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3期   作者:何幸殷
[导读] 现如今,很多高中课堂都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数学的教学模式,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学生、老师、家长的广泛支持,调动课堂积极性的同时减轻了老师备课负担,也使同学们从中感受到了数学之美。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的理想状态中,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参与到讨论中来,这避免了传统课堂不利于因材施教的弊端,也能够帮助提高了同学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何幸殷   浙江省慈溪市逍林中学  315300
【摘要】现如今,很多高中课堂都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数学的教学模式,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学生、老师、家长的广泛支持,调动课堂积极性的同时减轻了老师备课负担,也使同学们从中感受到了数学之美。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的理想状态中,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参与到讨论中来,这避免了传统课堂不利于因材施教的弊端,也能够帮助提高了同学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组合作教学法;高中数学;应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7-040-01

         引言
         数学学科的学习在高中学习中占重要部分,学习难度较大。部分学生数学的学习过程并不轻松,而目前被广泛采用的小组合作学习数学的方式,使同学们之间彼此交流学习经验、取长补短、查漏补缺,弥补了传统应试教育的不足,对于提升小组同学整体数学成绩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则针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应用进行多方面的研究。
         1.小组合作学习的特征
         1.1转变学生为课堂主体
         在高中数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转变了传统课堂中以老师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模式,而是以学生为课堂学习中的主体部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遵循教学大纲授课,还要按照学生的学习特性以及性情差异等进行小组成员上的划分,这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增加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方面,也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
         1.2调动课堂积极性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中,良好的小组学习气氛能够有效的提升课堂学习气氛,使同学们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中体会到数学之美,也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较为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从另一方面来说,在小组分组内部,每个小组成员都积极的阐述自己在学习方面上的看法,提出自身积累的学习经验,小组成员互相学习互相提升,在查漏补缺的同时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感情。
         2.高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学习应用的现状
         2.1不能完全实现小组学习的学习模式
         小组成员划分的成功与否决定着小组学习教学模式的成功与否,然而部分教师在进行划分小组成员这一环节中,仅仅进行简单的调换座位,然后在课堂上提出一些问题,直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式没有针对每个小组的成员学习程度和学习特征进行相应的因材施教,过于形式化,没有实现小组教学的教学理念,往往取得不了很好的教学成果,甚至不如传统的课堂教学。
         2.2小组成员参与度不平衡
         在高中数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划分小组成员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学习习惯进行划分,还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点,对学生因材施教,实行个性化教学。例如,有些同学开朗大方善于表达,而有些同学个性较为温和含蓄,这样就可能会导致小组成员参与度不平衡,性格占优势的同学在小组学习中主导大局,而性格温和的同学不能很好的参与到讨论学习中来,不仅无法学习上查漏补缺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信心。



         3高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
         3.1确保分组的科学性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小组是开展这一教学模式的单位,如何进行明确的分组是高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首先,教师在分组方面要遵循平衡性的原则。比如,成绩优秀的学生要均衡分配,以此来带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并为其他教学的开展做好铺垫。其次,小组人数的确定同样是影响合作效率的关键因素。经过长时间的应用探讨,相关研究表明,四到六人的小组人数是最为高效的分配人数,教师要严格遵守相关要求,进行合理分组。最后,学生的个人意愿同样重要,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探寻他们心中最真实的意愿,确保分组的民主化。
         3.2确保小组成员分工明确
         科学合理的分组后,教师还要明确各小组成员的职责,唯有在分工明确的前提下,学生才能够各司其职,进行合理的合作交流,确保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比如,教师要给每一个小组任命一位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有效的管理,并作为小组的发言人,总结本小组探讨的结果,推动合作教学的高效开展。另外,教师也要指明每次探讨的方向和任务,由此,合作探讨的内容才是具体明确的,课堂效率才是最高的。
         3.3合作探讨的问题要有深度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本意就是要提高课堂效率,加强学生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如若教师给出的探讨问题没有难度,不仅容易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还易让学生丧失学习热情,转而将这个合作时间用于聊天玩耍,与原本的教学目标相悖。故而,问题的合理创设至关重要。首先,教师要细化课本中的知识点,以疑难问题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探索与研究,力求学生能够创新数学思维,并总结出数学学习的规律,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好基础。其次,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教师还要不断地加深问题的难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探寻成就感,自然,学习兴趣得以培养,教学质量能够得到稳步提升。
         3.4增设总结反思环节
         合作探讨结束后,教师还要增设总结反思环节,有效加深学生的印象。比如,学生在探讨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都可以在这个环节中提出来,教师要耐心解答,当然,这并不是仅仅给学生一个答案就是了,而是给明学生解答的思路与方向,具体的过程还是需要学生自主去探索,唯有如此,教学效率才是最高的。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总结思路一致的解题方法,并要保持虚心向学的心态,在合作探讨的过程中去学习其他同学新兴的想法和思考方式,尽量扩大自己的思考格局,这在数学学习中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3.5融合课外时间,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并不仅限于课堂上,教师同样可以利用课后时间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将这个教学模式延伸到课后,能够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即便是不热爱学习的学生也会自发的投入进来,大大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课外学习模式对高中生来说是极为有益的,毕竟,高中时间紧,课后通过这种合作交流模式,学生可以探讨学习方法、练习方法等,并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效果显著。
         4.结束语
         总之,在现代高中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早已不再沿用传统的教学形式,新的教学方式侧重于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即培育同学自主学习和创新才能。而在高中数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已经广泛应用于课堂中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方面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安文盛.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升高中数学教学实效[J].学周刊,2019(31):75.
[2]王海珍.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课堂上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145-146.
[3]蒙志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之我见[J].求知导刊,2019(35):22-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