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信息技术兴趣教学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3期   作者:黄运桂
[导读] 随着人们进入到21世纪,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普遍应用,借助信息技术完成大量的工作,信息素质成为二十一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因此,加强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成为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初中是学生各方面能力提升的重要阶段,应当加强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培养,让学生深入认识到,计算机不仅仅是上网聊天、玩游戏以及娱乐等,还包括很多技术和办公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计算机综合素养。文章中结合信息技术教学,提出几点兴趣教学法的应用

黄运桂    广西崇左市江州区第二初级中学
【摘要】随着人们进入到21世纪,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普遍应用,借助信息技术完成大量的工作,信息素质成为二十一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因此,加强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成为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初中是学生各方面能力提升的重要阶段,应当加强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培养,让学生深入认识到,计算机不仅仅是上网聊天、玩游戏以及娱乐等,还包括很多技术和办公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计算机综合素养。文章中结合信息技术教学,提出几点兴趣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兴趣教学法;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7-046-0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日常生活、工作以及学习离不开信息技术。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信息技术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大多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堂缺乏趣味性,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较低,使得信息技术停留在表面。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可以改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布鲁纳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至关重要,让学生沉浸在教师创设的情境里,激发学生探索与求知的欲望。一旦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更容易进入角色,对学习对象产生持久的注意力,也会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思维更加活跃,这样就有了创新的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交流,与学生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学生有什么奇思妙想也能及时提出来,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学《视频的编辑》之前,提供表现积极向上、富有创意的拍客视频片段让学生欣赏,然后提问:“想做一名快乐的拍客吗?”并提供几个主题(运动会、旅游、班级活动、趣闻好事等)由学生选择,安排学生分小组在课余时间准备素材。素材可以是利用手机、数码相机、摄像机拍摄和网络搜寻的视频或图片。素材齐全后,笔者说:“一名高水平拍客除了会拍视频;还要會编辑视频,就让我们成为一名高水平拍客吧?”接下来,笔者指导学生剪辑素材、设计转场、使用滤镜、配音和添加字幕等操作。
         二、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内容,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情境创设,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欲望。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深入了解课堂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方式,采取更加形象化、立体化的教学方式,呈现课堂教学内容,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信息技术知识内容的学习和理解。
         例如,在“制作视频编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将课堂教学内容制作成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在课堂开始前,向学生展示相应的视频内容,通过生动立体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之后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视频编辑的过程和步骤,并且重点讲解相关工具的使用,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为了使得趣味课堂更加的生动有趣,教师打破以往的教学方式,采取多樣化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让学生结合课件制作视频,在制作中发现问题,掌握相关的工具,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全面理解和掌握视频编辑的步骤,提高信息技术的效率【1】。
         三、 注重竞赛游戏活动
         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发展的重要阶段,好玩、好强是学生的特点,信息技术课程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想要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学生必须要经常性地操作和训练,游戏竞赛活动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将训练和游戏有效结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够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借助游戏活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同时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可以展现出最佳的状态,加深信息技术知识学习和掌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趣味课堂。
         例如,在“添加网页特效”的课堂教学中,在完成课堂教学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比赛活动,让学生制作个人网站,并且完成网页特效添加。在比赛中不仅仅需要要求学生的速度,还需要保证个人网站的质量和美感。在学生完成作品之后,向全班同学展示,给予学生作品科学合理的评价。对于比赛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表扬。另外,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指法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学生开展打字比赛活动,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打字数,增强课堂活动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教学氛围,锻炼学生基础信息技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四、多鼓励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作品的评价作为学生信息技术学业的一种重要手段,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有利的原则进行。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发展特长;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形成动脑思考的习惯;提倡学生采取多种方式解决问题,扩展学生的思维。一个好的作品能较全面地对学生进行多元测评,比如可以从作品的文字、声音等媒体内容的合理性、创新性及技术的熟练程度、合作的有效性、自我评价等方面进行评价,而且学生很容易从感性的方面来评价。作品的评价特别有助于学生自我认识智能的培养。
         在学生作完一个作品或一节课结束时教师要给学生做足够的评价,指出好的方面及不足,尽量以表扬为主。而且评价不应只是在作品完成以后进行,而可以很自然地融合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因为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评比,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让他们做得更好。教师可以在课前提供一些现成的学生作品,让大家评判什么样的作品是美的、合理的。对学生作品的分析,不仅给出了一个较为形象直观的评价标准,而且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给他们以启发。一旦产生有创意的作品,教师应及时给予演播来引导学生努力的方向。还可以通过自我评价这种方式来评价,这样更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兴趣。总之教师的评价、批评与表扬,要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对学习成绩较差、动手能力不强、自信心较低的学生,应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其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逐步树立起学习信心【2】。
         总之,信息技术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适当地调整实验内容和改变实验形式,利用学生迫切希望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创造进行学习的积极性,解放学生的双手,以他们的亲身体验获取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张友亭.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J].考试周刊,2011(51).109-111.
【2】陈国宏.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兴趣激发之我见[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10):15-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