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探究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治疗研究。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72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69.44%);治疗前,两组患者FVC、DLCO、PaO2无任何对比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VC、DLCO、PaO2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通过中药复方治疗法予以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中药复方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属于不明原因引发的肺部疾病,通常患者出现该病症后多伴有呼吸困难、刺激性干咳等临床症状,随着病情持续发展,最终导致呼吸衰竭死亡。据不完全统计,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率与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患者生存期大约为3年左右。中医认为该病症属于肺肾气阴两虚,致使肺部经络出现瘀阻,可通过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的治疗方法予以中药复方治疗。为此本文将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治疗予以分析讨论,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照组36例,口服泼尼松与抗氧化剂,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37~78岁,平均年龄(53.91±7.22)岁;观察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法基础上添加中药复方药物,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52.17±6.98)岁。上述患者均伴有呼吸困难、乏力、胸闷、咽干口渴等临床症状,且舌苔暗红,脉象细弱。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口服抗氧化剂与泼尼松。观察组患者在此治疗基础上添加中药复方药物予以治疗,其中药复方为太子参、赤芍、川芎、麦冬、鳖甲、山萸肉、当归以及浙贝各15g,黄芪40g等多味中药予以组成,每天3次,每次100mL。
上述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对治疗中出现肺部感染的患者予以抗生素治疗,对出现低氧血症患者予以吸氧治疗。
1.3临床观察指标
(1)临床治疗效果判定:患者自身病真好全部消失为显效;患者自身病症得到显著改善为有效;患者病症不但没有改善,反而病情加重为无效。
(2)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肺部功能改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表 [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36 6(16.67) 19(52.77) 11(30.56) 25(69.44)
观察组 36 11(30.56) 22(61.11) 3(8.33) 33(91.67)
X2 7.910
P 0.014
2.2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善情况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善情况(±s)
组别(n) 时 间 FVC(L) DLCO(mL·mmHg-1·min-1) PaO2(mmHg)
对照组(36) 治疗前 61.1±12.4 44.2±10.8 62.7±4.8
治疗后 65.7±11.3 52.3±13.2 66.3±3.7
观察组(36) 治疗前 60.9±11.5 46.2±11.7 62.5±4.2
治疗后 72.4±11.6 59.1±14.1 69.8±5.4
3讨论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属于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疑难杂症,且该病症发病机理尚不明确,没有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该病症在发病时主要是因为患者肺泡间质的纤维细胞出现增生,使得机体内的胶原蛋白沉积,导致肺部气泡出现气体交换障碍,最终引发患者呼吸困难[1]。当前现代医学在治疗该类疾病时,主要以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药物为主要治疗方法。据不完全统计显示,只有29.7%的患者对糖皮质激素药物有效[2]。倘若患者长时间使用上述两种药物还会出现极大的不良反应。不但无法缓解该病症病情,还会加速肺部纤维化逆转,致使患者最终死于继发性肺部感染或者是呼吸衰竭。
中医在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主要是通过诊治规律降低该病症死亡率,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根据中医相关临床课题研究结果显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在中医中又被称为沉疴顽疾,该病症诱发原因较为复杂,未能对此类病症统一病名。当前我国中医将该种病症归于肺痹、肺瘘以及喘证等中医学中作为常见的病名[3]。由于该病灶在肺部,同肾脏部位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出汗、运动后呼吸困难加重等症状,主要是肺肾气虚所致;而患者出现痰少、咳嗽、口渴、咽干等症状,主要是阴虚所致;倘若患者出现舌质暗红,胸中窒闷、肺部有帛裂音等症状,主要是患者肺部经络受淤血阻滞[4]。为此在治疗该种疾病时,应采用活血通络、益气养阴的中药复方予以治疗。
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69.44%);治疗前,两组患者FVC、DLCO、PaO2无任何对比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VC、DLCO、PaO2显著由于对照组。由此可见,中医复方药物能够改善患者肺部功能,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避免患者因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伤及肝肾,防止因药物不良反应加重患者病情。
综上所述,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添加中药复方药物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死亡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国华,郝娟娟,李宁,庞立健.中药复方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临床疗效Meta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8,36(04):898-903.
[2]孙敏,李慧星,谢于峰,徐辉,刘峰,陈静瑜.单肺与双肺移植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6,39(06):444-449.
[3]霍艳霞,王志华,李爱敏,阮昕,宁学聪.缬沙坦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6,27(06):734-736.
[4]樊茂蓉,张燕萍,苗青,张琼,陶凯,杨艳平,肖伟,魏葆琳,闫锡新,黄继汉.肺通口服液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3,24(03):317-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