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2期   作者:石庆
[导读] 素质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着力于打基础的教育,其根本任务是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而稳固的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那么转化学困生就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手段之一。如果一个孩子在小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好学习基础,那么以后在初中高中乃至以后又将如何学习成长呢? 笔者将通过学生自身、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分析我校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提出了转化学困生的策略。

石庆    南宁市尚贤湾小学  广西  南宁  530000
摘要:素质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着力于打基础的教育,其根本任务是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而稳固的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那么转化学困生就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手段之一。如果一个孩子在小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好学习基础,那么以后在初中高中乃至以后又将如何学习成长呢?
笔者将通过学生自身、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分析我校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提出了转化学困生的策略。
关键词:学困生;形成原因;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7-157-02

        一、学困生
        什么是学困生?人们研究学困生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不同领域对其名称和定义也不一样。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学困生的四个特点:第一、思维发展存在困难;第二、潜力未被发掘;第三、学习愿望较低;第四、发展暂时受阻的学生。
        赵微从广义和狭义两反面进行了总结:“广义上分析学习困难是指在正规教育环境中智力正常但由于各种原因(除各种残疾以外)致使儿童学业成就明显低于同龄正常水平的现象;狭义上的学习困难指在听、说、读、写推理或数学能力获方面失衡而导致这些方面出现的显著困难。”
        徐芬认为学困生的标准有以下四点:第一、学困生智力水平正常,但实际学
        习中有至少一门学科出现困难。第二、学困生某些特定能力有缺陷。第三、学困
        生生理没有残疾、心理正常、学习环境正常。第四、学困生经过帮助可以达到正
        常要求水平。
        参照以上定义,我校学困生应是:在相同学校教育条件下,没有智力、心理缺陷因素,学习成绩却远远低于同伴和达不到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的学生。
        二、分析学困生形成原因
        本文将结合南宁市尚贤湾小学为例,通过观察访谈和教学实际情况分别从学生自身、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分析学困形成原因。
        (一)自身因素
        学生成为学困生,最主要还是自身因素没有做到位。比如: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自我效能低下,适应能力弱、思维滞后等。
        1.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些学生上课效率低下,开小差,搞小动作,不会倾听,从不回答问题;课后作业训练无效,书写乱七八糟,流于形式应付;学习不感兴趣,阅读量低下;不善交际不,朋友单一,得到的同伴帮助少。最终在这种恶性循环中,学习效率低下,知识缺失,学业杂乱无章,最终导致丢失兴趣,在浑浑噩噩之中丢失美好学习时光,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2.自我效能低下
        因不良的学习习惯,使得学生学业落后,学生自己在学习中连遭失败,他就不大相信自己将来这方面能取得成功,而且每一次新的失败都在验证他们“已经知道的事情”,同时又听到同学对自己的不良评价,这对学生自己能在学校学到知识报很低的自我效能。因此导致自己失去信心,产生厌学,放弃自己。



        (二)家庭因素
        1.家庭环境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很多外来务工人员,我校生源就有大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这部分家长工作辛苦,早出晚归;同时经济负担重,就业压力大。从这方面分析,学生家长没有过多的时间陪同、指导孩子学习,履行监督辅导责任,也很少进行校外辅导。这部分学生,特别在低学段最需要父母帮助的时候,没有得到帮助。长期以往,基础薄弱,逐渐沦为学困生。
        2.缺失良好家庭教育
        家长因工作原因,只能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看管。在看管的过程中,过分的包办和有求必应,使孩子缺少锻炼获得鼓励的机会,丢失自我追求的动力。同时,家长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过于物质化,使孩子学习的外部动机过于强烈,一旦多次没有实现满足,学生的学习动机就会下降。另外家长表扬、鼓励笼统,没有真正具体指出孩子的行为,让孩子难以获得继续的方向。另外还有部分家长会打骂教育,用家长的威严镇压孩子,逼迫孩子学习,让孩子逐渐迷失学习方向,从内心削减求学动力。
        (三)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的学生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我们的学生小小年纪就会熟练的操作平板、手机,玩转各类电子游戏;洞晓各种作业辅导软件和资料搜索引擎。
        1.电子抄袭
        信息化高速发展,给教育发展带来了很多便利,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一些危机。比如学生作业,电子抄袭。只要输入题目用百度、360等搜索引擎和作业帮等作业辅导软件一查,就能知道各种答案,甚至得到比学校老师更精准的答案。学生在家长缺少监督情况下,偷偷使用,不经思考,隐瞒老师,虚假作业,最终抄袭成风,误入歧途,成绩落后。
        2.游戏风暴
        小学生心智不成熟定力不足,在是面对精彩刺激的电子游戏的诱惑的时候,往往抵抗不住,会出现上瘾。游戏会耽误学生大部分的休息、学习时间,会造成学生白天上课精力不足,听课效率低下;晚上作业糟糕、正确率低下,书写差,甚至欠交;在同伴面前,时常交流游戏操作,用在游戏上的优越感补在学习中落后的心理,愈发上瘾,最终导致学习困难,身体不健康。
        三、提升我校学困生的策略
        在小学基础教育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是面向多数的中间学生和少数的优等生,更要特别关心并切实帮助学困生的能力发展,只有促进所有学生的和谐发展,才能真正推进好素质教育。
        (一)家校沟通
        有效的家校沟通,对转化学困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困生转化过程中老师和家长缺一不可的。依据日常的家校沟通与学困生家长沟通相比,学困生家长更难沟通些。如何才能与学困生家长形成合力,首先要做到尊重家长,无论学生成绩高低,还是文化、经济背景不一,教师应要一视同仁,态度温和少指责,留足情面,万不得已不叫家长来学校。关爱学生,不管学生在校表现如何,他都是父母眼中的宝贝。教师要与家长在情感表明立场以致,切莫体罚。
        其次聆听家长,真诚沟通。在校沟通中,要给家长机会,要真正的做到两方面,聆听学困生家长的声音,听他们最想对你说的话。
        (二)赏识教育
        我国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就是一个经典赏识教育案例,那个男孩原本以为陶行知会严厉批评他,但是陶行知并没有因男孩一时过错批评他,反而指出其可贵之处,无形之中教育了男孩。那么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之中,也要带着放大镜看待学生,不必吝啬你的表扬,学生是表扬出来的并非是惩罚出来的。只要能有表扬的地方,我绝不会放过。
        结语:总之学困生的教育,是一项更需要耐心的教育,需要教师想各种方法帮助学生。学困生本身就学校教育中客观存在的教育因素,不同年代有不同的学困生,他们确实在某一方面落后于同伴,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独特的优点。本文从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四方面分析了尚贤湾小学学困生的具体成因,通过家校沟通、赏识教育、增强求知欲、多种评价策略帮助学困生,初步取得一些成效。本文转化学困生的经验,希望能给一线教学的教师转化学困生有所帮助。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