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3期   作者:沈佳华
[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往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小学生获取知识的需求,基于新课改标准,教师应积极改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有效措施,导入科学、合理因素,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组织效果。本文主要阐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

沈佳华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湖山中心小学  364113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往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小学生获取知识的需求,基于新课改标准,教师应积极改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有效措施,导入科学、合理因素,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组织效果。本文主要阐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7-042-01

         引言:
         近年来,小组合作学习近年来被广大教师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在应用小组合作模式的过程中,其独特的交互性、开放性,不仅落实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也让学生在积极的讨论过程中高度内化数学知识,拓展学生思维的发展,推动其逻辑推理能力提升。完善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同时,可以实现改善学生数学知识差异的问题,促使学生在合作模式下,可以得到有效地提升。
         1.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性
         小组合作学习即合作学习,基于教师布置的任务为基础,通过讨论的方式合作完成任务。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较为薄弱,其思维处于形象阶段,表现为他们依靠事物在思维中的形成形象开展后续的思维活动。数学教学内容存在一定抽象性、研究性、逻辑性,不可避免的形成学生思维出现抽象,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其独特的主体性,不仅可以基于讨论完善教学难点,同时也对学生思维拓展起到促进作用,基于满足学生多维度需求,丰富学生数学感知显著提升。在教育改革前,数学教师通常采取了主导的教学方式,利用单一的讲授方式构建数学课堂,此模式虽然可以帮助教师规划课程计划,但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农村小学较比城市小学教学条件、生活措施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多数源于课堂教学中,因此导致了学生认为数学教学过于单一,进而失去学习数学教学的兴趣。小组合作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善这一现象,学生在通过合作的方式构建良好的交流平台,个人无法理解的问题可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解决。如果出现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可通过备注、提问的方式,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课堂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形成良好交流方式,并推动其口语交际能力提升,有效地改善了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
         2.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数学教师在应用小组合作方式构建数学课堂的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分组的划分,确保小组可以进行有效交流的同时,提高学生数学理解能力,进而在此基础上加强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应用意识。现阶段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基于小组合作方式构建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形式过于单一,仅靠学生讨论的方式实施小组合作,这样不仅无法发挥小组合作的最大价值,也让课堂教学质量无法达到预想阶段。以下是利用实践案例展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农村小学教学的应用措施,以供参考。



         2.1细化教学内容
         小学生在面对许多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都是基于直观进行感受。导致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思维存在一定的抽象性,进而出现厌恶、抵触等心理因素。教师应给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细化教学内容,利用活动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促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可以加强数学感知能力,增加教学有效性,拓展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位置与方向”一课实施小组合作模式,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空间观念、空间意识,也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为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教师可利用小组互动的方式,加强学生空间感知能力。教师可将教师布置成活动场所,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如:教师可引导学生熟知方向,利用游戏细化教学内容。每组划分9名学生,其中一名同学站在中心位置,其他同学根据方向位置站立,教师随机喊出方向,中心方向的学生需要走道该位置,位置上的同学则代替学生学到中间,依次循环。其目的主要在于互动过程中提高学生空间感知,不仅可以满足学生游戏需求,也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相应经验,推动其空间观念、逻辑推理加强形成。
         2.2利用小组合作改善学生差异
         在小学数学阶段的教学中,由于理解能力、学习兴趣等诸多因素导致,不可避免出现学生数学能力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也让数学教师有了一定的困扰。如针对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制定课程计划,会让能力较强的学生认为数学教学过于简单,进而出现不感兴趣、乏味等不良现象,甚至于影响学生学习观念;如针对能力较强的学生构建课堂内容,会让能力较弱的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思维出现一定抽象性,进而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开展后续的教学内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有效地改善这一想象,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教师基于的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缩短学生之间的差异。能力较强的同学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帮助能力较弱的学生梳理、认知数学知识构架,进而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下激发学习兴趣,有效地缩短了学生之间的差异。而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学习内容,也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建立全新思路,拓展学生数学思维发展。
         鉴于上述所得,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农村小学数学有着较为明显的帮助,不仅可以拓展学生口语交际发展,也可以巩固学生知识内化,拓展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措施。教师应积极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组织学生课前预习、课堂讨论、课后复习。基于完善学生差异、提高小学生数学能力为基础,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实现这一举措。
         3.结论:
         综上所述,在农村小学教学中,其教学条件虽不如城镇小学条件,但教师应积极发挥教育从业者开拓精神,应用多元化教学措施,基于满足学生不同层次发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观念,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加快形成。
参考文献:
[1]赵清.分组学习融入小学数学的课堂实施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19(46):37.
[2]王瑞洪.合作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农家谋 ,2019(21):2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