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水利开发有限公司 安徽蚌埠 233000
摘要: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建筑行业也随之大受鼓舞,施工项目的不断增加,能否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主要还是取决于混凝土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有很多问题都是由于混凝土的质量所造成的,其中以混凝土裂缝为主要形式,出现裂缝的混凝土地面墙面会对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压性造成很大的影响,从而极大的缩短使用年限。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很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可以有效的确保工程质量,本文从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开始,分析了混凝土裂缝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预防与处理
引言
在我国社会和经济不断发展的条件下,我国建筑建设行业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国家工程建设监督部门、业主以及建筑行业企业对其施工质量提出的要求也更高。对建筑工程进行施工的时候,最常见的一种混凝土施工问题就是混凝土裂缝问题,这种问题的出现会对工程施工质量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不仅会影响建筑工程的外观以及使用安全,同时还引起混凝土碳化,最终减短建筑工程的使用年限。为了避免建筑工程出现混凝土裂缝问题,就应该在施工过程中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采取合理有效的施工技术。
1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1.1温度裂缝
在建筑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一般不会出现温度裂缝的问题。但是,如果混凝土的室内室外的温差较大,并且没有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就会产生温度裂缝的现象。出现温度裂缝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季节性温差及昼夜温差较大,在大多数的建筑工程中,因为施工工期的时间较长,工期的跨度也大,通过热胀冷缩的作用下,且没有相应的养护措施,就会出现混凝土裂缝的问题。除此之外,混凝土固态外层及水泥的热量差较大,也会使混凝土产生裂缝,并且这种裂缝的范围都较大,多出现在一些规模较大的建筑工程中。
1.2沉陷裂缝
对于建筑工程来讲,沉陷裂缝是一项危险性较大的因素。假如建筑工程中存在沉陷裂缝,施工人员就应该对其进行及时的拆卸,进行重建工作。而沉陷裂缝产生的原因则是,混凝土結构的各个部分不是十分的均匀,从而出现的下沉现象。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建筑工程出现沉陷裂缝的主要原因就是受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较大。使得建筑物的地基长期的受到污水、地下水及雨水的浸泡,使得地基不均匀而出现沉降问题,产生沉陷裂缝。
1.3塑性收缩裂缝
建筑工程出现塑性收缩裂缝问题主要是因为,混凝土严重的缺水,并且在失水的过程中,混凝土中的水分会飞速的流失,使得整体不能进行均匀的收缩,使得混凝土出现裂缝,并且在大风天气及干热天气中会出现塑性收缩裂缝。塑性收缩裂缝的两端较细、中间较快并且长短也是不同的。塑性收缩裂缝具体是因为混凝土材料自身的强度没有达到施工规定的标准,在完成终凝的环节中,受到大风天气或是高温天气的破坏,使得混凝土表面的水分流失过快,出现急剧收缩的现象,使混凝土不能抵抗收缩的强度,产生龟裂的情况。所以,塑性收缩裂缝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则是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水灰比及外界环境。
1.4干缩裂缝
建筑工程出现干缩裂缝的主要原因就是对施工材料的选择不恰当,混凝土出现裂缝与材料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通过对各种建筑工程研究可以得出,将水及水泥灰进行混合,能够产生水泥硬化物,使水泥整体的体积减小。如果其中的水分全部流出,就会出现多个小孔隙。水分在流出的过程中,经常会产生加大的压力,这就会使空隙收缩,导致混凝土出现干缩裂缝。
2混凝土裂缝预防措施
2.1设计方面
设计的合理性一定程度上将降低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在实际施工作业环境中,设计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并结合实际进行优化设计,如此才能够确保设计方案的有效实施,通过实践证明,设计的合理性不仅仅体现在设计本身,对混凝土构件截面设计、配筋率、浇筑等情况都要给予充分地重视,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确保设计方案的实施,符合实际施工作业需要,同时还要考虑到设计中所使用的钢筋的大小及质量,数量是否满足施工设计要求。
2.2对裂缝进行修补
