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2期   作者:高楠楠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理念已经深入贯彻到了各个教学阶层,极大的提高了我国教育界的教育水平和质量。在小学教育中,科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对于提高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加对于世界的认知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性作用,因此,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有效提高其创新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心里建立起科学的种子。本文就小学科学教学中创新

高楠楠   北京市东城区回民实验小学  北京  100062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理念已经深入贯彻到了各个教学阶层,极大的提高了我国教育界的教育水平和质量。在小学教育中,科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对于提高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加对于世界的认知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性作用,因此,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有效提高其创新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心里建立起科学的种子。本文就小学科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希望能够为小学科学课堂质量提升起到一定的促进性作用。
【关键词】小学教育、科学课堂、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7-177-01

        引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在小学生群体之间宣扬科学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要深刻认知到科技进步的重要价值。小学生不仅仅要学习科学知识,更要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拥有自己的判断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这个角度上而言,小学科学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启蒙学科,对于他们未来的成长学习和发展具有奠基性作用,教师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品质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们的智力水平和创新思维[1]。
        1重视基础教学,挖掘学生创新潜力
        基础教学在科学课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只有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够有能力学习更加深奥的知识,更加有效的探究和创新,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基础教学,不能好高骛远,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深刻意识到任何创造的完成都是以基础作为铺垫的,基础知识打得牢,才能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度的认知。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开展基础教学,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眼睛、耳朵等多种感官开展学习,营造活泼有趣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构建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例如,可以引领学生观看科学教育视频,共同讨论国家热点问题,品读科技教育杂志,从而在多个角度拓宽学生们的知识面,提高其认知能力,刺激他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开展思考,了解到科学技术的价值和魅力。教师要鼓励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要承担自己的任务,当学习完毕之后,所有成员共同进行讨论,每个人都要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从而碰撞出思维的火花[2]。
        2重视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情境教学的构建是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小学生年龄尚小,身心发育正处于一个初级的阶段,他们对于外界有着非常强的好奇心,对于未知事物总想一探究竟,因此,教师应当充分把握学生们的这种心理状态,根据教学大纲设置合适的教学情景。例如,在昆虫课中,可以让学生们观察苍蝇的飞行状态,用放大镜观察苍蝇的复眼,也可以到学校的花园中观察搬家的蚂蚁,并且思考蚂蚁搬家与天气的关系。


教师要充分与学生们进行沟通和交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来设置教学情境,从而激发起强烈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好奇心,这对于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具有关键性意义[3]。
        3重视语言训练,促进学生展开想象
        在小学科学课堂开展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们相关的知识,也要重视语言训练,从而培育创新思维,必须要深刻认识到人与人之间沟通与交流的重要价值,只有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才能够更好的去学习和认知,加强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语言训练也能够帮助学生,在更大程度上放飞想象能力,通过天马星空的诉说,学生能够大胆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口,尊重学生的认知与想法,对于那些喜欢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同学,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奖励,从而在整个班级上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形成良性的教学循环。要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学会举一反三,从多个方面来描述事物、叙述原理,通过大量的语言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升[4]。
        4重视存异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格与认知,因此,教师应当充分认知到学生群体之间存在的客观差异,重视存异问题,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法和观点。创新思维是一种复杂抽象的思维方式,当教师讲解了某一方面的知识点之后,学生脑海中的想法是千奇百怪的,因此,在科学课堂中,我们要更加重视知识传授的过程,而不是将重点放置在结果和答案上,教师要鼓励学生们尽可能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让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非凡想法。要鼓励学生质疑和提问,进而激发学生们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5重视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
        教师要注重实践活动,充分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策略,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组织学生们开展课外活动,到学校周围去探索,引导他们用不同的眼光去观察和认真实践,只有建立广博的知识面,才能够充分培养创新思维。在作业布置方面,教师也要注意作业的创新性,尽量不要为学生们布置一些死记硬背的任务,而是要主动引导他们从各个方面进行思考,采用发散思维的作业形式,提高学生们的认知能力,例如,“用各种树叶做一幅画”是一个很好的实践作业主题,学生们能够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能力,根据自己对于自然的认知,选取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树叶进行创造,这种异想天开的作业形式,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创新思维朝多方面发展[5]。
        总而言之,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环节,相关的科学教师必须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善教学方法,立足于学生们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兴趣开展课堂设置,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许彩霞.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研讨[J].小学科学:教师,2016(9):54-54.
[2]钱星球.试析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教师,2016(1):84-84.
[3]徐海霞.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学周刊:下旬,2015(7):182-182.
[4]李振勇.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小学科学:教师,2013(1):199-199.
[5]黎四清.在小学科学课教学活动中怎样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科学咨询,2019(34):142-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