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教学案例与反思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2期   作者:吴会敏
[导读]

吴会敏   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三岔路中心小学  湖北  襄阳  441700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7-192-02

        一、背景
        为了回顾疫情之中的教学得失,我想通过网上学习“利率”这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与反思。在设计案例前,我在网上问过学生,竟然没有学生在银行存取过钱,对储蓄方面的知识一知半解,因此设计一个情境,如何处理压岁钱,让他们了解储蓄知识,引出课题,使他们感觉到学习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案例设计
        教学内容:利率,教材第11页。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理解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
        2、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存款利息。
        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利息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初步认识储蓄的意义,感受到储蓄给人们生活和国家带来的方便及好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疫情防控关乎你我他,疫情教育是教师应尽的职责,做好防疫是我们师生共同的义务;
        2、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的理财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难点:
        重点:利息和本息的计算。
        难点:存期小于1年的利息计算。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有关利率表格
        学生:网上调查当下的储蓄种类与存款利率
        授课平台:钉钉
        教学过程
        (一)防控疫情教育……
        (二)情境引入
        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同学们得到的压岁钱越来越多,请说说,你们是怎么处理这些压岁钱的?
        (启发学生说出各种可能性和原因):(1)自留自用了,(2)交给家长了,家长存起来了,……
        师生共同小结:人们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或信用社,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使得个人钱财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即到期可以取出比存入的要多些钱。
        2、引导:
        (1)同学门知道为什么有时候我们把钱存在银行,最后去取的时候钱会变多呢?存款有哪些方式呢?
        (2)在不同的银行,不同的存款方式,有时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的利息,因为他们的利率不同。那么什么是利率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
        3、点击课件出现课题:利率
        [设计意图:压岁钱情境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与家长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为学习新知甚至感知理财知识打下基础。]
        (三)探究新知
        1、认识概念
        (1)自学课本第11页第一、二自然段,找出其中的重点知识,作上记号。老师点击课件,出示这部分内容。
        (2)指定一个学生连麦读教材,然后学生在网上一起反馈,教师课件出示:
        本金、利息、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①先让学生网上汇报所知道的储蓄种类,并举例说明,然后教师适当的补充。
        ②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
        ③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11页表格,并针对每一格适当进行分析,发现存款是定期还是活期,定期时间的长短,利率与利息也是不一样的。
        (3)与家长交流刚才所学的储蓄知识。



        [设计意图:引导自学内容,将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了解储蓄的相关概念,影响利息的各种因素,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为学习本节的重点知识与应用打下基础,与家长交流,也是让学生离开手机休息一下。]
        2、教学教材第11页例4
        例4   2015年11月,王奶奶把5000元存入银行,王奶奶说:“我存二年,到期时我可以取回多少钱呢?”
        (1)组织学生审题:利率在哪儿?最后取出的钱包括哪几个部分?
        (2)指定两名学生连麦回答思路,教师点评后讲解:对于这一题,我们可以先单独算出利息,然后再加上本金,也可以直接计算本金和利息的总和。
        a.如果采用先计算利息的思路,那么根据“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请学生网上输入方法,课件出示:
        方法一:5000×3.75%×2=375(元)
        5000+375=5375(元)
        b.如果直接计算本金和利息的总和呢?
        学生网上输入方法,课件出示:
        方法二:5000(1+3.75%×2)
        =5000x(1+0.075)
        =5000×1.075
        =5375(元)
        C.大家观察,不管用哪种方法,最终的计算结果一样,并且都要用到“利息=本金×利率×存期”公式。
        3、补充示例
        小明想把2020年春节的20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准备整存整取6个月后用这笔钱的利息为自己购买一只价格为30元乒乓球拍。根据自己调查的存款利率,请你帮他算算够不够?
        (1)学生解题并上传答案
        (2)评讲学生上传的答案
        ①在哪儿调查的?网上?银行?
        ②去银行调查时,有没有注意到个人防疫安全防护?
        ③小明去银行存钱时,根据当前疫情你有什么话对他讲?
        [设计意图:两个例题,一个是让学生掌握并应用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利息的计算方法,本息的计算方法,一个让学生在计算利息时,存期小于一年的计算方法,也就是本节课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有必要补充的例题。让学生通过尝试应用公式计算利息,在师生交流中进行辩析,从而体验到利息的计算与百分数问题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四)巩固
        1、教材P11“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并网上汇报,教师评讲。
        2、小结
        (1)指定学生连麦回答收获,其他学生网上回答重点知识;                                              (2)教师小结:同学们在练习时一定要看清题目,认真审题,有的题是求利息,有的是求存期期满之后的金额,即本金与利息的和,有的存期不一定是整年,解决问题时一定要处理好这些,当前去银行等公共场所还要注意个人卫生,做好防护措施。
        三、反思
        1、教师个人能力得到了提升,熟悉了多个平台教学的使用方法。疫情之时,学校要求我们提前做好准备,我于开学前一天在班级QQ群里尝试直播,学会了直播中利用PPT在群里与学生互动学习,尽量保持与平时在学校的教学方式,第二天转用钉钉,在这里我通过边讲边听(为了做好网课教学,我准备了两部手机,一台电脑。在电脑上使用钉钉教学,一部手机登录钉钉听自己的讲课,了解自己上课情况,用来调整讲课节奏,另一部手机联系学生或家长等),充分利用了钉钉数据的统计功能,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时间与作业完成情况。
        2、教师无法把握学生情况,师生互动作用有限,针对性不强,只是根据以前对学生的了解,作出有限的针对交流。即使连麦,也无法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无法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影响我讲课的节奏;对于细节性的知识或存在的问题,需要有针对性的讲解,甚至需要演板讲解时,网上只能自演自看,不知道那边的学生是否在认真听讲,是否理解了本节的重点。
        不管师生如何,学生家长如何,疫情期间,搞好教学,就是我们作为教师防疫抗疫的另一个履责方式,我将竭尽全力完成好这次挑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