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消化性溃疡是一种消化科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现阶段临床上规范的西药治疗效果并不满意。研究表明,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可明显提高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病情康复,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就消化性溃疡中医内科临床治疗效果观察进行探讨。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中医;疗效
引言
消化性溃疡(PU)是消化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随着社会发展及生活节奏加快,发病率逐年升高,并出现年轻化的趋势。消化性溃疡主要包括胃、十二指肠黏膜溃疡,现阶段临床中应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等,然而部分患者用药后的治疗效果并不满意。研究表明,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可提高临床效果,本文就消化性溃疡中医内科临床治疗效果观察进行探讨。
1 消化性溃疡的诊疗现状
研究表明,胃及十二指肠是消化性溃疡的常见好发部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在消化系统疾病排名中位居前列。从性别上来看,消化性溃疡好发于男性患者,无明显的年龄分界线。上腹部疼痛是消化性的主要表现,其发作具有病程长、季节性、与进餐有关的特点。西医观点认为,PU患者体内均存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因此治疗原则主要包括:减少胃体分泌过多的胃酸、抗 HP治疗以及保护胃黏膜治疗。不可否认,此治疗方案确有疗效,但停药后易复发、不良反应明显、价格不菲等缺点仍未得到有效解决。而中医医学源远流长,作用明显,不良反应少,治疗该病优势凸出。
2 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方法
中医认为,消化性溃疡主要为胃脘痛、脾胃虚弱和气滞血郁,治疗过程中需本着辩证治疗的原则加以干预,根据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选择相对应的药物进行指导,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病情得到改善。
2.1 心理疏导及饮食指导
首先,应评估患者的负面情绪,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在饮食方面,依据辩证类型给予针对性的饮食指导。脾胃虚寒者食材主要以散寒、温中健脾为主,如莲子羹、羊肉粥等,但需禁食雪莉及鲜藕粉等凉性食材。胃阴不足饮食者以清淡、营养的食材为主,如百合汤及松子仁粥等,亦可用麦门冬代茶饮。便秘患者可适当饮用蜂蜜水,禁食海鲜及猪肉等荤腥食材。肝胃郁热者宜食高维生素的蔬果,并采用清肝和胃等食材,如莲子、荸荠、荔枝及小米粥等,禁食辛辣油腻食物。肝气犯胃者宜食用疏肝理气、止痛等食材,如白萝卜、圆葱及生姜汤等,亦可用佛手代茶饮,禁食动物脂肪及海带等荤腥生冷食材。以上辩证护理中食材需达到软烂、热熟方可食用。
2.2中药复方
在调整饮食的基础上,应用中药方剂进行治疗。采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 具体方剂 :麦芽糖 32 g, 桂枝 15 g, 白芍 20 g, 大枣10 g, 生姜 10 g, 黄芪 10 g, 炙甘草 6 g。如果患者合并胃阴虚证,加山药 12 g、麦冬 15 g、蜂蜜 10 g ;如果患者存在口苦、口甘症状 , 则需要去除药物中桂枝, 同时加蒲公英 20 g ;如果患者存在胃下垂或胃黏膜脱垂,加升麻 18 g、柴胡 15 g ;如果患者兼有反酸症状, 加煅瓦楞子 22 g、乌贼骨 15 g ;如果患者有嗳腐泛酸症状 , 可加吴茱萸18 g、黄连 22 g ;如果患者存在纳差 , 则需加焦山楂 15 g、神曲 20 g ;如果患者有呕血黑便症状 , 则需要加三七粉 25 g。给药 1 剂 /d, 在药物中加入 1000 ml 水 , 煎至 400 ml, 分早晚 2 次温服。均连续治疗 4 周。
2.3针灸疗法
研究表明,针灸疗法具有通经络,调气血,和阴阳之功,临床上应用广泛。研究者以“五经配伍”为指导原则来运用针刺治疗 PU 患者,该法有别于常规内服药方案,为临床上治疗 PU 提供新的思路,值得借鉴与学习。
为了系统评价针刺疗法对 PU 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应用专业软件对符合标准的16 篇文章实行 Meta 分析,最后表明采取针刺疗法治疗 PU 疾病具有一定的优势,应该继续深入挖掘。
2.4 中药联合针灸
中药复方与针灸各有优势,不少内科中医临床医生将两者结合来治疗 PU。在多项研究中,研究者运用常规西药治疗 PU 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联合应用中药方剂和针灸穴位(足三里、气海、脾俞等)联合治疗作为观察组,治疗足量程后,结果显示:联合方案在缓解PU患者上腹痛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2.5 其他疗法
除了内服中药及针灸疗法外,祖国医学中的一些独特疗法也在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中发挥独特作用。穴位埋线就是其中典型代表之一。通过运用中医穴位埋线法治疗 PU 患者后,发现穴位埋线法可以提高治疗 PU 疾病的临床疗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可以使得药力直达病所、渗透病灶,作用持久,故而应用广泛。另外,中医推拿按摩疗法具有调畅气血,延年益寿之功,能够引导患者的心情向积极方面发展,有利于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愈合。
3 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严格遵循《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的相关标准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判定。如果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均消失, 证侯积分减少≥95%,溃疡愈合考虑为痊愈;经过治疗以后,患者的证候积分减少≥70%,但<95%,溃疡愈合达到 H2 期为显效;治疗以后, 患者的症状体征得到好转,正好积分减少 >30%,但 <70%,溃疡愈合达到H1 期为有效 ;如未满足上述标准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的总和。
4 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
在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中,常规西医治疗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方案,中医辨证治疗组开展中医辨证治疗。多项研究结果显示,中医辨证治疗组对于消化性溃疡治疗效果、消化性溃疡积分均较常规西医治疗组更好。并且,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和加速康复进程,降低复发率。另外,黄芪是临床上常用的补虚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劳伤内损,还能够对患者护理聚集等进行改善。而现代药理学也显示,黄芪建中汤可以有效进行消化道的溃疡抗拒,对于改善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具有重要的价值,能促进患者伤口迅速愈合。在药物当中,桂枝可发挥抗菌消炎和镇痛作用,芍药是止痛消炎的良药,诸位药材联合应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对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近年来,各种原因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群深受 PU 疾病的困扰,因而如何改善 PU 的治愈疗效成为日益重视的焦点。研究及临床应用经验表明,中药口服、针灸、穴位埋线及按摩等祖国医学传统疗法的应用,具备疗效上佳、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等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被广大患者接受。然而,即使中医具有独特优势,但是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仍有一些值得思考和改进的方面。包括消化性溃疡的中医病机仍是众说纷纭,机制无法确定;目前中医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仍没有规范化的诊疗方案,并且方剂中多味药材发挥的确切作用尚无法确定,降低了推广力度;疗效评定标准比较模糊,缺乏统一的评定标准,因此疗效的可比性较低;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疗效观察等。因此,希望有关医学科研人员可对祖国医学继续深入挖掘,进一步提高中医疗法对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亚凤.中医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16)
[2] 禤少敏,李卫青.分析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J]. 中医临床研究. 2019(13)
[3] 罗建军.消化性溃疡的中医治疗的临床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0)
[4] 陈玲,黄欢,廖永丽.逍遥散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65例[J]. 中医临床研究. 20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