-Lynch子宫缝合术在剖宫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08):1277-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