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方法:于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接治的7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研究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流程护理,研究组给予急诊护理流程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稳定成功率、心肌梗死复发率均对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比较,对比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过程中采取急诊护理流程护理,其效果较为显著,可显著提高稳定成功率,降低心肌梗死复发率,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诊护理流程;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突发较为危急,则需要采取急诊治疗[1]。近几年因多种因素的导该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在对患者进行急诊治疗,其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此外,患者及家属对急诊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急诊护理管理需要予以重视。为此,本次对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接治的7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研究组37例,其中对照组男性为18例,女性为19例;年龄为54岁至77岁,平均年龄为(61.23±2.45)岁。研究男性为17例,女性为20例,年龄为53岁至76岁,平均年龄为(61.56±3.46)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流程护理,研究组则给予急诊护理流程护理。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接诊准备:规范、合理、科学改进急诊流程,执行风险措施和预见。加强对医护人员护理风险的认识,使其更好地了解工作的重要性,测检患者的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等指标,并告知医生,协助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理。
(2)接诊护理:患者入院后,遵循相关急救流程,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诊断和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急救措施。 如果患者患有胸痛,医务人员需要确定是心源性疼痛还是非心源性疼痛。 在5分钟内,最大化患者的详细信息并准确地掌握。
(3)急救护理:对不同情况的患者予以不同的护理方法。
护理人员应详细评估其病情的严重程度,以确保危重病患者可以及时实施救治和护理,并遵循针对性原则,同时为患者实施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4)交接工作:将患者安全送到急诊室后,院前急诊护士应与急诊室护士就患者的病情进行沟通,包括患者的四个生命体征,用药情况,各种引流情况和处置情况等。 急诊护士制定病人护理计划。
(5)急救护理文书:院前急诊护士应在执行医嘱后及时进行护理记录,时间要精确到分钟,并为患者入院的治疗提供有效的数据和信息,紧急护理文件应在每次转移任务后立即完成。
1.3 疗效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的稳定成功率、心肌梗死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结果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满足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其中研究组患者稳定成功率为91.89%(34/37);心肌梗死复发率8.11%(3/37)。对照组患者稳定成功率为67.57%(25/37);心肌梗死复发率29.73%(11/37)。研究组患者稳定成功率、心肌梗死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比较,对比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组间差异分别为:稳定成功率(X2=6.773,P=0.009);心肌梗死复发率(X2=5.638,P=0.018)。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般病情较为危急,其是否及时进行有效的抢救和护理,对预后有着重要影响[2]。急性心肌梗死多发于老年人群,有着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其病情发展较为快速,从而对患者生命构成严重威胁,因此需要进行有效的抢救治疗和护理。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过程中给予急诊护理流程护理,其效果较为显著,其是对急诊流程予以规范、合理、科学化予以改进,对医护人员的护理风险知识进行加强,落实风险管理措施,遵循针对性的原则对患者进行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稳定成功率,并且较好的避免心肌梗死复发。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得知,研究组患者稳定成功率、心肌梗死复发率均对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比较,对比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通过结果对比可以证明,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要优于常规流程护理。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过程中采取急诊护理流程护理,其效果较为显著,可显著提高稳定成功率,降低心肌梗死复发率,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韦汉樱.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应用实践分析[J]. 心理医生, 2018, 24(25):205-206.
[2]袁霞.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 3(11):3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