对混凝土裂缝进行修补的时候,采取的表面处理法主要有:表面涂抹法以及表面补贴法。其中表面涂抹主要用于浆材很难灌入的细小裂缝,裂缝深度没有达到钢筋表面的裂缝以及不漏水的缝、不伸缩裂缝、不再继续活动的裂缝。而另一种表面贴补法主要用在大面积漏水裂缝上,比如蜂窝麻面等、很难确定漏水位置以及变形缝等上。所谓填充法,就是通过修补材料将裂缝堵住,通常用来修补非常宽的裂缝,实际作业比较简单,并且费用也不高。
对于宽度不超过0.3mm,深度非常浅的裂缝、裂缝里面有充填物的裂缝,利用灌浆法难以获得处理效果的裂缝和小规模裂缝,可以采取本工程案例中的处理方法,开V型槽来对其进行处理,再填充裂缝。
2.3优化混凝土的配比
混凝土配比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决定了混凝土的整体性能。水灰比也是混凝土温度控制的一个重要因素。使用水化热较大的水泥会导致混凝土的温度较高,从而造成混凝土的结构裂缝。因此,降低水化热和水灰比是有效控制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在工程施工中,对施工人员,明确水泥的用量和水的用量,严格把控管理监督机制,从而有效的提高混凝土的质量,避免出现混凝土裂缝。
2.4混凝土浇筑的控制
在混凝土的浇筑工作中,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要求,合理的把控搅拌振捣的时间。振捣均匀,保证混凝土不会在浇筑过程中出现漏振的现象,在混凝土表面初步凝结之后,应当采取第二次振捣,充分的填补空隙和由于空气和水份所产生孔洞,并进行抹面操作。在面对含水量较大的混凝土浇筑工作中,泌水是必要的工作,可以有效的排除空气和水份以及使石料和水泥完全融合在一起,加大混凝土的硬度和质量。也可以有效的避免因沉降收缩而导致的表面塌陷。对于水泥用量较大的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尤其是浇筑时应充分考虑到水化热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维持在常温左右。在必要情况下可以安放散热孔等措施进行排热降温。从而减少因温度而产生的混凝土裂缝。
2.5骨料干缩控制措施
想要提升混凝土材料所具有的抗离析性、和易性以及抗渗性,就应该在混凝土材料里面添加适量粉煤灰或者是高效减水剂,从而减少渗水现象的产生,达到减少混凝土裂缝的目的。此外,对混凝土配比进行设计的时候,相关工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必须对施工现场混凝土具体浇捣工艺以及构件截面等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及时对砂石等的配比进行有效地调整。
2.6混凝土养护方面
混凝土养护作业也是一项比较重要的施工作业,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为了有效避免混凝土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必须增强混凝土养护,针对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采取适当措施预防混凝土裂缝情况的出现。针对混凝土当时的强度及硬度来判定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及体积大小变化,当出现裂缝时要利用蓄水保温等方式加强混凝土养护作业,养护时间大约在半个月到一个月左右最为合适。
3混凝土裂缝处理方法
3.1表面处理法
此办法是利用树脂保护膜来对混凝土裂缝进行修补的。但在进行修补前需要将混凝土表面的附着物清洗干净,待混凝土表面干燥后再将表面凹陷的部分利用油灰状树指来进行填充,填充完成后再进行涂抹。表面处理法需要根据混凝土漏水的面积的大小来采取贴补法或是涂抹法,对于较大面积的渗漏采取贴补法较为适宜,此方法需要在用腻子将表面填平后用砂布磨平后再进行涂刷,涂刷需要以三遍为准,前二次以相互垂直的方向进行涂抹,每次涂抹前都需要在前一次表面干燥后进行。而表面涂抹法则适用宽度非常小的裂缝,浆液无法进入的裂缝、不伸缩、不漏水及不活动的裂缝等。
3.2填充法
此方法一般适用于修补宽度在0.3mm的裂缝,其直接用修补材料进行填充,不仅作业较为简单,而且成本也较低。通过填充法进行裂缝的修补,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混凝土面板的防水性,同时可以有效的防止混凝土老化,同时对钢筋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避免其被锈蚀。
3.3结构补强法
此种方法对于超负荷区域及火灾导致的裂缝具有非常好效果,部分裂缝发生后其在很长时间内没有进行处理,所以导致混凝土的耐久性降低,所以利用结构补强法可以有效的弥补混凝土裂缝所带来的损坏。
结语
总之,混凝土裂缝是建筑工程常见病害之一,为了降低裂缝对建筑结构产生的破坏作用,必须以质量标准为准则采取科学管理方案。针对裂缝存在的问题,施工单位要拟定有效的裂缝整治方案,进一步优化建筑施工工序,提高建筑工程结构建造水平。对于早期混凝土裂缝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及时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检修处理,以免裂缝扩大而引起更多的结构性病害。
参考文献:
[1]王德仁.混凝土施工裂缝原因及防治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3).
[2]赵爱书,赵浩.探讨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J].科技信息,2010(08).
[3]高艳梅,林亚君.混凝土裂缝控制与防治的探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