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混凝土施工处理技术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注重对关键性技术的把控和应用,保障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关键技术;问题处理
引言
建筑工程所处的市场环境呈现出高层化发展趋势,日益扩大的建设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施工技术质量控制难度。为此,相关建设者应从实践角度出发,从施工处理关键技术、混凝土施工入手,通过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技术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已找出优化控制的方法策略。这样一来,建筑工程就能以可持续状态作用于实践,以满足现代化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居住环境所提出的安全稳定需求。
1混凝土准备阶段的关键技术
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作为施工的主要材料,在其施工前要进行充足的准备工作,这样才能为后续的混凝土施工提供良好保障。混凝土准备过程的工艺一定要对现场施工过程中使对混凝土成型的工具、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使用的工艺、混凝土的结构构件等多个因素进行考虑。首先,在前期准备中,要设立人员配置方案,对每个工作人员应该担任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为整个混凝土施工工程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基础。其次,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运用的机械设备都是大型的,在混凝土的准备过程中一定要对每个设备的状况进行检查,明确每一个设备的作用、数量以及质量水平,确保后期工程的顺利开展。最后,由于施工现场的环境十分复杂,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排除安全隐患,确保每一个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要设立专业的负责人员,在每次开工前要确认现场的钢筋以及模板支架等物品的位置是否有变化、数量是否有变化。每天一定要检查完这些物品后才能开工。在混凝土的准备阶段,还需要将各个模板支架以及钢筋清除干净,在工程地基上浇灌混凝土,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淤泥清理干净,并且在建筑施工现场建立排水设施。如果现场使用的是非黏性土,必须利用水将岩石充分浸润,充分地清洗没有风干的岩石,来提高混凝土施工的质量。
2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性技术
2.1浇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首先,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避免出现离析或者分层的现象,保障混凝土的性能。浇筑过程的垂直距离应控制在3m以内。浇筑之前,在底部填充5-10cm左右的水泥砂浆。在浇筑过程中要做好振捣工作,确保充分振捣,振捣时要注意支架以及模板的变化情况,避免模板发生变形,如果出现变形情况,应立即停止振捣固定模板。要注重把控特殊部位的浇筑时间,例如,在浇筑墙体与柱子连接部位时,应先对墙壁以及柱子进行浇筑,并且在浇筑完成1小时之后再对梁板进行浇筑,这样可以有效降低裂缝的产生几率。
2.2振捣关键技术
采用插入式振捣,应确保振捣实际移动间隔距离小于振捣半径的150%。如果针对轻骨料混凝土进行振捣,则振捣的实际移动间隔距离应小于振捣半径。在振捣过程中,要注重把控振捣器与模板之间的距离,应保证二者之间的距离大于振捣半径的50%,以免对模板造成破坏。要合理把控振捣时间,如果振捣时间过长,会影响混凝土的均匀性,很容易导致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如果振捣时间过短,则会导致混凝土振捣不充分,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
2.3梁板浇筑技术
在梁板浇筑过程中,应结合实际的施工要求合理选择建筑施工方案,通常情况下,在梁板浇筑过程中都会采用赶浆法。应用赶浆法,需要对完成施工的部分进行及时的检测,在确保其质量合格之后才能开展下一阶段的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应确保梁板的厚度小于铺设的高度值,与此同时,还要保证压实的方向与浇筑方向一致。
2.4混凝土养护技术
混凝土的养护对混凝土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完成混凝土浇筑的半天后,需要将混凝土覆盖严实,然后定时对混凝土浇水养护。通过浇水可以保证混凝土的表面处于湿润状态,使混凝土的表面与内部的湿度平均,避免出现裂缝现象。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浇水养护需要持续7天左右时间。在养护过程中,一旦发现混凝土表面出现干燥情况便应立即浇水,这样才能保障混凝土的养护效果。
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措施
3.1温度裂缝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内外存在较大温差,混凝土的内部因热胀冷缩而不断膨胀,在工程建筑的表面产生裂缝。这种情况常常会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根据温度的不同,其裂缝程度也不一样。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该尽量规避这种温度裂缝情况的出现。对此,建筑施工人员可以在混凝土搅拌的过程中,加入适量的缓凝剂,这样可以使混凝土的凝固时间延长,从而避免凝固过程中,短时间的散热情况造成内外温度差异比较大的情况。或者在混凝土中加入少量的钢筋或者纤维,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控制混凝土的温度裂缝情况。
3.2沉陷裂缝
在进行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时,往往会出现沉陷裂缝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原因有很多。通常是因为底部支撑不稳造成的,也有可能是混凝土中浸水造成的。底部支撑不稳,一方面可能是在工程施工填土时,填土没有压实,造成混凝土浇筑之后,底部填土被压实,而出现沉陷裂缝;另一方面可能是混凝土浇筑的模板与模板之间的支撑距离比较大,从而使得底部不够稳定出现沉陷裂缝。因此在进行施工工地填土的时候,针对土壤松软不结实的情况,一定要做到加固,以增强支撑模板的强度,从而避免沉陷裂缝在混凝土施工中发生。
3.3干缩裂缝
干缩裂缝往往是由于混凝土在浇筑后逐渐凝固的过程中体积收缩造成的。建筑工程中使用的钢筋如果出现锈蚀的情况,影响了混凝土的承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出现干缩裂缝,这种干缩裂缝会对混凝土的抗渗性能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为防止干缩裂缝的产生,施工人员可以采取收缩量比较小的水泥,并控制好水灰比例,能够减少混凝土的干缩现象,起到预防建筑出现干缩裂缝的作用。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干缩裂缝的产生。因此,在进行混凝土搅拌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好混凝土的搅拌时间,让混凝土在施工中控制好水泥的凝固度,进而改善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
3.4塑性收缩裂缝
塑性收缩裂缝和干缩裂缝有所不同,虽然两者都是因收缩导致的裂缝,但干缩裂缝是由于材料自身的原因,而塑性收缩裂缝则是因为天气原因,导致混凝土在刚要凝固的时候,表层水分流失,混凝土体积减小,使得建筑表面发生龟裂的现象。通常在高温以及大风天气的时候容易出现。混凝土在快要凝结的时候,硬度比较小,所以很容易出现这种塑性收缩裂缝。因此,在选择材料的时候,可以选用硅酸盐或普通的硅酸水泥。在混凝土最后凝结前,可以在建筑表面覆盖塑料薄膜,有效保持建筑表面的水分,从而避免混凝土中的水分在极端天气时出现流失的现象,降低塑性收缩裂缝的出现概率。
结束语
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提升,建筑行业也越来越兴盛,而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的基本材料,它的地位不可动摇。混凝土关键技术的掌握,是整个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保障。本文对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处理的关键技术做了一些研究和分析,尤其针对混凝土的准备过程、浇筑过程以及振捣过程进行了一些技术性分析,提出了一些方案措施,希望未来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质量将大大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瑜.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分析[J].低碳世界,2019,9(6):154-155.
[2]缪健.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解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33):180.
[3]马乐许.浅谈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11):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