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枢逸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要保障建筑工程项目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由于人工核算以及物流形态下发生核验库存数量误差的可能性,将BIM技术运用到预制装配式建筑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所以,在建筑工程全过程管理过程中积极的推动BIM技术的运用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它不但可以合理的提高施工的精准性能,还可以提升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建设成效。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BIM技术;具体应用
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装配式建筑在建筑市场中的占有度将会再创新高。预制构件也将由目前的简单、通用,变为复杂、不规则。可以说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会朝着越来越复杂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复杂的工艺,多样的造型,往往会导致施工质量控制难度的上升。BIM技术应用,在现阶段尚能满足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需要,但长远来看仍存在不足。为解决发展过程中二者产生的矛盾,我们只有掌握BIM技术,将之广泛地运用于现有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才能更好地在现有基础上寻求突破。
1BIM技术的特点与内涵
现在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经常提及地BIM技术很多人都缺少一个准去的认识,那么首先就需要给大家一个准确的定义和概念,现在在建筑施工中常说的BIM技术就是一种基于现代计算机软件来构建三维图形的技术,这种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了现代建筑技术的核心部分。利用好BIM技术可以使得很多的信息资源得到有效地运用,能够将很多与建筑以及材料有关的信息进行整合,这样一来在实际施工的时候,可以利用BIM技术进行有效地现场指导。将其和传统的二维平面图纸比较就能彰显其特点,在以前的一些建筑施工中,结构相比之下是比较单一的,在操作的过程中没有太多的困难,设计的图纸二维图像就可以满足。但是近些年来,随着建筑结构的日益复杂,很多建筑材料都是需要预制的,道路现场在进行拼装或者组合,这就意味着一些传统的设计图纸无法囊概所有的有效元素,很多的数据在二维的图纸中也没有办法得到全方面具体化的展现,阻碍了很多建筑施工的进度与准度。但是BIM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因为这种新的技术都是基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其背后是一套完善强大的计算模板,根据一系列精准的算大进行三维模型的构建,这样能够填补传统二维图像的不足。并且BIM的作用也不仅仅局限在设计阶段,在全局的管控方面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建筑施工的现场材料以及参数管理都是由BIM接管的,因为庞大的数据量让人工无法在进行数据的整合,如果不依靠一套智能的逻辑管理系统,在建筑工地中容易出现混乱的情况,尤其是现在的预制装配式施工,对于材料的管理必须是精准无误的,否在整体的施工效率就会大打折扣。现在充分的在建筑工程中利用BIM技术可以使得施工现场变得更加的有条理,从根本上解决了施工现场混乱的问题,大大提升了整体工程效率,也提升了施工的安全指数。
2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BIM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但是在施工管理中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忽视设计环节的应用。设计工作就是施工准备工作,如果设计工作存在着很多问题,将会出现停工与返工现象,导致大量的资源浪费,延长了施工工期。第二,忽视配件生产环节的应用。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应用最多的施工材料就是配件构件。如果在生产过程中、运输过程、验收过程中存在质量问题,将无法保障后续的施工质量。第三,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中,还会受到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施工管理效率低下。如施工关键环节的数据参数不合理;构件受到严重损坏;疏于现场的监管指导等等,都导致施工管理工作不够协调,无法充分发挥BIM技术的价值与作用。
3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中的运用
3.1BIM在装配式建筑场布材料管理阶段的应用
首先,场布管理需要对物料放置区域进行划分、合理布局,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时候要注意对材料的控制,打造规整的堆放空间,进行更科学的运输线路规划来合理的维护施工设备和施工物料,还应在物料存放前就地开展零部件状况调查,统计物料的具体数量。此外,PC组件的堆积量一般情况下需要维持在1~1.5层,与此同时,更多地强化对物料存储场地条件的控制,比如当组件运输至现场后要对吊装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完善,来确保操作可以按时完成,足以保障好的施工工作的连续性,并借助BIM技术建立现场管理模型,以对施工方案与施工地的施工信息做进一步的深入探究。其次,物资管理,第一,要事先进行规划设计,要按照施工场所的具体工作情况,科学有效地计算出各个阶段预制构件的应用数量,设定购买构件的最大值,以免施工地的构件购买过量而引起施工的不便,比如由于物料重复挪动位置而导致损毁。第二,过程控制,如若在施工时有任一形态的情况致使施工进度发生变化,则需要在此条件下准确定义并按照要求控制整个施工现场应用的材料数量。第三,后期分析,要提前发掘物料的问题,就需要根据施工方案的节点或是时间进度对预制构件和建筑材料做好计数,这有助于为以后的物料购买预留相应的依据,除此之外,还应弄清实际材料消耗与计划消耗之间的差值。
3.2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运用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运用BIM技术,能够合理地控制并管理施工的具体进度,及时监督工程进度是施工环节必不可少的部分,还需要及时掌握构件施工场所吊装设备的管理并进行线上可视化的实时监督,对建设工程实际施工的优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可以通过构件构件施工场所吊装设备的动态仿真模拟技术,对每一个构件的预制效率与吊装设计效果做对比研究,以此来确保构件数据的精确度和全面性,运用BIM模型中数据信息的一致性,在建设工程量出现变动的时候,系统就会实现自动化的变更,与此同时,还会记录变更的数据信息,就可以更好的为变更费用保留更真是的数据证据。及时对建筑工程每一个环节的应用情况做严格的检查和审核,并确保工程建设的时候每一项资源都可以合理利用。同时还要改进工程施工的质量标准,严格把控各个环节的施工材料,确保材料都符合标准要求。记录并健全预制构件的库存数量与施工场所的管理体系,降低由于人工核算以及物流形态下发生的核验库存数量误差、构件摆放方位误差、出库数量偏差等现象的可能性,提升预制构件在装配时的材料质量、管控水平、装配成效。
3.3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竣工阶段的应用
首先,预制建筑物与辅助设施维护的运营经理可以借助BIM技术来获取预制构件的数量、参数规格、制造商信息、辅助设备的型号参数等,通过BIM技术与RFID技术构建信息管控平台就能够创建出预制建筑物的预制构件和设备的运行管理系统,各方进行实时的信息沟通,比如当出现火灾的时候确定火灾的具体位置,并准确地知道火灾地的物料使用情况,进而纳入路线消防工作当中。其次,有必要在运维环节强化建设质量与物料消耗情况。通过嵌入到预制组件中的RFID芯片,BIM软件就能够监视并探究建筑物建设的能耗量,当拆除预制建筑构件的时候,BIM模型还可用于筛选可回收资源以进行二次开发与二次循环使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BIM技术应用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中,能够加快施工进度,节约成本费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充分利用,提高施工质量。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就要高效的将BIM技术应用在施工管理中,来提高施工管理质量与效率,为建筑企业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高斌.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9,(30):110.
[2]解栋邓.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建材·装饰,2019,(13):17-18.
[3]杨秀丽.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装饰装修天地,2019,(1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