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急性脑梗的短期疗效及对外周血内MMP-9水平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1期   作者:周晓雨 颜洋(通讯作者)
[导读] 讨论早期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急性脑梗(ACI)的短期疗效及对外周血内MMP-9水平的影响

         【摘要】目的 讨论早期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急性脑梗(ACI)的短期疗效及对外周血内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800例ACI患者纳入本次实验,按双盲法将其中400例纳进对照组(给予口服2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剩余400例纳进实验组(给予口服4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治疗价值。结果 2组治疗前外周血内MMP-9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经治疗后7d、治疗后14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早期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ACI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外周血内MMP-9水平,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急性脑梗死;短期疗效;MMP-P
         急性脑梗死(ACI)属于临床危重型疾病之一,该疾病具有较高致死率、致残率以及发病率,据相关数据显示,具有75%的脑梗死形成由其他部位血栓转移以及急性血栓形成,使脑部供血不足,产生缺氧缺血坏死,从而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因此为该来患者研究针对性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最新研究显示,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属于ACI重要炎性因子,与该疾病发展及发生存在密切关系。而阿托伐他汀治疗ACI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且具有保护神经、提高板块稳定性、延缓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抗炎等作用[2]。因此,本文选取800例ACI患者实施上述治疗方案进行研究,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4月,将8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本次实验,按双盲法将其中400例纳进对照组(给予口服2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剩余400例纳进实验组(给予口服4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2组男女比例分别为:199:201、200:200例;年龄分别为:68—78岁、69—77岁,平均值分别为(73.32±1.12)岁、(72.13±1.36)岁。差异无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纳入标准[3]:(1)经MRI或头颅CT证实符合ACI诊断。(2)患者在发病24h入院。(3)无脑血管病史。(4)患者及家属均同意本次实验,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4]:(1)存在恶性肿瘤。(2)出血性脑血管疾病。(3)近期存在严重创伤者。(4)对本次研究药物过敏者。(5)2个月内服用过减脂内药物。(6)严重心肾功能不全者。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7,规格10mg),实验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2组均给予口服,治疗14d。同时给予常规治疗,如降低颅内压、抗血小板聚集、抗凝等,并选择保护剂改善脑循环药物,维持其机体酸碱平衡,降低感染发生率。
1.3观察指标
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7d、治疗后14d外周血内MMP-9水平,均采用仪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P)ELISA试剂盒(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进行测定。


1.4统计学处理
         全文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其中均数±标准差(±s)用于表达,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百分比表达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其中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对照组治疗前外周血内MMP-9水平分别为(179.23±30.14)ng·ml-1、(178.36±29.14)ng·ml-1,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t=0.415,P>0.05);治疗后7d分别为(124.36±25.14)ng·ml-1、(148.47±26.54)ng·ml-1,2组比较差异显著(t=13.190,P<0.05);治疗后14d分别为(89.25±16.32)ng·ml-1、(104.36±18.36)ng·ml-1,2组比较差异显著(t=12.302,P<0.05)。
3讨论
ACI又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主要由急性脑部循环障碍,进而产生缺血缺氧,最终导致全面脑功能组缺损综合征。现阶段临床治疗该疾病以改善缺血以及给予早期治疗为主要方案,若未实施及时治疗措施,患者可出现不可逆的脑组织损伤。因此需给予及时针对性治疗,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键步骤。
相关研究显示,阿托伐他汀治疗ACI效果显著,该药物属于他汀类药物之一,可有效抑制细胞内胆固醇合成,早期该药物主要以降低血脂作用于临床,但随着医疗技术不断进展,临床已证实该药具有保护神经、延缓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抗炎等作用,且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预防中该药物起到重要作用,可有效调节血脂,改善动脉粥样硬化脱落,同时还有效降低脑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提高血氧恢复功能及神经功能[5]。最新研究显示,基质金属蛋白酶ACI重要炎性因子,且对细胞外基质起到重构及降解作用,MMP-9不仅可反映脑梗死损伤程度、病灶大小,还有效评估该病预后的效果[6]。而正常组织中MMP-9无法检测到,但ACI患者中MMP-9水平显著升高,因此可反映出MMP-9水平与脑梗死病情程度成正相关性,该水平越高患者梗死面越大,病情则越严重。本文研究显示,2组治疗前外周血内MMP-9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经治疗后7d、治疗后14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充分说明早期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ACI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外周血内MMP-9水平,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综上所述,早期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ACI效果显著,值得在治疗领域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朱宣,邓本强,陈蕾.早期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急性脑梗的短期疗效及对外周血内MMP-9水平的影响[J].中国药物警戒,2016,13(12):716-719.
[2]于娟娟,刘晓芹,董华.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1):10-11,14.
[3]关飞.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3):80,82.
[4]周华勇,杨旭,杜鑫, 等.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比较[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9,16(6):136-138.
[5]邱水剑.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对比研究[J].当代医学,2020,26(6):152-153.
[6]杨亦炳,张霞,张照华, 等.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双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神经创伤外科杂志,2019,5(6):353-3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